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歐陽勤,劉天渝
(第三軍醫大學藥學院,重慶400038)
本科導師制度在藥學專業中的實踐與思考
孫思,歐陽勤,劉天渝△
(第三軍醫大學藥學院,重慶400038)
【提要】為了增強藥學本科學生的培養質量,提高其科研思維和實踐創新的能力和導師的指導作用至關重要。但是,以理論課堂知識講解為主的傳統本科教育模式嚴重制約著學生科研思維和實踐創新能力的發展。該文闡述采用“本科導師制度”的培養模式,由導師對學生的本科學習階段進行全方面、深層次的指導,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學生從基礎知識到科研能力培養,從而彌補傳統藥學本科教育的不足,更加有針對性地提高藥學專業本科生的素質。
學生,藥學;導師制;教學方法;本科;培養模式
目前,隨著國家對創新藥物研發的重視和醫藥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醫藥產業結構將重心由現今“以仿制藥物為主”的生產方式,逐漸轉型到“以創新藥物為主”的生產模式。而隨著醫藥行業加大創新力度,同時深化改革發展模式,藥學專業的人才需求情況也隨之不斷變化,這對我國高等學院藥學教育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戰[1-2]。而本科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在高等教育的結構中居中心地位,并且本科生人數長期以來在我國高等教育學生人數中占據最大比例,因此,本科教育對我國高等人才隊伍的建設舉足輕重,而藥學專業本科層次的教育對我國藥學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然而,中國現階段藥學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大都只是停留在課本層面,為適應現代醫藥行業的發展要求,滿足國家藥學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國內藥學本科階段的培養教育模式也亟須順應時代發展,推陳出新,超越傳統培養模式,著力于學生科研思維和藥學實踐能力的培養[2]。
學生思維方式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建立并非朝夕之事,此過程中正確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手段缺一不可,若想付之于實際,導師的導向作用必不可少[3]。通過導師科學、有目的、針對性的引導,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興趣,還能培養其不斷探索的科研實踐能力。本文通過探討對藥學專業“本科導師制度”培養模式的實踐經驗,希望能為我國藥學專業本科層次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藥學專業作為關系到人類健康且與社會和諧發展
密切相關的重要學科,其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基于藥學學科操作實踐性強的特點和當今醫藥產業迫切轉型的需要,也決定了藥學學科的培養目標就是使學生不光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同時還應具備獨立思考和進行科研探索的思維能力[4-5]。目前,國內各高校藥學專業的教學模式均是采取以教師講解授課為中心的學分學年制,學生只需在規定的學年里通過相關考試即可,而考試通常采用筆試作答的形式,受限于課堂教學模式和以考試為目的的評價機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知識面,導致其信息面狹窄,且在這種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學生往往以取得高分為目的,只看重考試分數,偏向于對考點的記憶,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學習的死記硬背,而忽視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雖然大部分高校已安排了相應的實踐課程,但由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度不夠,學生對待實踐操作的積極性并不高,實驗過程也幾乎是按照講義依葫蘆畫瓢,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1培養目標的確定隨著我國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加大了對醫療衛生事業現代化人才的培養,提出了高校的重要任務是創新發展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適合現今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6]。基于現今國家加大力度致力于醫藥衛生領域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大背景,本校藥學院總結歷年藥學人才培養經驗,立足學院藥學專業學生生源和師資力量等眾多實際情況,同時廣泛調研并借鑒其他院校成功經驗,建立健全了以培養適用于創新藥物研發的高層次、創新型、社會適應型藥學本科人才為目的的“本科導師制度”培養模式[7]。“高層次、創新型、社會適應型”的培養目標,則是希望經過四年的本科學習,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藥學理論知識,同時還具備了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完善的科研思維能力,為他們本科畢業后無論是進入工作崗位還是選擇繼續進行研究生深造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8]。
2.2“本科導師制度”的實踐“本科導師制度”是指在藥學本科學生培養階段,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和學生的興趣及個人意愿進行導師-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最終每名導師會確定1~3名本科學生進行指導。帶教導師會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在四年的本科期間分3個階段對學生進行培養,其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2.2.1打好基礎,樹立目標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由于大學與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方法均有很大差別,為了盡快適應新的環境,為大學的學習生活打開一個良好的開始,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心態、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正確的學習目標尤為重要。以作者所在的藥物化學教研室為例,教研室中參加“本科導師制度”的導師在學生大一期間會定期與學生進行私下交流溝通,充分了解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實際困難,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同時還會通過教研室組織召開新生見面會、學習方法交流會等活動,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到集體活動中,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
2.2.2培養興趣,發散思維在大二至大三期間,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對實驗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該階段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為重點。這時導師會定期組織藥學學科相關的學術研討課,采取以學生講解為主,導師適當點評和輔導的互動教學模式。在研討課上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地與教師進行交流,有什么不懂的立刻就能夠得到解答,這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和建立起發現問題、探索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科研思維。
