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成
(彭陽縣城陽鄉林業工作站,寧夏 彭陽 756500)
寧南山區經濟林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王德成
(彭陽縣城陽鄉林業工作站,寧夏彭陽756500)
近年來,寧夏彭陽縣縣委、政府始終堅持把經濟林建設作為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破口和著力點,黨政齊抓,全民動員,經濟林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以杏子為主的林果產業已初具規模,呈現出明顯的資源優勢和經濟優勢。但通過深入調研發現,彭陽縣經濟林建設目前存在農民認識模糊、管理粗放、技術落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經濟林的發展。基于此,就彭陽縣經濟林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淺談一些看法。
經濟林;建設現狀;對策;寧南山區
截止2008年底,寧夏彭陽縣全縣林果栽培面積3.23萬hm2,林果品年產量7.0萬余t,總產值4 100萬元。其中,杏子3.01萬hm2,掛果林面積1.33萬hm2,正常年份可產鮮杏5.0萬t;核桃666.67 hm2,掛果200.00 hm2,年產量18.0 t;花椒600.00 hm2,掛果333.33 hm2,年產干椒46.0 t。2009年,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視察彭陽縣后指出:“爭取用3~5年時間,把彭陽縣建成一個大花園、大果園。”按照陳建國書記的指示,彭陽縣編制了全縣經濟林發展規劃暨《2009年經濟林產業發展實施意見》,采取流域型生態經濟溝、庭院經濟、設施栽培和嫁接改良提升4種模式,重點在長城源生態農業示范區打造“三萬畝”(杏子、花椒、核桃各666.67 hm2)經濟林示范基地,帶動全縣發展特色經果林0.33萬hm2。縣委、政府決定在今后幾年將大力發展經濟林產業,采取多種扶持措施加快經濟林建設。
2.1經濟林基礎還比較薄弱
由于彭陽縣經濟林苗木生產基地建設相對滯后,市場苗木品種混雜,一些品質差、生長弱的苗木被用于造林,甚至部分是經群眾通過實生樹種嫁接逐漸發展起來的,這些實生樹種的造林或嫁接,導致全縣經濟林品種良莠不齊,個體之間變異較大,不利于集約化管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連續10 a時間大規模推進,林地面積劇增,但在規范管理、成果鞏固方面暴漏出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經濟林產業基地規模小、產業鏈條短、科技含量不高、產出效益較低。
2.2大部分經濟林經濟效益不高
由于經濟林面積的擴大,一些不適宜經濟林生長的地塊也被種上經果林,群眾認識不足,大多數群眾重栽輕管,不少地段處于荒蕪和半放任狀態,整型修剪不當,病蟲害嚴重,整地粗放,栽植質量低,致使大部分造林不成林或成林產量低,加之與實行集約化、園藝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制約了經濟林效益的提高。
2.3市場發育不健全,產品銷量渠道不暢
由于信息不靈、交通不便、宣傳不力、產業知名度不高,加之缺少大型龍頭企業的帶動,產業鏈條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分級包裝不好,以及受外貿市場的制約,致使林果產品銷售不暢,市場競爭力不強。
2.4貯藏保鮮及加工環節薄弱
由于一些群眾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僅靠賣初級原料產品,加之缺乏貯藏加工條件與技術,林果產品加工水品低,經濟效益低下。比如,2009年全縣產鮮杏10.3萬t,由于不易貯藏,最好的辦法是靠加工,但現有的彭陽縣林果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彭陽縣果品開發有限公司貯藏能力不足,加工利用量有限,貯藏加工量不到總產量的10%;杏仁、杏干的初加工基本上以家庭手工為主,大部分以原料出售,而且杏子成熟期正是夏收大忙季節,勞動緊缺,又值雨季,霉爛變質較為嚴重,全縣杏子產業有產量無效益的問題比較突出。同時,杏子的優良品種改良步伐較慢,加工層次較低,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步伐緩慢。
2.5人才、技術、資金短缺
全縣大部分鄉鎮沒有專職經濟林專業技術人員,致使群眾不能及時掌握先進栽培管理技術與果品貯藏技術;資金渠道不暢,項目資金缺乏,應有的經濟效益一時很難見效。
3.1科學規劃設計,優化品種結構
