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研發大型客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在現代工業體系頂端的產業里,手工工人雖已越來越少,卻不可替代,即使是生產高度自動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著獨當一面的手工工匠。胡雙錢就是這樣一位在中國航空制造領域有著高超鉗工技藝的手藝人。
核準、劃線,鋸掉多余的部分,拿起氣動鉆頭依線點導孔,握著銼刀將零件的銳邊倒圓、去毛刺、打光……這樣的動作,胡雙錢整整重復了近35年。因長期接觸漆色、鋁屑,胡雙錢的手已有些發青,經他的手制造出來的零件被安裝在近千架飛機上,飛往世界各地。35年里,他加工過數十萬的飛機零件,沒有出現過一個次品。
2014年12月13日,車間接到了C919大飛機項目上壁板長桁對接接頭特制件的加工任務。
“要求三天內完成26個局部結構不同的零件加工,在無工裝且無法短時間完成數控編程的情況下,零件只能采取傳統普加和鉗工加工的方式。”接到任務當天,胡雙錢立即聯合工藝組、銑工組,組建了以青年骨干為主要成員的任務攻關團隊。拿到零件后,胡雙錢沒有急著加工,而是要求團隊成員仔細查閱零件圖紙和數模。經過仔細思考和分析,胡雙錢指導團隊成員,大家通過分析計算將工藝圖紙的所有角度尺寸轉化為位置尺寸標注,并優化了加工步驟和工藝方案。在加工過程中,胡雙錢將各工序劃分為粗、細、精三個加工階段,結合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分配任務。鏖戰3天3夜后,所有零件順利加工完成,并全部符合工藝要求。
“急難險重任務找胡師傅肯定沒錯。”在胡雙錢的精心培養下,數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的青年職工們很快成長起來。在兩屆上飛公司技能大賽中,他帶領的班組參賽選手,榮獲鉗工技能比賽第一,多人取得優異成績。
“航空工業,要的就是精細活。光自己努力還遠遠不夠,要把手藝傳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人為祖國民機事業貢獻力量?!焙p錢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在外人看來,鉗工可能是工人最不愿意干的,因為很臟、很累,都是站著干活,而胡雙錢在這個崗位上一站就是35年。
“師傅是一個普通的鉗工工人,在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奉獻著,用他辛勤的汗水充實自己。我始終堅信,平凡的崗位也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平凡的工作也能奏出精彩的人生舞曲。”胡雙錢的徒弟黃鼎說道。
回顧自己35年的經歷,鉗工這個崗位是很平凡的。但是要把這個平凡的工作做好,就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做好長期堅守的準備,平凡的崗位也能夠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胡雙錢這樣認為。
35年如一日,守望大飛機,胡雙錢這種靜下心來、全身心投入大飛機事業的精神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他用始終如一的堅守詮釋著“長期奮斗、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的大飛機創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