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凱

《中國曲藝工作者行為守則》第一條就是“胸懷祖國,藝為人民。”這既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也是曲藝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而向全國曲藝從業者提出來的行業規約。
曲藝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說唱藝術。千百年來,行走江湖的民間藝人自覺地把愛國主義作為創作和表演的主旋律,他們說唱岳飛、楊家將、格薩爾王、嘎達梅林、關公、諸葛亮等歷史人物,著意宣揚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英雄主義精神,以精彩的故事、生動的情節,刻畫典型人物,弘揚民族正氣,感染觀眾和聽眾,堅定文化自信,聚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強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無數新曲藝工作者更是滿懷激情地投入到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中,創作了大量贊美祖國,謳歌人民的優秀作品,以人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傳播正能量、正趣味,在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團結人民、引領大眾與黨同心同德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有社會擔當意識,有歷史責任感的曲藝工作者,一定要繼承發揚中華曲藝的優良傳統,將傳統曲藝的優秀基因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胸懷祖國,藝為人民”作為金科玉律,行為操守,堅決抵制在作品和表演中“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的不良傾向。堅決克服“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以及搜奇獵艷、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搖錢樹”,當感官刺激“搖頭丸”的丑陋行為,不能愧對“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謂。
習總書記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從藝為民也是忠于祖國的實際體現。“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衣食父母”,習總書記這句話道出了曲藝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沒有人民的呵護與支持,就沒有曲藝藝術的生存之路。因此,曲藝工作者要全心全意地孝敬人民、服務于人民,要把根子扎到人民中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以人民為主體的優秀作品,回報我們的衣食父母。同時,也只有信守“胸懷祖國,藝為人民”的基本修為與品質,廣大曲藝工作者才能夠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團結一心跨越高原,攀登曲藝創作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