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小彥
“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今天,我們回顧偉大的抗日戰爭,就是要放眼近代中國歷史,著眼今天中國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準確把握抗戰精神的歷史性、人民性和實踐性,準確把握抗戰精神和軍工精神的統一性,牢記富國強軍的使命與責任,加強海軍裝備建設,為發展海洋經濟和建設海洋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準確把握抗戰精神的歷史性,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切實增強加強海軍裝備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要樹立辯證唯物史觀。確實,從什么角度書寫歷史、以什么樣的歷史觀解讀歷史,決定著我們會塑造一個怎樣的世界、走向一個怎樣的未來。我們回首抗日戰爭這段艱難的歷程,南京保衛戰、臺兒莊戰役、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中國人民以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慘重代價,為民族爭取了獨立,捍衛了世界和平。昨天的硝煙已經過去,但沉痛的歷史不能遺忘,偉大的抗戰精神必須代代相傳。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戰勝了無數的曲折和困難,在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對抗戰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今天,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牢記偉大的抗戰精神,就是要正確地書寫這段歷史,堅定地捍衛這段歷史,深刻地把握這段歷史,讓今天的人們更加珍惜和平。對人民軍工來講,抗日戰爭的14年,正是人民軍工發展壯大的14年,人民軍工八十多年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斷發展,用實力捍衛了和平。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非常嚴峻復雜,美國強權政治沒有根本性改變,世界仍不太平。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正加快實施,包括軍工企業在內的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等眾多領域改革正積極推進,但同時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隨著美國亞太戰略的再平衡和日本右翼勢力的擴張,我國海軍裝備建設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個新的歷史階段,我們要以大局為重,銘記歷史,放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牢記軍工央企必須履行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牢記一流的技術從來都不是買來的,都得靠自己,切實加強海軍裝備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正視問題、認識差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大力提升海軍裝備建設技術和能力,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準確把握抗戰精神的人民性,加強軍工思想宣傳和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9·3講話中指出,“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是一場全民族抗戰,也是一項偉大的民族解放事業。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兒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億萬中國人民舉國御侮。從楊靖宇、趙一曼、左權、彭雪楓,到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從東北抗聯“八女投江”、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到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緬北中國遠征軍……不分黨派、無論信仰,抗戰中的英雄,“視死如歸、寧死不屈,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百折不撓、堅忍不拔”,驚天地、泣鬼神。我們回望抗日戰爭那段歷史,就是為了傳承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激發人民的斗志。人民軍工八十多年來的歷史,同樣是一部軍工人“軍工報國、甘于奉獻”的歷史。
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同時我們的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變化。世界多變,我國面臨著“三期”疊加,我們黨面臨著“四種風險、四種考驗”,人們價值多元、思想活躍。我們軍工行業的廣大干部職工面臨著內外部環境的考驗,船舶行業面臨著新生代農民工價值觀、擇業觀的多重考驗。
對軍工央企來講,就是要緊緊依靠工人階級,依靠職工群眾,宣傳動員和凝聚職工群眾。要切切實實體現時代發展趨勢、適應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要求、符合宣傳文化發展規律和干部職工需求,講好軍工故事、傳播軍工文化、弘揚軍工精神、凝聚軍工力量。加強重大主題宣傳、重大典型宣傳、行業科普宣傳,積極營造“軍工報國、甘于奉獻”的軍工品質,增強對軍工的價值認同和對軍工企業的歸屬感、自豪感。要高度關注廣大干部職工特別是“80后90后”青年群體的職業發展和實際需求,引導他們筑牢信仰的高地、守住精神的凈土、塑造核心價值,讓職工群眾與企業同發展、共命運,自覺地奉獻軍工事業、奉獻船舶事業。
準確把握抗戰精神的實踐性,從嚴從實、勇攀高峰,用精良的海軍裝備捍衛和平。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地認識和平的珍貴”,“前進道路上,全國各族人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萬眾一心,風雨無阻,向著我們既定的目標繼續奮勇前進”。我們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其根本目的就是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這是抗戰精神實踐性的根本體現。經歷了那一場血與火的洗禮,堅持捍衛和平、維護正義,融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成為中國人民薪火相傳的價值基因。“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更好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力量、中國作用正在積極發揮。人民軍工經歷了革命戰爭時期的烽火硝煙、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初期的艱苦創業、改革開放新時期的跨越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簡陋的手工作坊,到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和大船夢,不斷為國爭光、勇攀高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樹立了一座又一座豐碑。
今天,大國博弈、恐怖主義、環境問題、地區沖突等全球治理難題,仍在考驗著各國的智慧和底線。中國要實現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富國與強軍,是各軍工央企義不容辭的責任。對人民海軍來講,顯得尤為重要。歷來大國的崛起,都是依靠海洋,都離不開強大海軍的支撐。在新的歷史時期,踐行抗戰精神和軍工精神,需要包括海軍裝備戰線上的所有軍工人,發揚“嚴”、“實”作風,潛心研究、敢于突破,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向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高端化邁進,加快軍民深度融合,引領中國制造2025,用精良的裝備和強大的國力捍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