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峰
【摘 要】中國醫藥城的發展特色: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建立了產城一體的發展特色;政府投入、資本運營,建立了鏈式融資的發展特色;產業集群、配套集中,建立了資源集約的發展特色;有限政府、無限服務,建立了政務外包的發展特色。中國醫藥城的發展道路:創新式的發展道路;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專業化的發展道路。推動中國醫藥城進一步發展的建議:進一步推進產業集聚。
【關鍵詞】中國醫藥城;發展特色;發展道路;發展的建議
2006年11月,中國醫藥城正式在泰州啟動建設,核心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由科研開發區、生產制造區、會展交易區、康健醫療區、教育教學區、綜合配套區等功能區組成。2009年3月18日,國務院批復,泰州醫藥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醫藥高新區。
泰州醫藥高新區規劃建設以來,始終牢記“引領中國醫藥產業發展,建設中國醫藥產業走向國際市場‘橋頭堡,國際醫藥產業向中國轉移前沿陣地”的歷史使命,堅持開放和創新雙輪驅動戰略,推進醫藥產業鏈的上下游垂直整合。
1 中國醫藥城的發展特色
1)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建立了產城一體的發展特色。中國醫藥城始終堅持“以城促產、以產興城”發展思路,突破傳統開發園區產學研“由低到高”發展模式,逆向思維、“反彈琵琶”,變傳統“產學研”為“研學產”,即以研發為龍頭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發展加速城市功能提升,以城市功能提升帶動產業集聚,實現產業與城市發展良性互動,加速形成“產城一體、產城共榮”新格局。
2)政府投入、資本運營,建立了鏈式融資的發展特色。目前,國內眾多開發區實施“滾動開發”戰略,以企業稅收和房地產土地收益實現開發區滾動開發,造成了開發區的無序開發和資源閑置。中國醫藥城開發建設之初,如再走傳統“滾動開發”之路,長遠發展規劃的前瞻性和整體性難以保證,而當時僅有的處女地也難以賣出好的價錢,不足以反哺園區的開發建設。中國醫藥城堅持通過政府先期投入,加快推動資產向資本轉變,以資本高收益保障園區持續健康發展。
3)產業集群、配套集中,建立了資源集約的發展特色。突破傳統開發區城市功能、產業功能、平臺功能零散布局的傳統格局,以科學有序的功能布局整合資源,以產業集群、配套集成、平臺集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有限的資源做到集中使用、共同享用、節約利用。
4)有限政府、無限服務,建立了政務外包的發展特色。面對快速發展、高端發展的新形勢,為滿足國際化、專業化服務的新需求,中國醫藥城堅持以有限政府延伸無限服務,遵循國際通行規則,注重加強與贏利性、非贏利性機構的合作,通過政府服務功能外包形式,集聚社會力量將政府難以施行、企業迫切需求的公共服務承擔起來,形成促進中國醫藥城建設發展的合力。
2 中國醫藥城的發展道路
1)創新式的發展道路。作為國內唯一的醫藥高新區,建設發展沒有現存的模式可以借鑒;醫藥產業同其他產業相比,具有其特殊的發展規律,這些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在發展戰略、思路和路徑選擇上有別于其他開發園區,把創新作為中國醫藥城建設發展的不竭動力。在發展戰略上,強化醫和藥兩大產業融合發展,突出城市元素功能,建設以大健康產業為支撐的新型產業城市,努力實現以產業的發展,推動服務業的集聚,以服務業的集聚推動城市功能的完善,以城市功能的完善支撐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完善的良性互動。在發展思路上,瞄準產業鏈高端環節,積極突破傳統開發園區發展生產制造“由低到高”的模式,以高層次人才和研發類項目為龍頭,集中力量建設新藥創制等各類綜合平臺,帶動生產制造、會展交易、醫藥物流、康健服務等產業的發展,打造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生物醫藥集聚區。在發展路徑上,積極探索“院士領銜、領軍人才和院校支撐、重點企業為主體”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增強可持續創新發展動力;突出“政產學研資介”價值鏈緊密銜接,強化政府資源在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引領、紐帶作用,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強力支撐;加強與盈利性機構和非盈利性機構合作,促進科研資本、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的集聚融合。
2)國際化的發展道路。以國際資本大流通、大循環為背景,樹立國際化眼光,一切按國際理念思考,一切以國際標準規范。在人才引進上,不僅僅著眼于本市、本省和國內,更注重吸引國際頂尖醫藥科研、經營、管理人才參與園區建設發展,使園區成為醫藥人才集聚的洼地和科學家的俱樂部、企業家的沙龍、金融家的樂園。在成果開發上,以國際通行的美國FDA為標準,突出抓好與國際頂級醫藥研發機構和國際一流醫藥大企業的合作,努力做到技術水平與國際同步、在國內領先。
3)專業化的發展道路。總結美國等發達國家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歷程,專業化、集群化是最終歸宿。中國醫藥城同先進園區相比,在綜合競爭能力方面不具有明顯的優勢,挑戰中迎頭趕上、實現彎道超越,專業化是最核心的競爭優勢。一是,園區專業化。在目前全國88家高新區中,中國醫藥城是唯一一家國家級的醫藥高新區,是唯一一家覆蓋醫藥產業全過程的綜合性園區,“醫”和“藥”就是最鮮明的特征。中國醫藥城建設以來,排除干擾、抵制誘惑,始終圍繞“醫”和“藥”主題,致力于打造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以完善的產業鏈推動各類資源的快速集聚。二是,產業集群化。有“資源互補、功能集中、鏈式發展”思路,精心策劃設計疫苗、生物醫藥、化合藥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中醫藥、保健品、康健醫療等特色產業鏈,以重大項目和成果的落戶為動力,推動企業之間前后道相互配套、上下游垂直整合,加快形成貫穿研發、制造、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條和“分工明確、功能清晰、相互補充”的企業集群。三是,服務專業化。
3 推動中國醫藥城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進一步推進產業集聚。以“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標定位和“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定位開發”的總體要求,突破一般開發區的傳統發展模式,建設“產城一體、產城共榮”的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新城。一是,更加注重國際化引領。對接世界發達國家生物醫藥產業,瞄準世界醫藥產業最前沿轉化成果,把握世界生物醫藥發展最新理念和成功模式,提升產業集聚的能力和水準,力求世界生物醫藥產業資源為我所用。二是,更加注重專業化方向。圍繞醫和藥兩大主題,將醫藥研發、生產制造、會展交易、康健醫療、醫學教育等功能融為一體,集合多元素,整合上下游,集聚新功能,充分體現中國醫藥城層次和水準。三是,更加注重現代化定位。以國內外生物醫藥人才、成果及產業等要素資源的集聚,倒逼城市功能的提升、完善和現代化,以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現代化,引領要素資源的集聚,實現生物醫藥產業功能和現代化城市功能的相融共生,打造一座產業和城市功能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大健康產業現代化城市。
備注:
本文來源于作者的江蘇省黨校系統結項調研課題——《中國醫藥城的特色發展道路》。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