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華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安徽省臨泉縣分校,安徽 阜陽 236400)
臨泉縣養殖產業品種結構布局分析
馬振華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安徽省臨泉縣分校,安徽阜陽236400)
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安徽省臨泉縣的畜牧業結構布局經過多次調整,其中經歷了扶持生豬發展的計劃經濟時代,開放早期的黃牛養殖拓展時期以及近期的中原牧場打造成時期。基于此,從社會、自然資源及經濟原理上為臨泉縣的畜牧業品種布局作以規劃。
畜牧業;品種布局;臨泉縣
臨泉縣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國家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和畜牧養殖重地,素有“淮北糧倉”之稱,周邊分別與皖豫兩省9個縣市區接壤,總面積1 839 km2,總人口230萬(截至2011年底),是全國內地第一人口大縣,先后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綠色名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人力資源開發試點縣”和“全國畜產品生產百強縣”等榮譽稱號。
臨泉縣養殖品種總體布局為:以生豬養殖為基礎,肉雞養殖為輔助,適當發展山羊、肉牛及其他特種養殖。
1.1土地資源
臨泉縣屬于典型的平原地帶,土地肥沃,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少,人口密集,土地使用價格高,適宜發展占地面積更小的養殖產業。生豬養殖單位肉品產出量中經營占地面積相對較小,適合更高密度的養殖,且與草食動物的牛、羊相比活動量小,所需要的養殖空間也小,可節省土地占用成本。
1.2人力優勢
臨泉縣人口眾多,全縣230余萬人,是典型的勞動力輸出大縣,而養豬相對于其他養殖來講,需要消耗的勞動力最多,可以帶動當地更多的人就業。
1.3物資資源優勢
臨泉縣種植業中,玉米是種植面積最多、總產量最高的農作物,而玉米是生豬飼料的最重要成分,在玉米產出地飼養生豬,可以減少飼料的運輸、貯存、交易成本,更利于發展當地物產優勢。
肉雞的養殖與生豬養殖有許多類似之處:消耗大量的玉米,適宜集中養殖,占用較小的空間,大量產品可以在當地消費完畢。適宜在臨泉列為第2個規模養殖品種。
2.1規模化養殖的相對劣勢
在當今的經濟全球化時代,必須更充分地發揮當地的優勢,才能在更大范圍內與競爭對象競爭,取得生存資格。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那里有廣袤的草原、天然的牧草、適宜的氣候,因為那里本就是山羊原生地。而臨泉縣緊張的土地,使在當地大規模養殖山羊,勢必想到高密度養殖,但高密度養殖方式與山羊的基本習性的好動性是矛盾的,這種集中養殖方法均會造成山羊養殖中許多不利因素的發生:①造成本來耐病性較強的山羊的疾病發生率大大提高;②造成山羊的肉質水平下降。因為集中養殖會使山羊運動量減少,缺乏陽光照射,呼吸氣體污濁;并且集中養殖由于需要投資更多的場房、設備,還需要投資更多的人力來管理,加之防疫管理等,這些成本在北方草原地區卻很少。綜合分析后發現,養殖山羊投入了更多的成本,卻產出了并不理想的產品,相比于西北地區,沒有優勢。
2.2散養的適應性和實用性
臨泉縣還是可以發展一定規模的山羊養殖的,采用傳統的養殖方法,養殖主體為農村不能外出打工的老人,每戶養殖10只以下,不需要投入專門的設施設備,采用放牧的形式,讓羊采集田邊、溝邊、路邊、村邊的雜草為食,冬季則使用花生、甘薯等富含蛋白質的藤蔓作飼料來越冬。這種低成本、低產出的模式,是農村老人的一項收入來源,是休閑健身的一種傳統文化方式。這種養殖模式是臨泉縣畜牧業的輔助部分。當前對這種模式的保護方法僅有一項,即為加強社會治安管理,使他們養殖的山羊不至于在一夜間被盜走。
從社會統計調查發現,臨泉縣散養山羊的模式下,除治安原因導致的失竊外,農戶還是有養殖積極性的,因為這種幾乎零現金投入的經營總是有利潤的,他們的勞動只是一種休閑、健身的體驗。而規模養殖大戶中,近10 a的統計發現,成功率達不到10%,也就是說,當地的規模養殖與西北地區的養殖相比,存在著更多競爭劣勢。
在肉牛養殖上,情況與養羊類似,劣勢基本一樣,其優勢為:臨泉縣有幾個回族人聚居區,那里有著較久遠的宰殺黃牛作食的風俗習慣,肉牛養殖可以滿足以這些回族人為主體的消費需求,所以,肉牛養殖也應像養山羊一樣作為一個輔助產業。
至于奶牛養殖,臨泉縣更沒有優勢,僅有的一項優勢就是人口眾多,鮮奶消耗量存在很大的市場,但臨泉沒有鮮奶加工業,鮮奶的消費習慣還遠沒形成,這些劣勢的改變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其他特種養殖,也當仔細分析當地形勢,慎重選擇養殖品種。
總之,發揮當地養殖中的競爭優勢,避免當地養殖中的競爭劣勢,客觀認識自然與社會環境,才能作出科學的規劃布局。
F326.3
A
1674-7909(2016)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