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思遠


日本有句著名的諺語叫做 “兄弟是他人的開始”。
在人口日益減少的日本,比起獨生子女,有兄弟姐妹的人可能更讓人羨慕。但兄弟姐妹的存在有時候也會成為風險,特別是在父母離世后,如果手足之間存在生活狀態差異較大,因為遺產發生糾葛等問題,其關系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兄弟姐妹推動的歷史
日語中的兄弟一詞包含兄弟姐妹的含義。“少子化”曾使得兄弟一詞被使用的頻率大幅度下降。近年來,許多報刊媒體為配合國家政策,不斷大幅宣傳“兄弟”的好處——雖然目前看來收效甚微。
首先,兄弟姐妹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在人格養成方面,有兄弟姐妹的人一般性格不孤獨,相對開朗,具備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學業和工作上,有互相競爭的心理,客觀上都有進步。
另外,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之間感情更加和睦,相互間比較信賴。雖然也偶有吵架,但不論是好是壞,一般都可以有話直說。有時就算不說話,也能猜測到對方的心意。
在日本,有不少家族企業都依靠 “兄弟合作”起步、壯大。曾為日本三大財閥之一的三菱集團,其創始人巖崎彌太郎,有一天和弟弟在釣魚時突發靈感:如果能在河岸筑堤,攔河造田,一方面能夠抵御洪水,一方面還能增加良田。有了這個想法,巖崎兄弟立即將方案向其地方長官申請報批,并很快獲得批準。1864年,攔河造田大功告成,當年糧、棉豐收,幾百公畝的田產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彌太郎還被任命為官,為自己之后一步步建造起財富帝國積累了第一筆政治資本。
有人甚至認為,日本歷史就是兄弟姐妹推動的歷史,理由是,坂本龍馬就是在姐姐的幫助之下才成就了幕末亂世下的豐功偉績;豐臣秀吉則是依靠自己的弟弟秀長才取得了天下等等。
除了晚婚晚育之外,有不少日本人根本就不婚育。資料顯示,2010年日本人的“生涯未婚率”(指到了50歲還沒結婚的人)男性為20.14%,女性為10.61%。這意味著許多人在年老退休之后是沒有子女贍養的,只能依靠社會機構提供幫助。而社會機構即使能解決生活問題,精神上的孤獨和寂寞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兄弟姐妹去慰藉了。
另據2015年1-3月總務省《勞動力調查》的統計數據,現在日本非正式勞動者(無長期固定職業者)占到所有勞動人口的37.7%。這種雇傭形勢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恐慌,在沒有子女贍養的情況下,兄弟姐妹之間的經濟支援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如果本人經濟條件不好,又沒有兄弟姐妹,那么生活將舉步維艱。
日本也有不少獨生子,他們承受著全家所有的愛,還將繼承家里所有的財產,但不見得會很快樂。有些受訪的日本年輕人就表示,父母在自己身上寄托了太多期望,自己承受著過多的壓力,有點不堪重負,都快崩潰了。而如果有兄弟姐妹,他們也許能按照自己的喜好規劃豐富多彩的人生。
“兄弟是他人的開始”
日本有句著名的諺語叫做 “兄弟是他人的開始”,意思是,兄弟姐妹間遲早都會分道揚鑣,而且這種分手的方式往往比較慘烈,鬧到最后,其關系甚至連路人都不如。
織田信長由于嫉妒受到母親寵愛、受到家臣信賴的弟弟信行,便假稱生病,將前來看望的弟弟殺害。德川家光為了謀得將軍寶座,也將自己的弟弟暗殺。平安時期的源賴朝和源義經更是赫赫有名的手足相殘的例子。至于天皇之間為了寶座,以至于兄弟反目的鬧劇就更多了。
在資源匱乏的日本,傳統的家族制度講究戶主為大、長幼有序、男女有別。作為戶主的父親一旦讓出戶主的“寶座”,其在家中的地位就會退到其次。除特殊情形外,戶主一般由長男繼承。長男繼承所有的家業,長男之后的兄弟姐妹沒有資格分得絲毫財產,一切全憑戶主來分配。這樣一來,除了姐妹們會嫁到別家之外,做弟弟的如果要想有自己的家業,只能白手起家。
這種家庭制度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家業的完整,并且能刺激其他兄弟們源源不斷地擴大家族的勢力。但兄弟間的關系無疑會顯得比較尷尬。
二戰后的日本對家庭財產的繼承有了較大的變化,規定家庭財產由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們均分,避免了這種生來就面臨的不平等,但依舊問題多多。
首先,如何解決對父母的贍養?日本的法律雖然提倡贍養父母,但個人并不需要承擔太大的責任,因為老年人都能領取年金,社會同時也擔負著贍養老人的義務。這時,兄弟姐妹間就有可能互相推諉。日本人年老時會受到“生活保護”。在老年人申請“生活保護”時,福祉事務所會依次打個電話給他們父母、兄弟、子女,詢問“您能贍養他嗎?”在法律上,親族之間的扶養要先于“生活保護”,但法律上并沒有規定有強制力的罰則,也沒有規定援助金額,就算不援助也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而且,日本的財產繼承法規定“子女就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并不考慮照顧對家庭貢獻大的人,這種情況下,盡孝完全就憑個人良心了。
還有,老人過世之后,財產分配很難實現,爭議較多。比如不動產,是賣了分錢?還是保持美好回憶,放置在那里?什么時候、在什么價位賣?每個人對家庭的貢獻度、對父母的照顧程度不太一樣,平均分配是否合理?這些都很難達成共識。
房子不賣,也會產生問題。為了應對頻繁的地震、臺風、火災等災害,日本政府推出了一項《空家對策特別措置法》,對空置、廢棄的房屋要征收相當于普通住宅6倍的固定資產稅。為了不讓房屋成為“空家”,許多家庭面臨的問題就是,要么把房屋賣掉,要么出租,需要盡快決定。
不少人為了不讓房屋空置,干脆委托中介公司定時地去開開門,用一下水電,打掃一下衛生。日本有些地產中介甚至專門以做“空家管理”為生。這些都需要付出大筆費用,也會成為兄弟姐妹之間糾紛的焦點。
最近出現了“兄弟格差”這樣的詞匯,說的是兄弟之間由于生活條件、生活狀態存在差距,他們在很多方面不能達成一致。
比如,有家有口的往往沒時間、沒精力、沒財力照顧老人、關照自己的兄弟姐妹,而沒家沒口的人就算承擔了贍養老人的義務,也得為自己的生計奔波。而他們總有一天也會變老,無法工作,加上年金的減少,也許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兄弟姐妹之間就算能夠做到互相幫助,也可能互相拖累,形成“貧困連鎖反應”的現象。
1990年代,日本富士電視臺曾播出的電視劇《同一屋檐下》,講述了身為長男的主人公出于家庭責任,將幾個散落在外的、生活不盡如人意的兄弟姐妹們聚集起來共同生活的故事。該劇曾轟動全日本,收視率為該電視臺史上最高,至今還被日本人視為描繪兄弟姐妹間感情的最經典的電視劇,其中承載了日本人對理想的兄弟姐妹關系的向往。
(曹菊薦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