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豐妹(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廣東 廣州 510030)
環境工程中印染廢水的特征及其處理方法
陳豐妹(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廣東 廣州 510030)
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就印染企業廢水的基本特點進行了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印染企業廢水處理的具體方法及措施,旨在為同行提供有利的參考依據。
印染企業;廢水處理;特征;處理方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工業行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工業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多。然而,在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經常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給人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尤其是對于印染企業來說,隨著其數量的不斷增多,印染廢水的排放量不斷上升。印染廢水具有一定的毒性,且可生化性較差等,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處理而排入水體,將會給地表水環境造成污染。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印染企業廢水進行處理及控制,以確保印染廢水達到排放要求。
目前,隨著印染廢水排放量不斷增多,從而對周邊的環境造成了威脅,且印染廢水具有水質變化大、色度較深、污染物較多等特點,從而給廢水處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這種廢水一旦排入江河中或者將其作為飲用水,將會給人們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為此,我們有必要掌握好印染廢水的基本特征,以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印染廢水的特征如下。
(1)污染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 印染廢水所含的污染物是由人工合成有機物和天然有機物組成,企業印染因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染料,從而造成所排放的廢水色度高達幾百倍以上,加上生產中加入了大量新型助劑和漿料,從而造成污染物可生化性較差,給污染物處理增加了較大的難度。
(2)廢水的pH值較高 在印染企業加工過程中,不同纖維織物需要選用不同的生產工藝,同時要在不同的pH值條件下進行印染,從而造成不同的纖維織物所排放廢水的pH值存在較大的差異。一般情況下,因紡織物在印染加工過程中需要加入堿,從而提高了廢水的pH值。
(3)廢水的水溫水量偏高 因大部分印染加工是在高溫條件下完成,所以造成所排放的廢水水溫過高,這樣極不利于生化處理。除此之外,在印染加工當中,因織物的品種不同,其染色溫度和水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使廢水的水溫水量偏高。
在印染廢水處理的過程中,我們一般是采用廠內治理和末端治理兩種處理方法。其中,廠內治理方法是指印染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對生產中產生的廢水進行回收的方法。末端治理方法是將企業在產品生產中產生的全部廢水集中在一起,然后再進行處理的方法。
2.1 廠內治理的方法
廠內治理作為一種清潔生產方式,是以清潔生產工藝流程為依據對印染廢水進行治理。具體來說,是先確定好廢水產生的具體位置,并分析廢水產生的原因,最后根據位置和產生的原因提出廢水利用和回收的方案。此方案是采用循環應用用和回收再用等處理方式,減少印染企業中的廢水。廠內治理的方法如下:
(1)引入環保工藝 在廠內治理過程中,為了合理地控制廢水的排放量,應引入環保的處理工藝。如無甲醛處理工藝、非水染色技術和超聲波技術等,這些環保工藝既能夠提高染料的利用率,又可以減少廢水的排放,從而達到降低環境污染的目標。
(2)循環用水 在印染企業生產過程中,一般是以水為媒介進行產品生產。而在產品生產加工當中,為了減少生產廢水的排放量,我們采用循環用水的治理方法。如印染企業在生產漂洗過程中,我們可以將漂洗的后單元的漂洗水回用于前單元中,或者采用清水回用等措施。
2.2 末端治理的方法
采用廠內治理的方法對印染廢水進行處理以后,企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就會匯集在一起,因此我們還需要對匯集后的廢水進行處理,一般采用末端治理的方式。這種處理方法是采用組合工藝對印染廢水進行處理,以降低廢水的排放,達到保護環境的要求。廠內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兩種,即生物處理法和化學處理法。本文重點就化學處理法進行簡要地闡述。
化學處理法分為化學混凝法、化學氧化法和膜分離法等幾種。
(1)化學混凝法 此法包括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氣浮法兩種,在選擇化學混凝法時,應以混凝劑的沉降性能為選擇標準?;炷齽┌ㄓ袡C混凝劑和無機混凝劑。有機混凝劑易溶于水,因此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相對無機混凝劑來說,其脫色能力較強。
(2)化學氧化法 近年來,化學氧化法在印染廢水處理中應用較多,是為了去除印染廢水的有機物,此方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占用面積少等,其缺點是處理成本高,處理大流量廢水難度大等。化學氧化法分為臭氧氧化法、光化學氧化法和電化學氧化法等。
(3)膜分離法 膜分離法作為一種新型分離技術,此技術的優點是無污染、操作工藝簡單等,缺點是投資成本高,設備要求高、膜容易堵塞等問題。目前膜分離法采用反滲透、超濾和納濾等處理方式。
在印染廢水處理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印染廢水的特征,采取相應的處理工藝和措施。下面以某污水處理廠印染廢水的處理為例,就印染廢水末端治理方法進行探討。
3.1 印染廢水的特征
根據該污水處理廠的廢水污染物分析,其主要來源于生產加工中的化學助劑、染料和漿料。此類廢水的水質變化大,其特征如下。
①廢水中有機物含量大、色度大;②pH值變化大;③廢水中滲入大量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從而造成COD值和BOD5值出現偏低現象,大約在0.2左右。因此,為了減輕印染廢水末端治理的難度,需要對廢水的可生化性進行調整。其印染廢水水質情況如表1所示。

污染物 COD5(mg/L) BOD(mg/L) pH 色度/倍印染廢水 1300~1700 250~360 10~12 ~500
3.2 處理工藝的選擇
該廢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為40000t/d,從節約費用、方便管理等考慮,采用末端治理中的組合工藝。通過方案的比較分析,最終選擇了厭氧-兼氧-好氧-混凝沉淀的組合工藝,其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組合工藝流程
3.3 廢水處理流程
首先,去除印染廢水的大懸浮物,進入調節池,調節廢水的pH值;然后進入厭氧池,厭氧池通過分離器進行分離后,使得上清液流入兼氧池,兼氧池通過壓力空氣流入一沉池,將污泥進行截留,使污泥返回兼氧池;一沉池出水流入好氧池,經二沉池進入泥水分離;二沉池出水流入反應池,并分離泥水,待沉淀池出水滿足排放后,才能進行污水排放。
3.4 廢水處理工藝參數
調節池、厭氧池、兼氧池、反應池和沉淀池停留的時間分別為9h、24h、6h、12h和3h 。
3.5 處理效果分析
自從該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以來,獲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印染廢水的BOD/COD值從0.2提升到0.43左右。
總之,在印染廢水處理過程中,如果采用廠內治理措施,我們應從清潔生產角度上考慮,對生產用水和染料進行利用,以減少廢水中的有機物。同時,也可以降低末端治理的難度。在印染廢水末端治理中,目前廣泛使用的是組合處理工藝,可確保印染廢水達標排放。
[1]陳志德.印染行業污水處理工藝探析[J].環境與發展,2014,(Z1).
[2]王樹東,譚躍海,黃冬冬,等.雙膜系統在化工廢水深度處理中的應用[J].水處理技術,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