2.2.3拓展實踐能力,增強科研探索思維的培養國內現階段的本科教學一直沿襲著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授課形式,而這種教學形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經過前三年的學習和累積,學生已具備了較為完善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大四期間,導師會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其進行畢業課題的設計,同時培養學生查詢和閱讀文獻的能力,隨后由學生獨立進行畢業課題的完成。在夯實的理論知識上,最終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整個大學階段,“本科導師制度”培養模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完成了對學生從基礎知識的夯實擴展,到實踐能力的鍛煉提升的全方位、深層次的培養[9]。
2.3初步取得的教學成果
2.3.1促進師生情感,確保因材施教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講解授課為主,師生互動的機會較少且主要圍繞課堂的教學知識為討論中心,這種教學環境下師生間難免會產生一定的“距離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與教師溝通的積極性。“本科導師制度”的導師會組織學生同研究生一起參與到實驗室的各種課余活動及學術研討中,在長期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建立起了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使導師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展,確保因材施教。例如,在和導師的相處中發現有的學生性格偏外向活潑好動,對于文獻思路和課題有較多的想法,而在親身實驗操作中卻難以沉下心,略顯浮躁,而藥學科研實驗結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驗操作中的細節。此時,導師則需根據學生個性適當引導,在幫助學生全面規劃的同時,抓住重點,確保能夠在某一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這樣既保證了學生能夠構建起發散思維,廣泛涉獵不同知識,同時又能超越對理論知識的粗淺認識,能夠針對某一知識點靜心研究深入探索,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進行。
2.3.2啟發科研思維,提高學術水平藥學專業為實踐性學科,其不光要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同時還需培養學生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與作者一樣,參與“本科導師制度”的導師均是藥學科研方面的一線工作者,具有多年的藥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不僅能夠引導學生于具體實驗操作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加深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增強了學生在藥學科研學習上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并且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實驗。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藥學科研人才增加了知識儲備,提高了學生的相關實踐技能。在實施“本科導師制度”培養下,學生在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后,基本具備了獨立閱讀文獻、撰寫論文的能力,并且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本科學生參與到了科研論文的撰寫和發表,成果顯著。
2.3.3創新培養模式,加深本科與研究生的銜接教學美國藥學專業本科學生的培養多采用開放式、自主性的培養模式,課堂講解只占課程學習的一小部分,而更多需要學生自己從實踐中探索,或給定相關科研題目讓學生通過自己查閱文獻進行綜述匯報,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科研思維的建立,也為今后研究生的深造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10]。本校進行的“本科導師制度”培養,并不是照搬美國教育模式,而是充分考慮了國內研究生培養模式、自身師資力量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注重學生科研思維和能力拓展的培養,進一步加深本科與研究生教學的接軌。
現今知識更新日新月異,若是只將教學重點停留在課本基礎知識的講解與考試成績的評判上,顯然已不適合現今創新型藥學人才的培養。而本校采取的“本科導師制度”的培養模式,在承襲傳統教育精華的同時,在培養理念、模式和教學內容上也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雖然在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作者認為,在今后的本科學生培養中,除了應一如既往地注重因材施教和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外,還應充分做好各位導師的政治思想工作與相應的考核獎勵機制,不斷發展和完善“本科導師制度”的培養模式[11]。
[1]王廣平,丁冬,張小平.“十二五”期間中國醫藥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研究[J].中國藥事,2012,26(10):1060-1065.
[2]石曉波,高峰.論基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高校導師制度完善[J].經營管理者,2013(2):288.
[3]施華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對學生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增3):554.
[4]陸丹紅,黃可新,李校堃,等.藥學本科生科研素質的培養模式[J].藥學教育,2007,23(3):10-12.
[5]關延彬,賈永艷,田效志.對藥學本科生課題實習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2013(1):114-115.
[6]涂雪峰.構建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6,4(11):38-40.
[7]徐雪英.浙江大學本科導師制度思想淵源及其意義[J].高教探索,2014(6):157-161.
[8]鄧琪,楊海龍.應用型院校本科生導師制實施建議[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5,31(4):126-128.
[9]譚春嬌,劉越,趙亮,等.本科導師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定位和作用[J].計算機教育,2015(6):5-7.
[10]王龍,侯爽.從開放教育資源到開放評估資源——訪美國開放教育資源知名學者戴維·威利博士[J].開放教育研究,2011,17(6):4-7.
[11]張福生.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3):139-142.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9.059
C
1009-5519(2016)09-1420-03
△,E-mail:liutianyu@tmmu.edu.cn。
(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