沈林安1楊建平1金濤2
緊緊圍繞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大力推進『機器換人』
沈林安1楊建平1金濤2
“十二五”時期,正是浙江省湖州市作為全國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期。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市通過“四個創新”、“五項工作舉措”和“六大提升行動”,大力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農業機械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到“十二五”期末,農業機械原值達到20億元,農機總動力168.16萬kW,水稻耕種收機械化綜合水平80.39%。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有效助推了現代農業建設,在全省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中連續兩年第一,吳興區以89.72分位列全國25個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范區第一。
1.1政策創新
“十二五”期間,湖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關于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意見》等政策;各縣區結合當地實際,對重點產業、重要環節的機械化也先后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通過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領推進“機器換人”。
1.2機制創新
湖州市以農機監管職能部門參照公務員管理改革為契機,健全了市、縣兩級農機監管和技術推廣工作職能機構,從體制上保障農機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此基礎上,借湖州市與浙江大學共建新農村試點和農業推廣體制機制創新省級試點的東風,組建了包括大專院校教授、專家在內的十大推廣聯盟,制定了 《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構建起“三位一體”和“1+1+N”農推聯盟推廣體系。通過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深化農機、農藝的融合,合力推進“機器換人”。
1.3科技創新
湖州市農機生產企業發展迅速,并通過科技創新,轉變了過去聯合收割機一枝獨秀的單一格局,到“十二五”末,大中型拖拉機、保護型輕型耕作機械、植保機械、植保無人機、秸稈收集打捆機、茶葉機械等一大批新型農機產品投放市場。星光農機投資5億元率先在國內引進意大利全自動加工生產線,建立了農機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2014年9月,成立了以星光農機為發起人、農機管理推廣部門和其他農機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的湖州市農業機械學會,為農機科技創新搭建了新的平臺。
1.4工作創新
按照突出重點、突破短板、統攬全局的工作原則部署農機化工作,對重點突破的工作建立領導小組,落實責任、齊抓共管。“十二五”期間,先后開展了深化現代農業提升行動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農機化六大提升行動全面實施農業機械化大推進活動、糧食生產功能區百日攻堅行動、水稻機械化栽植百日攻堅行動等重大活動。通過開展重大活動,創新工作。
2.1加大新機具引進試驗力度
及時跟蹤農機化發展動態,了解掌握農機產品市場,并根據各產業“機器換人”的需要,加大“缺口環節”新機具的引進試驗力度;根據農民群眾高效、舒適的需求,引進推廣應用高性能、高品位的農業機械設備。“十二五”期間,湖州市率先引進了147 kW以上拖拉機、植保無人直升機、高地隙噴桿自走式植保機械和自動化鋼管糧倉等先進機械和裝備。
2.2深化農機農藝融合
充分發揮農推聯盟平臺和專家團隊的技術優勢,深化農機農藝融合,開展農機化配套技術研發、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創建和高產攻關競賽。先后制定了油菜、水稻、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規程,水稻機插、水稻機直播、甬優538產量12 000 kg/hm2(800 kg/畝)機械化栽培、浙粳88產量15 000 kg/ hm2(1 000 kg/畝)機械化栽培等技術規程,加速農機化新技術的熟化與本土化。
2.3大力開展農機化示范區建設
規范和整合農機化促進工程、水稻產業提升、糧食全產業鏈提升等農業項目資金,以項目為抓手,建設了一大批農機化示范點、示范區,并通過舉辦推進會、現場會、培訓會等活動,以點帶面,推進“機器換人”。“十二五”末,全市已建設農機化示范縣1個、示范鎮34個、示范基地48個。吳興區八里店南片、南潯大虹橋、安吉縣振興牧業等示范基地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全省“兩區”建設現場會、油菜機收現場會、水稻機直播現場會和全國農業二區現場會先后在湖州市召開。
2.4拓展農機化經營方式
以農機化主體培育行動為契機,結合各地實際,根據不同的土地流轉方式,拓展農機化經營方式。先后出現了專業化服務、生產與服務相結合、整村土地流轉、“米票”土地流轉等不同經營方式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
2.5強化農機化信息宣傳
為營造農機化發展良好氛圍,通過各類宣傳媒體和各種宣傳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傳政策,宣傳先進經驗和先進典型,宣傳技術優勢,宣傳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的重要意義,提高農業部門和農業主體對“機器換人”的使命感和緊迫感。農機化報道多次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早間新聞、中央七臺、浙江電視臺、新華社等主流媒體。
“六大提升行動”是“十二五”期間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大活動。
3.1實施農機補貼陽光行動
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和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大重點產業、重要環節機械的地方財政補貼,規范操作程序,提升監管效能,完善配套措施,提高農業主體應用和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十二五”期間,全市各級投入農機化發展資金5.29億元,補貼各類農機具5.5萬臺套,一大批先進適用機具得到推廣應用,老舊廢、高耗能農機報廢更新,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改善。
3.2實施水稻機栽推進行動
水稻栽植環節是水稻生產“機器換人”的短板,把解決水稻栽植機械化問題列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破短板”重點。湖州市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根據本市實際,堅持機插與機直播“兩條腿”走路,并于2015年開展了百日攻堅行動。到“十二五”末,全市建成育秧中心95個,栽植機械發展到600余臺套,栽植機械化水平達到33%。
3.3實施主導產業拓展行動
為緩解農業勞動力緊張的矛盾,根據各主導產業“機器換人”的需要和國內農機產品市場情況,開展了農業機械化向各產業縱深發展的拓展行動。如:引進推廣自動投喂料系統、排泄物處理、環境控制和水產智能化養殖、茶葉自動化生產流水線等設施裝備,促進畜牧、水產養殖和茶果蔬產業的轉型升級;率先引進試驗蔬菜深松深耕、煙霧植保和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等。全省蔬菜輕簡化機械生產、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場會先后在湖州召開。
3.4實施經營主體培育行動
努力構建以合作社為主要服務供給主體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扶持建設育秧、烘干和維修等區域性服務中心,確保農業生產與農機服務供需對接。全市建成區域性農機化服務中心169個、農機專業合作社145家,創建國家級農機示范社15家、省級20家、市級30家。
3.5實施科技教育培訓行動
深入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培育駕駛操作、維修保養、經營管理等農機實用人才,建設好農機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實用人才三支隊伍,強化農機化人才支撐。全市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 302名,培養實用技術操作人才1 538名。
3.6實施“平安農機”深化行動
率先將“平安農機”納入“平安湖州”創建,把農機安全納入鄉鎮公共安全 “一中心六站”“平安鄉鎮”等考核范疇,形成上下聯動、部門配合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良好氛圍,安全生產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農機“三率”穩步提高。以安吉為試點,開展了道路外農機事故防范創新體系建設。“十二五”末,全市創建平安農機示范縣3個、鄉鎮26個。
4結束語
“十二五”期間,湖州市農機化工作交上了較為滿意的答卷,但還有許多短板需要去破解。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湖州市已經啟動了“農業轉型升級會戰年”活動。到“十三五”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這個總目標,是農機化工作的指針。湖州市各級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合力推進“機器換人”,努力使農業機械化發展更上新臺階。
作者信息:1湖州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313000;2安吉縣農業機械監督管理所,3133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