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平 劉東
【摘 要】在醫療體系不斷完善深入的過程中,了解寧夏基層醫療衛生的現狀,分析基層衛生人才缺乏的原因,探討高職醫學生就業現狀,為今后尋找出一條適應于本區基礎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培養模式。
【關鍵詞】基層衛生;專科就業;臨床醫療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我國要建立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切實把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然而我區的基層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基層衛生人員業務服務能力低、學歷層次偏低,已開始制約醫改的進一步深化。針對我區眼下醫學畢業生“寧可城里打工,也不基層帶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調查與研究。為今后尋找出一條適應于本區基礎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培養模式修訂,提出方案。
1 寧夏基層醫療衛生現狀
寧夏位于我國西部地區,現有人口617.69萬,其中農業人口為388.77萬,占人口總數的62.94%。全區現有醫療衛生機構1601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5個,婦幼保健機構22個,衛生院239個。據統計,全區現有衛生技術人員25521人,其中綜合醫院占66.31%,鄉衛生院僅占11.99%,城市社區僅占0.35%;鄉村醫生大專以上學歷占6.66%,中專學歷58.43%[1]。加之很多基層地區的醫療骨干,工作優秀,業務水平較高,但總覺得個人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于是有的想辦法調動到上級醫院,甚至有的自己開診所,導致不少鄉鎮衛生院出現技術人才大量缺失和人才斷層。另外絕大多數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學歷層次偏低,醫療技術普遍較低,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簡陋,無法滿足群眾醫療衛生的長期需求。因此培養衛生技術人才,提高鄉鎮衛生技術人員的學歷,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勢在必行。
對19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問卷調查,其中75.2%的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 85.6%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需要補充醫療衛生技術人員。72.6%的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需要補充本科學歷醫護人員;93.8%的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需要補充專科以上學歷畢業生。據統計顯示,我校2009、2010、2011三屆畢業生人數已達788人,總的就業率穩定在82%左右,但多與就業單位簽訂的是臨時合同,畢業生的就業穩定性差。對于畢業生就業單位的性質,66.4%的畢業生到事業單位臨時就業;21.6%到私營、民營企業就業;6.0%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就業;10.6%通過公開招考等形式進入行政事業單位就業。而對于畢業生的就業區域來看,畢業生選擇在區內就業的占就業總人數的80.0%以上,區外就業的畢業生占就業總人數的16.9%[2]。
2 基層衛生人才缺乏,醫療衛生人才“下不去”
伴隨著醫療改革穩步推進,基層百姓的收入逐漸提高,我區醫保制度不斷完善,受益人群逐漸擴大,基層百姓的醫保水平逐步上升,基層百姓看病就醫時不認可家門口的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認為醫院越大醫療水平越高,往往不論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忽視了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的職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設備短缺,對個人職業發展的幫助不大。基層生活、學習環境、工資、待遇、福利、各種社會資源、保障與城市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相比,差距較大。因此大多數醫學生畢業后,不愿意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只有很少的畢業生出于對競爭壓力和到基層過渡的考慮,選擇到基層就業。我區現有的衛生技術人員在分布上不合理,在結構上不完善,高學歷、高水平的衛生技術人才大部分分布在縣級及以上醫院,許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鄉鎮衛生院人才缺乏。不能滿足基層群眾的看病問題。其原因是:①基層條件差,設備差,沒有吸引人才的政策,高學歷、高水平的衛生技術人才“寧可城里打工,也不基層帶編”; ②人事制度的限制,編外人員總體收入低,畢業生大都不愿意到基層工作,而難以解決的編制問題,使得剛踏出校門的畢業生不斷找尋新的崗位,另謀出路。
3 從實際出發,為基層源源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政府應按區域服務人口密度和服務半徑,重新合編各級衛生機構人力資源,劃分醫療服務責任區域,在區域內,由市、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對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衛生技術人員、醫療設備等進行醫療衛生支援。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改變基層群眾的就醫心態,解決百姓的醫療衛生需求。①在責任區域內,由市、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以輪班制向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委派醫療衛生技術人才,到基層坐診,對下基層的人員實施“基層獎勵”等補助,激發下基層的積極性,同時抽調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從業人員到上級醫療單位進修,幫助基層人員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使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得到較高水平的醫療服務。②在責任區域內,由市、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向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贈送常用醫療衛生設備,并培訓基層人員,讓他們有得力的工具,向基層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滿足群眾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為了使大專以上畢業生“心甘情愿下基層”,加大定向招生、定向培養的力度,按照自治區寧黨辦[2005]57號文件第八條規定“實行面向基層就業的定向招生制度”,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缺乏的地方實行“定縣、定鄉、定專業、定服務年限”的“四定”招生辦法,讓本地人服務本地,讓下基層變成回家鄉,給衛生人才通向基層創造源頭。
總之,我區目前的衛生技術人員在分布上不合理,在結構上不完善。加強基層人員培訓,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技能,引導醫學畢業進入基層,不斷開辟源頭,提高基層待遇,留住人才,加強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才能滿足群眾醫療衛生的長期需求。
【參考文獻】
[1]梁金香.寧夏農村地區實用性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09(3):21-22.
[2]馬璀,李彥明,戴秀英,等.寧夏基層醫療機構人力需求與醫學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0(8):67-68.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