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 楊喜 彭金璋 魯榮波
【摘 要】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不強是困惱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問題。為了增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將校企合作育人作為重要途徑進行了探索。本文以吉首大學為例對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通信工程專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從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校企合作育人的必要性、可行的路徑探索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民族地區;地方高校;校企合作;通信工程
1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民族地區通常經濟落后,交通不便,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強,發展速度慢。地處民族地區的地方高校長期以來對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吉首大學為例,由于地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當地培養了大量人才,為區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被朱镕基總理稱為“吉首大學是湖南的驕傲!”,然而,由于長期以來投入不足、地方政府無力給以強有力的經濟支持、學校區位交通條件差等原因。在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與條件建設、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與發達地區高校都存在較大差距。諸多不利因素導致了民族地區地方高校在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短板[1]。
2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通信工程專業校企合作育人的必要性
2.1 外部環境要求民族地區地方高校實行校企合作育人
在國家層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2],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3]更是給建設創新型國家做了政策指導。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國家一系列規劃和政策的出臺,對高校培養實踐創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社會服務層面,民族地區地方高校肩負著為民族地區培養人才的重任。以吉首大學為例,學校地處武陵山區,自辦學以來為武陵山片區培養了大量人才。進入21世紀后,國家進一步加快了對民族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力度。例如,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出臺了《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指出了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任務與措施。在通信服務方面,規劃明確了“加快該區域現代通信網絡建設。積極建設光纖通信、移動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相結合的現代通信體系”、“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加快推進發展物聯網應用。加速實現無線通信信號全覆蓋,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線和旅游景區通信盲區,實現通信普遍服務”、推動“政務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旅游信息化、農業信息化、社會公共服務信息化”[4]的重要任務。為了服務武陵山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吉首大學于2012年啟動了“服務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特色專業群”建設,通信工程專業成功入選。
要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更多合格人才,服務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校企合作育人是一條可行的重要途徑。
2.2 內在需求要求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通信工程專業實行校企合作育人
專業辦學定位方面,為行業企業提供人才和服務區域信息化建設及經濟轉型發展是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通信工程專業辦學的重要出發點。企業需要的是能快速上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囿于條件所限,民族地區地方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實踐環節少等問題。培養的人才進入企業后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訓方能勝任專業工作。實踐創新能力不強也導致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不強。通信工程專業知識又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掌握。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應加強校內的實踐教學環節外,與企業合作育人是重要的方式。
3 可行的路徑探索
3.1 明確專業辦學定位,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吉首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提出了辦“平民大學”的目標。在人才培養上,立足于武陵山區,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通信工程專業的辦學也與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相一致。近年來,為了更好的為區域發展服務,通信工程專業進一步明確了“服務于武陵山片區信息化建設與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需求”的專業辦學定位。通過分析《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對電子信息類人才的需求,確定了“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素質高的高級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通信工程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所需要培養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等要素,學院通過邀請領域專家、相關企業、用人單位共同參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而確定。
3.2 與企業深度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學院通過對《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及《數字湖南建設綱要》等進行專題研究,分析了區域信息化產業對人才的訴求,確定了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工業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等校企合作育人的重點培養方向。基于這一原則,有計劃的與企業共建了一批實習實訓基地,主要涵蓋“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與網絡優化”、“嵌入式與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工業4.0及信息技術”、“Android手機應用開發”等四個方向。通過校企合作育人的培養模式,學生實踐能力和工程素養得到有效提高,就業能力大大增強,培養的學生得到區域內外用人單位的好評。
3.3 鼓勵科研成果轉化,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鼓勵教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對教師申請專利進行獎勵。通信工程專業教師瞄準區域內企業的生產需求,將自身科研成果應用于企業生產實際,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例如,通過與湖南馬爾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橫向合作,了解到公司在新能源照明發明的需求后,主動與其合作,聯合建立了“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發了基于ZigBee技術的智能家居LED集中控制器等多款產品。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通信工程專業教師的工程開發能力大大增強,獲得專利授權數量比前些年有較大增長,獲得的專利技術有部分已應用于企業生產中。另一方面,教師的工程實踐帶動了學生參與到實踐創新中來,近年來學生參與申請的國家專利和發表的科研論文數量也日益增多。
4 結語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通信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存在實踐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本文以吉首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為服務武陵山片區信息化建設與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為例,從外部環境和內在需求兩方面深入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并總結了明確專業辦學定位、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鼓勵科研成果轉化、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可行的校企合作路徑。通過實施校企合作育人,吉首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區域信息化建設與經濟轉型發展等諸多方面均取得了較大進步。在校企合作育人實施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可供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的同類專業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雷可君,楊喜,孟凡斌.欠發達地區高校專業實驗室建設與教學的改革實踐——以吉首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實驗室建設和實踐教學改革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9).
[2]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R/OL].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htm.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