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明剛


2015年12月9日,仰光證券交易所開業,首批6家緬甸公司上市。仰光證券交易所由緬甸財政部下屬的緬甸經濟銀行、大和證券集團和日本交易所共出資聯合創建,其中緬甸經濟銀行掌握51%股權,大和證券控股30.25%,日本交易所控股18.75%。這實際上是日本在緬甸金融滲透當中的一個最新的重大成果。長期以來,由于特殊的經濟與政治地位,東盟作為一個經濟一體化組織一直是日本對外關系中的發展重點。其中,日本特別注意發展對東盟國家的金融關系,除了繼續通過海外發展援助等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業機構對東盟提供貸款來促進日本產品的出口和日元的國際化之外,近年來日本還非常重視東盟本身金融發展能力的培育和對東盟金融市場的參與。這些舉措獲得了多方面的好處:一是促進本國金融產業的海擴張和競爭力提升,二是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三是輸出日本金融制度和標準,從而使對方對日本產生更多的依賴,四是以金融作為手段,實現在本地區的政治目的。這些舉措對于中國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和全面的對外金融合作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日本支持東盟金融發展主要做法
建立金融合作機制。2014年6月,日本與東盟五個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分別建立了金融合作發展聯合工作組(Joint Working Group for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Cooperation (JWG))。工作范圍包括:金融穩定支持、金融基礎設施支持、金融技術援助、基礎設施投資資金支持、證券市場發展發展、中小企業融資以及市場相互進入等內容。從而為日本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建立了頂層框架。
充分發揮亞洲開發銀行的作用。日本是亞洲開發銀行的最大股東。作為日本控制的一家國際開發機構,亞開行被日本方便地用來加強自身金融外交戰略的平臺。如,2003年,日本與亞開行建立了亞洲債券市場在線作為亞洲債券市場倡議的配套工作。同時,在日本的幫助下,建立了東盟基礎設施基金。亞洲開發銀行在金融市場建設、普惠金融、中小企業融資、基礎設施融資、金融穩健性和金融機構能力建設方面都有諸多項目,這些項目不少是日本發起的。通過這些活動可能將日本的金融發展經驗和發展理念甚至技術標準輸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通過互換支持金融穩定。日本央行一直重視對東亞特別是東盟的金融合作。早在2005年11月成立了亞洲貨幣合中心,2014年6月該中心成為國際協調部,歸口國際局管理,主要有三個處室:負責加強對其他國家央行及央政部門合作的金融架構處,為金融基礎設施提供技術支持的技術合作處,以及組織國際會議的國際論壇處。同時,日本央行積極開展對外的雙邊互換,東盟成員成為其主要互換協定合作對象。日本的互換有兩種,一種是清邁倡議下的美元互換, 另一種是跨境證券抵押互換。目前,還在生效的美元互換協議主要有:新加坡貨幣局(2015年續簽,新加坡向日本可換美元金額為30億美元,而日本拿日元向新加坡可換的美元規模只有10億美元),菲律賓央行第三次貨幣互換協議(2014年10月,菲律賓可以換120億美元,比此前增加了一倍,而日本可換規模只有5億美元)。2013年將與印尼的協議互換規模增加一倍擴大到227.6億美元。跨境證券抵押互換就是對方商業銀行可以將持有的日本政府債券到本國央行抵押申請流動性支持。目前,與泰國央行、印尼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菲律賓央行都有這樣的協議。此外,日本財務省一直重視對東盟國家的金融支持。當2008年印尼面臨貨幣匯率大幅貶值之時,不愿意向IMF借款,美國也不愿意提供雙邊貨幣互換。這時日本財務省引入了市場進入支持便利(Market Access Support Facility)來向亞洲新興經濟體發行總額最高達5000億日元(50億美元)武士債券提供主權擔保。日本向印尼提供最高達15億美元等值日元的擔保讓印尼政府能發行總額達350億日元(3.5億美元),日本中央銀行對本金提供全額擔保,對利息提供部分擔保。
