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云
(德江縣平原鎮林業環保站,貴州 銅仁 565200)
實現森林保護與木材供應平衡的措施
張云
(德江縣平原鎮林業環保站,貴州銅仁565200)
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的是森林面積的減小及木材的過度使用。人類大力發展經濟,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生態環境的破壞及植被覆蓋率的降低,如今一些植物品種已經滅絕,但是人們對木材的需求有增無減??沙掷m發展是森林管理人員應當充分考慮的事情,基于此,重點探究如何在森林保護與木材供應上實現平衡。
森林經營;森林保護;木材供應
森林的保護需要的是大家的維護,如今森林的生長速度與人們對樹木的需求量嚴重失調,經濟建設的同時需要的是大量的木材。如今雖然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由于木材的成本高及耐久性較差等方面的原因,不再大量使用木材,但是在家居裝修及家具打造方面木材的使用還是比較多。從植樹造林的思想及節約用紙和發明新的材料節能環保方面可以看出,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木材的緊缺型和保護森林的重要性,竭澤而漁必然會導致人類自身的發展受到影響,要想使經濟進步,最關鍵的還是堅持可持續發展。而在森林方面,實現森林保護與木材供應的雙贏,才是所有與森林有關的從業人員應該考慮并堅持的事情。
木材作為經濟發展建設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其需求和供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建設的速度。如今,木材已不像過去一樣大多數用來建造房屋、燒火為人們供暖,更多地用于造紙業與一次性餐具的制作方面。另外,還有較多的一部分需求來自于家具市場,相比較而言,在家具市場上,實木家具比起越來越多新型材料所制作的家具,能更多地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目前木材的供應是比較緊缺的。據統計,我國的森林總生長量為6.8×108m3,其中大約有3.8×108m3用于材料生產,枯萎損耗約1.0×108m3,這也意味著木材的保留生長部分不到30%。不僅如此,我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進口國,進口量占世界上木材貿易量的1/3[1]。目前世界上已經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始減少或者禁止木材的出口。因此,我國的木材供應問題十分嚴峻。
近年來,我國的森林面積增加量逐年增大,在世界森林面積急劇減少的時期,我國的造林量居世界第一位,這與我國遼闊的國土面積與龐大的人口總數是分不開的。目前我國加強森林的保護,減少天然樹木的砍伐,形成了大量的處于生長初期及中期的林區,為日后樹木的生長、森林面積的增大提供后備保障。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達到22%,這個值已經將要達到我國自然環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植被覆蓋量,森林的再增加形式比較嚴峻[2]。
除此之外,我國森林的質量比較低下,單位面積的儲蓄量和單位面積的生長量都距世界最高指標有一定距離。
在我國森林再增長發展潛力不高,森林質量低下的情況下,我國對木材的需求量依舊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再加上近年來許多國家減少了木材的出口,木材的供應與森林的覆蓋面積及樹木的生長速度無法維持在一個比較正常的水平[3]。目前,我國的林業工作建設在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問題,具體體現如下。
3.1林區基礎設施建設較差
我國林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對于林區的道路、供水、供電設施等的建設不到位,造成了新的林業生產技術不能及時開展,對林業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礙[4]。
3.2森林管理系統不到位
據調查,目前很多森林工作者沒有形成較為完整的森林管理系統,不能保證有條理地對木材的供應與森林保護工作進行部署和研究。如今,形成系統的森立保護管理體系是很重要的。
3.3林業人才的培養與供給較為短缺
目前來看,大多數的林業工作者都是長期守護在一線的老一代護林工作者,在森林的保護和發展上少了新鮮血液的流入,新時代林業工作的走向需要在老一代林業工作者經驗累積的基礎上,加入一些現代的管理的思想,形成比較完備的管理體系。如今的森林管理,需要新的人才源源不斷地流入森林保護與木材供應中來。
廣大林業工作者就是要在森林管理上加大力度,協調木材的保護與供給之間的關系,努力實現木材的自給自足。
目前我國一直提倡可持續發展,其中森林保護與木材供應方面的發展尤其注重可持續,從生態發展的角度來看,森林生態系統作為一個大的生物非生物的聚集地,是保證整個生物鏈動態平衡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從國家建設的方面來說,確保森林中大量的木材源源不斷地流入市場,是對國民經濟建設的一項基本保障。因此,木材的保護與供應是非常重要的。林業人員應當在遵循基本保護原則的基礎上,調整管理機制,完善生產運作模式,努力實現森林保護與木材供應的雙贏。
[1]唐守正,雷相東.加強森林經營,實現森林保護與木材供應雙贏[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4(3):223-229.
[2]張國強.森林保護與木材供應雙贏實現途徑[J].農技服務,2016(1):160.
[3]譚志華,王艷瓊.森林保護和木材供應的雙贏[J].現代園藝,2014(24):239.
[4]王宏,陸元昌.木材儲備基地及其多功能森林經營建設對策[J].世界林業研究,2013(1):12-17.
F326.2
A
1674-7909(2016)02-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