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榆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普外科,廣東廣州511447)
肝癌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護理
丁榆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普外科,廣東廣州511447)
目的探究肝癌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有效護理方法,并觀察其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該院收治的肝癌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應用全面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比較兩組療效,并總結有效的護理方法。結果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11.5±1.2)d]、平均住院費用[(2.36± 0.38)萬元]、不良反應發生率[14.58%(7/48)]及焦慮自評量表評分[(38.09±7.35)分]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43.36±6.17)分]均優于對照組[分別為(18.8±2.6)d、(3.98±188)萬元、35.42%(17/48)、(45.07±9.16)分、(51.28±9.23)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肝癌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應用全面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功能,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提升身心健康狀況,同時還能極大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肝腫瘤/外科學;手術后并發癥;呼吸窘迫綜合征,成人/護理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一種急性高死亡率的缺氧性呼吸衰竭,是外科手術后的嚴重并發癥,主要特征為呼吸窘迫和難治性低氧血癥,胸部X線片檢查表現為彌漫浸潤性病理改變[1]。嚴重時可導致多臟器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死亡率極高。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96例肝癌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肝癌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有效的護理方法,并觀察其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癌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齡45~80歲,平均(63.5±5.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46~81歲,平均(63.7±5.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應用全面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全面護理模式的主要內容及方法如下。
1.2.1.1病情監控護理術后護士要對患者各項體征進行實時監控,如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等,及時發現患者呼吸異常情況,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1]。同時護士要加強對患者早期癥狀的護理,為保障患者呼吸道順暢可指導患者進行合理深呼吸,并指導患者采取正確排痰方式。
1.2.1.2心理護理由于肝癌手術具有較高風險、且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術后嚴重并發癥的高發生率等均會使患者形成焦慮、抑郁及恐懼等不良心理,因此,護士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深入到其內心深處,了解其內心需要,并盡可能滿足其合理需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心理輔導,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2]。同時護士還應告知患者關于疾病及其治療流程、有關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讓患者清楚地了解,緩解其不良情緒,從而以積極心態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工作。此外護士還應向患者講述成功治療該病的案例,以提升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1.2.1.3呼吸道護理由于該類外科手術后創口較大,患者呼吸時會出現無力感及劇烈疼痛,從而導致呼吸道內痰液滯留,影響呼吸道通暢,加之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進一步降低患者肺功能,加劇低氧血癥,因此,護士應密切關注患者呼吸道情況,定期對患者呼吸道進行清潔處理,及時排除分泌物,保障呼吸道順暢[3]。氣管切開及氣管托管患者由于不能對空氣進行加溫及加濕處理,致使呼吸道分泌物難以及時排出,因此,護士應給予呼吸道濕化處理,并指導患者采用正確的排痰方法,鼓勵其多排痰。
1.2.1.4感染防控護理為有效防控術后感染護士應做好病房衛生清潔護理,保障病房通風良好及合理的溫度和濕度,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同時做好患者皮膚、口腔及呼吸道護理工作[4]。
1.2.2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11.5±1.2)d]、平均住院費用[(2.36±0.38)萬元]均低于對照組[分別為(18.8±2.6)d、(3.98±188)萬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分別為(38.09±7.35)、(43.36±6.17)分]小于對照組[分別為(45.07±9.16)、(51.28±9.23)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4.58%(7/48)]低于對照組35.42%(17/ 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呼吸窘迫綜合征是一種具有較高發病率及致死率的臨床病癥,屬于缺氧性呼吸衰竭疾病,由于醫療領域外科手術例數的急劇增加,該病的發病情況在我國呈逐年升高態勢[5]。該病的病理形成機制較為復雜,當前主要認為與外科手術有關,如肝癌手術等,由于該類手術創傷較大,極易造成患者術中大量出血,使患者免疫功能急劇下降,從而引發患者全身炎癥反應,進而引發肺部感染,最終誘發呼吸窘迫綜合征。該病的主要臨床反應為低氧血癥及呼吸窘迫等,通過胸部X線片檢查可發現肺部存在彌漫浸潤性變化[6]。由于該病作為一種嚴重的并發癥,病情發展較為迅速,且發病早期不易被診斷出來,因而該病一旦出現較為明顯癥狀時病情已惡化到一定程度,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進而引發機體其他重要器官出現功能衰竭,嚴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該病嚴重威脅著患者健康及阻礙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加大對該病早期診治及護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7]。
目前,該病的主要治療機制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對患者低氧血癥進行有效糾正,進而達到最終治愈該病的目的[8]。臨床研究發現,在臨床治療該病的同時應用全面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療效更佳,能顯著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升患者身心健康狀況,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全面護理模式在該病的臨床治療及護理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9]。本研究從病情監控護理、心理護理、呼吸道護理及感染防控護理等方面著手,對患者實施的全面護理服務,取得顯著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住院費用大大降低,特別是全面護理模式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后讓患者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了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焦慮、抑郁情緒得到明顯改善。對呼吸道的認真護理能明顯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減少痰液滯留,從而大大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與李艷華[10]和趙鐵娟[11]的研究結果一致。
總之,對肝癌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應用全面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能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1]陳春艷,曹藝.肺癌患者在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2):47-49.
[2]溫曉玲,沈艷.肝癌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1334(21):3253-3254.
[3]金璐,張偉.肝癌患者手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8):104-106.
[4]李晶晶.70例顱腦損傷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護理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刊,2013,7(9):39.
[5]鄭再英.嚴重胸部創傷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16(4):327-328.
[6]林雪琴.嚴重胸部創傷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53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4):56-57.
[7]尹淑芳,唱蓉,李鳳秋.胸外科術后并發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0):118-120.
[8]許美春,劉炳學.嚴重胸部創傷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32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4):16-17.
[9]凌云霞,肖麗佳,商艷霞,等.急性下肢動脈栓塞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J].西南國防醫藥,2009,19(4):421-423.
[10]李艷華.心臟直視術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11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0):4934.
[11]趙鐵娟.嚴重胸部創傷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256.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2.054
B
1009-5519(2016)12-1913-03
(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