支持金融市場與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日本非常重視對東盟的金融技術輸出。日本支持東盟交易所的發展、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參與東盟證券市場建設。亞洲債券市場倡議是日本倡議的。早在2002年10月,日本瑞穗銀行就發起了一次亞洲債券市場發展國際會議,為亞洲債券市場倡議(ABMI)而造勢。同年12月,ABMI得到“10+3”財長會議確認后。日本國際合作銀行(JBIC)作為日本政府對外金融機構,致力于ABMI的發展,為亞洲貨幣債券提供擔保。主要角色是在東盟國家金融市場發行當地貨幣債券(如 Thai Bahi)、為日本金融機構在東盟國家進行直接投資所發行的債券提供擔保以及建立抵押債券市場。
后來在日本的援助下,亞洲開發銀行建立了亞洲債券市場在線。日本交易所集團積極參與東盟的債券市場建設。在緬甸,2015年4月,日本交易所集團在仰光股票交易所建立業務籌備組,這是作為日本交易所集團與大和證券研究所以及緬甸經濟銀行在2014年12月23日簽署成立仰光股票交易所的籌備性公司。其中,日本交易所和大和證券研究所占兩個董事席位。2015年9日,仰光證券交易所開業,首批6家緬甸公司上市。仰光證券交易所由緬甸財政部下屬的緬甸經濟銀行、大和證券集團和日本交易所共出資聯合創建,其中緬甸經濟銀行掌握51%股權,大和證券控股30.25%,日本交易所控股18.75%。
此外,日本金融市場還采取比較寬容的辦法,承認東盟國家的相應證券評級。馬來西亞是東盟成員中債券市場發展較好、規模最大的國家。2013年6月,馬來西亞的RAM評級系統成為東盟地區唯一的一個被東京證交所承認并采納的評級系統。
第二,承攬緬甸銀行電子清算系統建設。東盟國家特別是落后國家的金融基礎設施非常落后。在緬甸中央銀行1500名員工中,只有14名IT人員,全部靠手工,總行與分行子行的業務每天只能處理500筆。根據我們對中方銀行的調查得知,當時中方認為這是發展金融合作的巨大障礙。但日本從中看到了商機。2012年3月,日本國際合作署要求大和研究所、NTT(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數據公司以及富士通公司了解緬甸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信息科技的建設情況。7個月后,三方遞交了他們的研究報告。日本政府決定將日本央行的IT系統和相應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作為日本對緬甸官方援助的關鍵部分。根據日本法律,在沒有得到緬甸政府明確的請求情況下,日本不能立即直接向緬方提供資金。為了獲得緬甸政府的信任,日本政府聯合企業界和大學在各個層次提供不同的幫助。2012年11月,日本的大學教授被派往緬甸培訓央行官員。來自日本最大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的代表參加相應的方案討論之中。與此同時,日本也在推薦日本的在線交易系統,邀請緬甸高級政府官員來日本對日本銀行的支付結算系統進行實地考察。2013年10月,緬方終于同意日本幫助建立銀行清算系統。2014年2月,日本NTT數據公司獲得了為緬甸中央銀行提供數據的機會。2015年開始,完全復制日本銀行的緬甸中央銀行的IT系統正式啟動。在日本的建議下,最初只準備以資金結算為主要內容的系統被建設成為集清算與自營交易與一體的系統,為公開市場操作打下了基礎。
金融機構積極進入東盟金融市場。日本商業金融機構在東盟有諸多機構,其中以三大商業銀行為主。在除老撾和文萊外,三大商業銀行都有相應的機構。甚至還有多家機構,既有分行還有子銀行等多種模式。特別是,瑞穗UFJ銀行泰國成立了一家專門致力于提供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合資銀行Bank of Ayudhya,這家銀行積極參與當地的普惠金融服務,促進了當地普惠金融的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此外,日本國際合作銀行在東盟多個國家都有分行或代表處。
