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
(延安大學,陜西 延安 716000)
?
中國近代史上的科學救國思潮
鄭鵬
(延安大學,陜西 延安 716000)
摘要:對于中國近代,可謂命運多舛,有志之士紛紛走上探索救國的道路上,因此,在中國近代,各種思想文化跌宕起伏。在中國近代史上,科學救國思想無疑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科學救國思想是愛國知識分子受西方科學的影響,提出用西方科學拯救中國的想法,通過科學的知識、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精神來實現中國的富強。在中國近代進程中,科學救國思潮極大的推動了中國經濟、文化、政治、教育的發展,本文就中國近代史上的科學救國思潮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中國近代史;科學救國;思想
1前言
在中國近代,處于內憂外患的關鍵時期,社會時局十分動蕩,有很多有志之士紛紛探索救國的方法,其中科學救國思想是表現十分突出的一種思想。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科學救國思潮,是一批受西方科學影響比較深的愛國知識分子,對中國的各種救國道路進行反思,提出用西方科學來拯救中國的一種思想,下面對此進行深入分析。
2新文化運動與科學救國
2.1深入的科學宣傳與科學救國思潮發展
救國思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相應的運動出現,如五四新文化運動就是受科學救國思潮的影響,同時,在五四新運動中,科學救國思潮也得到茁壯發展,進而使得更多層次的人認識和理解科學,形成一定的科學救國思潮。五四新運動時的科學救國思潮得到有效宣傳,人員同形成初期相比顯著擴大,其中主要代表為任鴻雋、嚴復和梁啟超等人,同時也有胡適、蔡元培、陳獨秀等愛國知識分子。除此之外,在實現科學救國思潮道路上,任鴻雋等人認為應科學宣傳、科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等,針對該種思想的出現,他們撰文強調科學知識、科學教育和科學研究重要作用,盡可能的表達科學救國思潮。同時,成立更多的社團和科學期刊,翻譯大量的西方科學書籍,進而通過不同方法推廣和宣傳科學,從思想層面宣傳和提倡闡釋科學功用,進而改變人們科學觀念。五四新運動時期,較多的人在《科學》雜志鼓吹和中國科學性社的影響下真正認識到科學的功用,讓人們認識到自然科學及其科學技術、科學精神及科學思想都能成為救國武器。伴隨著人們思想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宣傳科學救國思潮,進而使得科學救國思潮發展到高潮時期。在五四新運動時期不僅注重宣傳內容的科學精神和方法,同時,還重視宣傳方式、媒介、影響范圍及國人對科學救國思潮的認識等方面。
2.2科學救國思潮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傳播中,深入的科學宣傳和科學救國思潮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對以往的道德、專制觀念進行了深入的批判,科學救國思潮中,對科學精神進行了大力的提倡和宣揚,這就使得國人的科學觀念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對科學的理解更加深入,在科學救國思潮中,不僅對自然科學進行宣揚,還對社會科學進行宣揚。對于馬克思主義精神,在中國的傳播最早起源于戊戌維新時期,當維新變法失敗后,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徹底,加上巴黎和會中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沉重壓迫,使得廣大國人的民主主義思想得到激發。馬克思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傳播和科學救國思潮有很大的關聯,如在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是科學救國思潮的宣傳者以及支持者,如李大釗、陳獨秀。
3科玄論戰與科學救國思潮
3.1科學主義思潮的形成
伴隨中國人科學觀念的逐漸泛化、升華和西學東漸中國近代的唯科學主義相應誕生,并逐漸完善。近代中國唯科學主義的誕生不是本土自身生長的,它是通過一個外爍過程形成的。中國尋求富強的強烈需求為外爍過程動力,換句話說就是中國人想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實現我國的現代化,進而在一定程度上轉變國人的現代化。中國近代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知識分子,他們重視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在創辦民族和軍事工業時,出現富含感染力和普遍性的科學思想傾向及心理態度,促使唯科學主義誕生。唯科學主義經過戊戌變法得到一定發展,到二十世紀初正真形成。近代唯科學主義的誕生,有效的推動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和科學進步,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人們視野,促使科學觀念的改變,并推動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發展進步。
3.2科玄論戰的思考
