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孟連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經作中心,云南 普洱 665800)
孟連小香蒜栽培管理技術
李紅梅
(孟連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經作中心,云南普洱665800)
孟連小香蒜是傣族人民在種植過程中選育的具有皮薄、獨特的香、辣味和含油高等特點的品種,具有食用、醫藥、保健、調料等多種用途,是孟連縣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诖?,簡述孟連小香蒜發展現狀,論述孟連小香蒜免耕技術要點。
小香蒜;免耕栽培;田間管理;收獲
孟連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東經99°09′~99°46′,北緯22°05′~22°32′,總面積1 894 km2,整個地形東北高而西南低,北有海拔2 239 m的富巖大黑山,南面有海拔2 603 m的昂朗山,西南端的南馬河口500 m為最低海拔,落差為2 103 m。雖然小地型的小氣候千差萬別,但是大環境的山脈走向,奠定了這里特有的溫室效應,形成了得天獨厚的熱區資源。境內多為河谷丘陵地帶,全年平均氣溫20.1℃,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為13.2℃,最熱月為6月,月平均氣溫24.2℃,全年日照時間1 882.4~2 086.9 h,年平均降雨量為1 370 mm,5—10月為雨季,占年降雨量88%,年溫差小,月溫差大,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熱的特點,非常適合小香蒜等經濟作物的生長。
孟連小香蒜是當地傣族在種植過程中選育出個體白皮、紫皮兩個品種,具有皮薄、獨特的香、辣味和含油高等特點,同時具有食用、醫藥、保健、調料等用途,在豐富民族風味飲食文化中,小香蒜產品成為當地少數民族不可缺少的調味品。由于孟連小香蒜種植歷史悠久,在云南省內具有較高知名度,近年來周圍部分縣從孟連縣引種種植,但生長勢、產量、品質都不如孟連縣當地所產的好,這就給孟連縣發展特色小香蒜帶來了機遇和商機,2014年種植面積250 hm2,產量2 500 t,銷售收入達1 300萬元,是孟連縣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
2.1田塊選擇
小香蒜雖對土壤要求不高,但栽培要獲得高產,對田塊選擇也很重要;要求田塊肥沃,能排能灌,不積水,微堿性的沙壤土田塊最為理想。
2.2田塊整理
孟連縣在中晚稻收獲后,把田塊從上到下開挖2~ 3條排水溝,把田水排干,待田人入腳不陷入泥中時,用刀或割草機齊泥表把稻樁、雜草割除,割除稻樁、雜草和稻草堆起,備作覆蓋用草,同時在田地、田埂噴施除草劑“克蕪蹤”“,殺死稻樁、雜草。
2.3種子處理
下種前,把蒜種(蒜頭)曬1~2 d,對蒜種分瓣,除去空癟蒜瓣,按大小分2~3個等級,播種前將種蒜瓣曬半天左右,即可下種。
2.4播種期
孟連縣一般在中晚稻收獲后9—10月播種。
2.5播種
播種時,田塊要保持一定土壤持水量(如果過干要灌水,待田表水平后方可下種)。下種時,按大小一致、健壯的蒜瓣種在同一田塊,株行距10~12 cm,用手將蒜種根蒂向下按置于泥中,深為蒜種長1/3為宜,667 m2用種量為55~60 kg,下種完后667 m2撒施1 000~1 500 kg腐熟農家肥蓋種,然后用備好稻草均勻覆蓋5~8 cm,蓋草不宜過厚、過薄,一般以不見表田和種子為宜,667 m2需干稻草1 000~1 500 kg。
2.6田間管理
播種結束后不要灌水,以免造成爛種,如遇暴雨,要及時排水。10~15 d后,蒜苗出來,待長到2~3葉時結合追施可第一次灌水,灌水必須速灌速排,排水后667 m2追施尿素15 kg提苗,以后視土壤持水量(濕度)適時灌水,保持大田土壤一定持水量,在距第一次追肥30 d后,視苗生長情況,結合灌水可追施第二肥,一般667 m2用尿素10 kg。以后只需根據田間土壤持水量灌水,不需施肥。在生長期間,一般不會發生病害,若有病蟲害發生,要及時防治。
2.7收獲
孟連小香蒜一般在3—4月成熟,成熟時地上部分的葉、葉鞘逐漸枯黃死亡,即可人工收獲。收獲時將拔取的香蒜擺放在田間曬1~3 d后,按蒜頭大小分成不同等級1 kg左右一把捆好,運回家中放置在陰涼通風地方,涼干,待出售。
S633.4
B
1674-7909(2016)02-25-1
李紅梅(1966-),女,大專,農藝師,研究方向:茶葉栽培、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