與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證券公司積極參與當地發展。如大和證券對緬甸證券市場的建設就是明證。1995年,大和證券所屬的大和研究所就進入緬甸市場,此前雖然緬甸市場非常封閉,但該研究所一直在此設點,收集情報,提供部分咨詢服務。隨著緬甸局勢的變化,2010年緬甸開始向大和研究所咨詢成立交易所事宜。以至于后來緬甸交易所的建立既有大和的股份,更是大和為之提供的基礎設施。2015年4月,日本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思百億(SBI)控股集團在泰國發起在線證券交易。SBI與當地證券巨頭Finansia Syrus Securities共資成立一家注資資本為5億泰銖(即1500萬美元)公司,SBI持有55%的股份,這家新公司已獲得證券交易資格。今年,日本已決定向越南河內證券交易所計劃于2016年內開設的金融衍生品市場提供援助。具體來說,在為金融衍生品交易結算提供擔保的清算業務方面,日本交易所將幫助河內證券交易所完善法律法規、制定投資規則。此外,日本交易所集團還準備討論將旗下日本證券結算公司 (JSCC)擁有的清算系統引入當地。(見表1)
對中國的啟示
日本的上述做法,有些中國也在推進,甚至還有所創新。坦率而言,日本的經驗仍然給我們如下啟示。
要重視金融發展合作。金融基礎設施合作和技術援助對于促進東盟成員金融發展和經濟發展、提升金融服務能力非常重要,而且作為基礎性工作還會帶動中國與東盟金融的一體化,還會產生相應的依賴效應,在初期可能效果并不明顯,但長期效益可觀。中國應當重視相應的金融發展合作。正如NTT數據全球部總經理Asako Toyoda 說的那樣,一旦金融部門的在線基礎設施建立并運行,那么進一步的商業機會就會立即走來。中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雖然經歷的時間短,但我們有諸多的經驗可以向東盟國家借鑒。中國對東盟的金融發展合作還停留在商業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幫老撾建立證券交易所之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建立相應的規劃,重視對金融技術的輸出。
頂層設計很有必要。日本對于東盟成員中較發達的國家開展金融合作有國家間的工作機制。這便于將分散在政府、監管部門以及金融機構等各個部門的力量動員起來,形成合力。中國金融管理部門本身就很多,金融機構不少,但始終沒有形成足夠的合力,有各自行政的感覺,往往影響了效率。可以借鑒日本經驗,強化合作。中國可以與東盟國家根據國別原則的基礎上,或者中國與東盟整體的基礎上建立金融工作組,推進相關的金融發展事宜,同時出臺金融發展合作規劃。目前,東盟主要成員在推進東盟交易所,但目前東盟交易所還遠未達到預期目的,那么中國是否考慮為東盟交易所向真正的跨國交易所推進作出努力。
各方通力合作非常關鍵。從日本參與緬甸央行清算系統建設和交易所建設兩件事情來看,既說明日本政府、金融機構都有長期眼光,也可以看到這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等通力合作的結果。如果不是政府部門反應速度快,其他各方積極配合,就很難將這兩件有關緬甸金融基礎性的大事搶在自己手中。2012年5月,日本大和交易所、日本交易所集團(當時稱為東京股票交易所)和大和研究所簽署了備忘錄,幫助設計證券IT系統、貢獻開辦交易所專業技能以及培訓人才。從2012年8月開始,這些機構就成立了聯合小組,每個月見面2-3次,交流信息。同時,他們一起到緬甸進行培訓。大和的研究部門經常派出員工到緬甸商業銀行討論如何建立新的網上交易系統。此后,日本金融監督廳、日本國際合作署等機構也加入進來。中國在可以考慮建立中國東盟金融發展合作小組,分享相息,快速行動。
金融發展合作需要著眼長遠。如果不是大和證券研究所在15年開始在緬甸設立機構,成為少數幾家在當地有機構的金融資咨詢機構,成為緬甸建立證券市場時必須要咨詢的對象,那就無法提前獲得商機。早在2010年,日本財政部所屬的政策研究所發起了一個幫助新興亞洲經濟體建立股票交易所的計劃。如果財政部門沒有類似的想法,也許不會立即作出反應。因此,中國東盟金融發展合作小組應制定長期金融發展合作規劃,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需要基于該規劃,著眼于長遠利益,從長計議。
(作者單位:外交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