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茂
(滄州市公安消防支隊,河北 滄州 061000)
農村住宅火災撲救過程中的幾點思考
劉學茂
(滄州市公安消防支隊,河北滄州061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經濟也隨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住宅結構、住宅設施都發生了較大變化,農村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新設備、新電器及燃氣用具等物品成了農村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電子產品。然而,由于不規范的使用和保存,加上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推廣應用,農民對產品的使用不夠了解,大大增加了誘發農村火災的因素。
新農村;住宅;耐火等級;撲救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生產、農村面貌和農民生活質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村消防工作得到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鄉鎮專職消防隊建設和農村“四有”消防隊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一些非傳統消防安全問題和火災因素大量增加,農村消防力量、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消防安全意識已不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筆者就農村住宅火災撲救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1.1住宅形式多樣,缺乏消防規劃
經濟發達地區多為樓房,采用磚木結構或者混合結構建筑,而一般地區仍系磚木、土木單層住宅占大多數。農村居民大多以村為單位聚居生活,布局較為緊密,常常連成一片,有的幾戶、幾十戶居民共居住在一個大院里。房屋布局緊密,住宅之間即無防火分隔,又無一定的防火間距和消防車道,缺乏統一的消防規劃。
1.2耐火等級較低,致災原因多
傳統農村住宅多為土木、磚木、石木結構,門、窗多為木質材料制成,房屋頂部大都采用可燃材料制作,室內常用葦席吊頂,大部分屬于三四級耐火等級,耐火等級較低。住宅內的家具、衣物等生活用品較多,家用電器也一應俱全,液化氣、天然氣也普遍使用,致災因素普遍增多。
1.3基礎設施薄弱,自救能力不足
受財力狀況影響,各地在資金投入上差距大,基本上處于常年投入不足的狀態。農村消防工作進展不平衡,經濟條件好的縣消防投入大,而一些財力不足、自然條件稍差的縣進展遲緩,農村消防發展相對滯后,本就經濟落后的農村使得消防建設更顯落后。
農村居民在生活生產過程中涉及到油、電、氣,甚至使用危險化學品也十分普遍,加之消防安全意識淡薄,以及逃生自救能力比較弱等原因,農村住宅火災發生出現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
2.1火災容易蔓延擴大,形成火燒連營
一些農村,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受自然、地理、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房屋建造隨意性較大,缺少統一的規劃,普遍存在防火間距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南方一些山區村寨,上下連接,左右比鄰。農民大多有在房屋周圍堆放柴火和牲畜飼料,造成建筑物內外可燃物相連,一旦發生火災,易形成連營火災,燒毀村寨。
2.2火災容易造成人員傷亡
農村住宅多為低層建筑,通常只有一扇門,靠近門處常堆放可燃物,一旦發生火災很容易將門封堵,為了防盜窗戶都做了欄桿,門窗多數用鐵件制作,院內屋前堆放的生產物質大部分都是可燃物,往往因為門窗被鎖無法逃生,起火后受到煙霧熏烤驚慌失措,沒有及時逃生,極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2.3部分火場有爆炸和產生毒氣的危險
現在農村部分農民使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為燃料;多數農民還擁有機動車輛,家中儲存汽油、柴油;多數農民家里存放有化肥、農藥,這些物質不僅燃燒猛烈,而且有發生爆炸和析出有毒氣體的危險,給撲救火災帶來一定的困難。
農村住宅建筑火災應立足于群眾自救,積極疏散和搶救人員,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一般情況下應做到救人與滅火同步實施。
3.1采取有效戰術和滅火方法
對單獨的農村住宅火災,若火勢未突破外墻,要先從門窗進入,撲救房屋頂棚明火,然后消滅屋內其他可燃物明火。對農村村寨住宅火災應采取保護重點,下風堵截或進行破拆,阻止火勢向比鄰的房屋蔓延。對連片的村寨火災,應在下風向進行堵截,必要時為防止火勢蔓延,拆除部分比鄰房屋,形成擴大防火隔離帶,防止火勢蔓延至其他房屋。
3.2加強農民自防自救,使火災撲滅于初起階段
農村距消防隊一般都比較遠,一旦發生火災,消防隊很難及時到達現場滅火。對于農村火災,一般應立足群眾自救,通過周圍居民的協同配合,盡可能地消滅或阻止火勢,為消防隊到場滅火贏得時間。在消防隊到達前,當地負責人應擔負起滅火指揮的任務,有組織的撲救。
3.3加強第一出動,發揮手抬機動泵、消防車泵的效能
在農村住宅火災的力量調動時,火警通訊員要認真詢問火災發生地區的道路、水源、建筑等情況,根據掌握的實際情況,調動轄區第一出動力量,保證第一力量調配充足,有效地進行滅火。水源充足的情況下,消防車要占據水源,持續供水及時滅火;水源不充足或離水源較遠的情況,要利用手抬機動泵或消防車泵進行接力供水,現場滅火指揮員要本著“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進行撲救,必要時組織群眾接力打水,確保重點,防止蔓延,打持久仗。
D631.6
A
1674-7909(2016)0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