要按照相對集中與優質、高產、高效的原則,圍繞主導產業,選準適合彭陽縣生態環境條件的優勢特色林果發展品種。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形成與資源特點相適應的區域化經濟林發展格局。優化區域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流域經濟型、庭院經濟型、設施栽培性和改造提升型4種經濟林發展模式。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林各類樹種的發展和布局必須嚴格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科學預測、全面規劃,優化品種結構和樹種,爭取達到各種產品供求平衡,實現增產增收。對短缺且暢銷的樹種應大力發展,做到數量與質量并重,以提高質量效益;相對過剩的樹種應控制規模,穩定產量,提高質量,注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爭取經濟效益。積極用名、特、優新品種取代低劣品種,注意鮮食品種與加工品種合理搭配,解決好季產、年銷、周供應的問題,滿足市場和消費者對林果品種多樣化的需求。在新規劃和發展經濟林基地時,要適地適樹,做到建園標準化、科學化、區域化、規模化與現代化。
3.2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服務水平
為了切實加快經濟林建設步伐,必須抓好經濟林栽培、產品貯藏加工、市場營銷等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包括大中專畢業生、研究生的培養,以適應不同工作崗位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同時,要加強對經濟林生產的技術人、農林及營銷人員的技能培訓,逐步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在抓好學歷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抓好短期技術培訓與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3.3加大科技含量,實施科學管理
要大力推廣普及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認真解決科技問題,盡快把先進實用的生產技術送到群眾手中。要加強高效設施栽培、旱作節水栽培、綠色果品栽培、病蟲好綜合防治及配方施肥等林業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工作,實施苗木良種化、優質化、脫毒化,使土壤改良、施肥灌水、整型修剪、病蟲害防治及產品采取等撫育管理集約化、園藝化,真正做到栽培與管理并重,產品與質量并重,地上與地下并重,冬剪與夏剪并重,采前與采后并重,病蟲害防治與自然災害防治并重,科學管理,實現優勢、豐產、高效的目標。
3.4注重貯藏加工,實現轉化增值
搞好經濟林產品的貯藏保鮮,是產后保值增值的一條重要途徑。開展經濟林產品的初加工與深加工,不斷開發新品種、優質品牌產品及綠色食品,極大地提高其經濟價值,是現代經濟林產業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尤其要抓好經濟林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各項技術服務工作,以提高經濟效益。
3.5多方籌資資金,拓寬融資渠道
要從壯大林業支柱產業,發展縣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和培植經濟增長點的需求出發,多方籌集資金,加快經濟林基地建設。首先,要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要圍繞經濟林品種的選育、豐產栽培、示范園建設、低產林改造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積極爭取農業綜合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和扶貧開發等財政支農資金及林業科技推廣等專項資金。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渠道。要堅持以政府投資為主體,鼓勵和引導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投資經濟林基地建設,吸引民間資本,社會資金和其他投資者參與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再次,要采取政府貼息辦法,在信貸政策上給予優惠政策,降低貸款門檻,擴大貸款規模;在政策上給予非公有制企業投資經濟經營發展的各項優惠措施,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融資體系。
3.6掌握市場規律,搞好產品流通
在生產產品品牌的基礎上,要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和有利時機,廣泛宣傳彭陽縣品牌,建立全方位的信息網絡和市場銷售網絡,疏通流通渠道,提高產品競爭能力,積極占領國內外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真正做到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做到栽培、加工、貯藏、營銷一體化運轉,促進全縣經濟林建設全面可持續發展。
F326.2
A
1674-7909(2016)0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