在五四運動結束后,科學救國思想在中國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同時在對科學救國思潮進行宣傳時,通過科學的武器對舊社會的習俗、道德進行批評,而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很多勢力的阻礙,并將科學看做是阻礙人生觀,科學觀和人生觀的論戰也因此而產生,這就是科玄論戰。對于科玄論戰,從某種程度上看,也是促進科學傳播的重要途徑,為科學救國思潮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科玄論戰雖然沒有勝負,但是從影響上看,不管科學派在辯論中存在多少失誤、不足,都是進一步促進了科學的傳播,并獲得了一大批知識青年的認同。在科玄論戰中,科學派將科學當做就忘工具,特別注重科學重要性的強調,科學以及科學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倡,同時在論戰中,澄清了人們對科學的疑問,加深了人們對科學的認識,在人們心中,科學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4科學化運動與科學救國思潮的興盛
4.1科學化運動的興起
對于科學化運動,其興起和科學救國思潮有很大的關聯,科學救國思潮促進了科學化運動的產生,而科學化運動的發展也推動了科學救國思潮的發展。經過五四運動后,竺可楨、顧毓琇等對中國近現代史進行了深入反思,并對中國的現實社會進行了深入調查,提出對于中國社會,要想該變被壓迫的現狀,就需要采用科學的知識、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精神對中國進行改造,并且認識到,要想真正的實現中國富強,應該振興科學,擺脫對歐美國家的依附。隨著中國科學化運動協會的成立,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科學化運動協會中注重科學知識在社會的普及,并且擔負起救亡圖存的重任,一方面組織專門的人才對生產經營部門進行改造,另一方面也收集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遺產,使得民眾能夠有選擇的繼承。
4.2科學救國思潮的發展
受科學化運動推動,科學救國思潮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得到快速發展。在科學救國思想發展中,《科學》雜志具有一定的宣傳和提倡作用,同時,《科學》雜志和中國科學社依舊為科學救國的主要宣傳力,促使科學救國健康快速發展。該時期,任鴻雋等人在《科學》上闡述自己贊同和實施科學救國的方法,取得了恨到的科學救國思潮宣傳成就。他們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了科學救國思想,并在實現科學救國方法上提出應用科學發展生產、普及科學和通過科學戰勝一切等觀念,同時,他們積極主張科學教育和科學研究,認為科學為國建最有力量的武器。導致中國一直受列強壓迫和貧弱的原因為科學不發達,要想擺脫現狀就應重視科學、發展科學。幫助政府建設為中國科學社研究科學的主要目的,便于中國同列強相抗衡,最后富強中國。對科學的宣傳和實施,使得科學救國思潮得到進一步的擴張,讓更多的人們深刻認識到科學救國和科學觀念意識,這不僅為科學救國思潮取得的相應成就,還是科代表人宣傳科學、傳播科學知識和提倡科學研究實踐活動的主要表現。除此之外,科學救國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科學知識水平和素養,成為科學化運動開展的前提和促進因素。
在中國近代史上,隨著社會科學化、科學社會化的深入,科學救國思潮內部也產生一定的分歧,由于科學救國思潮代表人物對科學的理解和側重點有一定差異,因此,他們對科學救國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從而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純粹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爭論。
5總結
對于科學救國思潮,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學影響的知識分子在中國近代史環境下,提出用科學拯救中國的觀點,科學救國的提出、形成、發展、興盛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對中國近代的社會、經濟、文化、政治、教育等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深入研究中國近代史上的科學救國思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薛子燕.科學與救國:近代中國科學觀念開展的歷史語境[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2):66-72.
[2]黃翠紅.任鴻雋與近代中國“科學救國”思潮[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77-84.
[3]蔣道平.論任鴻雋“科學救國”的嘗試及其經驗與教訓——兼評任鴻雋科學建制活動[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13-19.
[4]高亞斌,王衛英.科學救國思想的文學表達——評王國忠科幻小說《黑龍號失蹤》[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5(6):20-23.
[5]張楠.探究中國近代學會興起與愛國思想啟蒙的關系[J].學會,2015(12):16-21.
[6]蔣道平,徐飛.“科學救國”的先驅探索及當代啟示——任鴻雋現代科學中國化的歷史實踐與現實價值[J].科學學研究,2014(10):1441-1446.
[7]張劍.科學救國的踐行者:中國科學社發展歷程回顧[J].科學:上海,2015(5):3-8.
作者簡介:鄭鵬(1989-),男,漢,籍貫,陜西省延長縣。學歷:延安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陜北歷史文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K2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0-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