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
淺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現狀及問題
王璇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為了順應時代發展,在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時候需要調節好家庭承包經營與新型農業經營之間的關系,堅持家庭承包基礎之上,對其自身地不斷發展和壯大。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留意在發展過程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加以改之,使其更加完善。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發展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頭企業等為其主力,以其它組織形式為補充。為了農業能更加健康的發展,且更好地發展三農問題,同時更佳地處理目前呈現的一系列問題和挑戰,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應逐漸被構建起來,同時其它的經營主體也應該發展起來,比如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等等。
1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主要類型
1.1職業農民。職業農民是相對于傳統農民而言,是以盈利為最終目的,不只是包括了生活在農村的傳統農民,也可以是務工返鄉的村民或是具有專業的生產技能和一定經營管理水平的城市居民,其能夠參與到農業組織的經營環節和管理環節之中,不僅掌握傳統農業的生產技術,而且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
1.2專業大戶。專業大戶是相對于職業農民而言,在種植或養殖的生產上有一定的規模,并且有較強經營管理能力的專業化農戶。雖然專業大戶在規模上有別于職業農民,但是,目前為止,專業大戶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劃分標準,各個地方對專業大戶的界定標準都有所不同。
1.3家庭農場。家庭農場主要是由家庭成員組成的,以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的方式來獲得家庭的主要收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了農民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了農民的自主性,提高了農業的校績,增加了農民的純收入。
1.4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專業合作社是以農村專業大戶、經營能人、農村干部,或者是地方農業技術研究推廣單位、農機經銷戶或者畜牧部門以及實力更強的大型公司等位領辦主體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①它采取農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的原則,服務成員,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在生產中的多個環節和領域都可以進行互助合作的經濟組織。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現狀
近年來,國家中央一號文件為了配合工作發布了許多相關的惠農政策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也促進農業產業地穩步發展和增加了農民的純收入。截至2011年,全國承包到戶的可耕地達到了94.1%、集體林地占了97.8%、可利用的草原有73.4%,全國已經有約11萬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收入達到了5.7 萬億元,龍頭企業每年的銷售份額占國內市場供應量的1/3,全國成立的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和專業戶分別達到了17.1萬、511.7萬;從事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人員近 1 00 萬,其組織規模達到 2.5 萬個以上,農產品專門進行批發銷售的市場約4500家,職業的農產品經紀人也達到了600 多萬之多。
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存在的四大問題
3.1人才缺乏
(1)農村青壯年的短缺。大量的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農村中的主要勞作務轉交給了留在農村的婦女、老人、小孩。逐漸地,這三類人群成了家庭生產的主力軍,農業老齡化、兼業化、副業化的趨勢日趨明顯,農業發展道路失去了強有力的生產主力軍,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2)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低。長期以來,農村居民不重視自身及子女的教育問題,致使農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發展農業現代化要求農民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這與現目前狀況下的農村教育水平是脫節的。
3.2土地流轉。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我國政策上缺少對土地流轉和出讓土地農民的保障,且農民受傳統觀念:土地就是命根子的影響,加上過去土地流轉失敗案例的影響,農民寧可將土地擱置拋荒,也不愿意進行土地流轉;另一方面,企業或個人在參與土地流轉時,參與土地流轉的田地分散,流轉的期限長短隨意,導致企業和個人對田地進行短時間的投資準備,為了盈利,不注重環境,對田地進行破壞,損害了土地的可持續性發展。
3.3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不健全。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從之前的生產鏈條轉向現在的綜合性服用,即是產前、產中、產后的這樣一種模式,這一轉變無疑布局要求社會化性質的服務是專業的、多元的。可是目前我國在基層農戶方面還存在一系列問題,比如能力的有限,資金的缺乏,農民素質的低廉,相關政策的缺乏,這些都讓農業的生產服務相對落后,使得經營服務發展不好。
3.4政府扶持力度不足。雖然自2004年以來,在“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和“多予、少取、放活”基本方針的指導下,國家對于農業上的支出在逐年增加,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正常支出還是相對薄弱,大部分惠農政策指向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相對較困難的傳統農戶。因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培育的方面發展只能靠自身在技術、資金等的積累,發展緩慢。
4總結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必須清楚新型農業經營的發展關鍵。其關鍵便在于提高效率、壯大隊伍、出臺政策、發展力量、制定措施從而尋求更高的突破。然而要想完成這個關鍵點也是需要相應的制度的,比如,加快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例如土地、資金等;提高農民素質;加大農民教育程度等等。
注解:
①程保晶.“中國夢”視野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問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5.
參考文獻:
[1]樓棟,孔祥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多維發展形式和現實觀照[J].改革,2013,02:65-77.
[2]張照新,趙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困境擺脫及其體制機制創新[J].改革,2013,02:78-87.
[3]孔祥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3,05:5-10.
作者簡介:王璇(1993-),女,漢,四川簡陽人,本科,研究方向:農村金融。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0-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