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友
(武定縣獅山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云南 武定 651600)
武定縣高原特色農業的探討
張正友
(武定縣獅山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云南武定651600)
武定縣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東北部,東鄰昆明市祿勸縣,南與祿豐、富民毗鄰。武定縣是一個典型的高原縣城,其境內山嶺縱橫,地形較為復雜多變,屬于較為典型的季風性氣候。基于此,主要研究武定縣高原特色農業的相關內容,介紹插甸村食用玫瑰和吆鷹村糧食、果蔬的發展現狀。
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模式;武定縣
高原特色農業是促進武定縣糧食增收和農民收入的基本政策,也是加快推進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民現代化的基本途徑。因此,武定縣積極推進高原特色農業,有利于該縣城農業持續、穩定的發展,同時還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特色農業是目前中國農業主要的發展模式,也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特色農業的中心是以經濟效益為主,注重市場發展方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充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具有“特色”的生態發展模式,從而提升該地區的農業生產力和競爭力[1]。
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區域即為海拔高度在1 000 m以上的農業產地,高原特色農業的主要特點是,周圈地形以較為明顯的陡坡為主,武定縣即是典型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用地。高原特色農業是高原地區較為獨特的農業類型,該農業模式是以高原糧倉、特色果蔬、山地木業、高原林業等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
2.1糧食、果蔬農業發展現狀
武定縣的獅山鎮是較為有特點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用地。獅山鎮的吆鷹村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該村位于108國道附近,且生態環境良好,該村主要種植水稻、小麥和洋芋,在此基礎上還不斷種植了櫻桃、核桃、梨、桃等具有高原特色的林業水果。武定縣的獅山鎮吆鷹村是果蔬農業齊頭發展的示范性村落,該村在種植糧食的基礎上,結合地形和氣候的優勢,不斷拓展自己的種植業。目前,該村種植的板栗達400多hm2,櫻桃100多hm2,葡萄1.33多hm2,冬季馬鈴薯13.33 多hm2,核桃86.67多hm2,辣椒20多hm2。201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96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6 800多元,超越武定縣的平均水平。
除此之外,吆鷹村還不斷發展綠色旅游,打造綠色種植園區,結合地域特點和特色充分發展鄉村旅游業,幫助農民增加收益。
2.2食用玫瑰發展現狀
除了利用天然的地域優勢和氣候優勢種植多種糧食和果蔬之外,武定縣還不斷發展玫瑰植物種植項目。插甸村的食用玫瑰也是高原特色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插甸村食用玫瑰種植基地,位于武定縣插甸鎮插甸村委會榮豐村,距武定縣城26 km,距鎮政府所在2 km,海拔2 050 m,年平均氣溫13.9℃,年降水量1 100 mm,該村被稱為“中國大馬士革”。
經過政府的不斷招商引資,插甸村于2013年4月引進云南恒舜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負責食用玫瑰種植項目。插甸村生產的玫瑰種類主要包括玫瑰純露、食用玫瑰花茶、玫瑰糖和玫瑰酒等。玫瑰園的建成不僅發展了現有插甸村農業,還豐富了該村的農業產品;同時,還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到此觀光游覽,又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3.1夯實基礎、提高生產力
依據武定縣的基本情況,武定縣在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道路上還應以糧食及果蔬為基礎,發展特色農業為輔。在保證民眾基本收入和溫飽的同時,不斷壯大玫瑰園及特色旅游業等項目。此外,還應該繼續擴大耕地面積,到2016年底將農田的面積提升到2萬hm2,農機的總動力達到32 000萬W,農用拖拉機數量達到8 200臺,以此不斷提升生產力。
3.2集中力量,培養龍頭企業
集中力量,培養武定縣的龍頭企業。武定縣應該通過招商引資,改造現有基礎設施,申請政策支持等,吸引外來資金,培養武定縣的龍頭企業。武定縣應該本著“一批人先富,帶動另一批人后富”的基本原則,重點培養武定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使武定縣的農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在食品加工戰略中,將武定壯雞、火腿等肉制品加工作為武定縣的重點培養項目;同時,還應該大力發展果蔬加工制造鏈,將傳統的醬菜風味傳承下去,以延長武定縣的農業食品鏈[2]。
3.3打通渠道,加大資金投入
產品做得再好,也需要渠道進行銷售。打通銷售渠道要做到,一是向政府申請經濟援助和支持;二是要抓住市場新機遇,如云南橋頭堡建設、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建設等機遇;三是要積極爭取融資、信貸的支持,以此緩解前期投入的資金壓力;四是要整合現有的資金部門,嚴查各個渠道的資金流向,確保資金能夠專款專用。
3.4創造品牌、開拓產品市場
要想發展武定縣的高原特色農業,就需要創造自己的品牌。一是樹立品牌意識是將產品推銷全國、推往國外的重要基礎。在2016年底,爭取獲得25個產品“三品一標”的產品證書[3]。二是要加強產品的推廣,武定縣應該完善現有的農產品交易準則和規范,建立健全農產品交易市場。三是要加強與電商及物流的合作,利用互聯網將產品進一步推廣,將武定特產做大做強。
3.5完善服務、創造發展環境
品牌的樹立絕非易事,還要不斷地完善售后服務,以此創造更寬松的發展環境。完善服務,一是要加強政策服務,尤其是武定縣的金融、水電、稅收、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服務政策,并制定更具吸引力的優惠服務政策,促進農業發展;二是要加強科技服務,通過互聯網和自動化機具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和農業生產效率;三是要加強輿論服務,通過媒體的力量宣傳武定縣高原農業特色產業,幫助武定縣報道更多的典型事例和優勢項目,不斷總結經驗,創造適合武定縣發展的科學道路。
武定縣高原農業發展應本著國家的農業發展路線,結合武定縣的實際情況大力發展自己的優勢農產品。因此,武定縣的高原農業應以夯實基礎為主,集中力量發展自己的優勢農產品,打造自主品牌,并不斷完善現有的售后服務,為今后的市場開拓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農民的收入,實現現代化農業、加快云南省的經濟發展。
[1]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決定(云發〔2012〕13號).楚雄政報,2012 (6).
[2]孔垂柱.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建設綠色經濟強省——云南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實踐與思考[J].云南社會科學,2013(1):5-11.
[3]陳彬,沈梅.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J].北京農業,2013(9):252-254.
F327
A
1674-7909(2016)0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