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媛 楊璇 王彥博
隨著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和富豪人群數量的快速上升,家族辦公室作為全新的服務模式正逐漸受到我國各類金融機構的關注。然而,家族辦公室在我國仍處于萌芽階段,各項制度和模式仍有待探索,本文著重對國外家族辦公室的組織形式進行簡要梳理,以期對國內家族辦公室的發展有所借鑒。
什么是家族辦公室
家族辦公室是比傳統私人銀行更高端的財富管理模式,它以家族資產長期發展和財富代際傳承為目的,通過組建專業的金融管家團隊,為富豪家族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家族辦公室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于其雇傭的精英團隊,具有銀行、信托、保險、財務顧問、律師、投資、證券交易等背景的各行業專才緊密合作,依靠豐富的從業經驗為富豪家族提供定制化服務,全面處理財富管理、稅務規劃、慈善捐贈、子女教育等各項家族事務。如果以中國本土化的職業進行類比,家族辦公室兼具著我國大家族中賬房先生和大管家的雙重職能。由于每個家族都希望能找到最頂尖的理財專家為自己服務,這就意味著許多家族辦公室在招聘人才時需要和華爾街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爭搶人才。除各領域的專家與精英外,家族辦公室中還有一些人扮演者“財富架構師”的角色,他們就像是家族辦公室的“客戶經理”,負責在富豪家族需要時尋找合適的人才和產品,對接相應的資源。
一般而言,家族辦公室的服務內容除了涵蓋家族信托、稅務籌劃、資產管理等財富管理的范疇以及家族企業管理、上市咨詢、法律服務等定制化服務內容外,后代教育、遺產規劃、慈善基金等管家式服務也是家族辦公室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荷蘭服裝品牌C&A進入中國市場前,其家族辦公室團隊就首先抵華,幫助家族成員完成家族后方平臺的搭建。但目前國內的服務暫未達到此程度。
家族辦公室與傳統私人銀行業務主要的區別之一在于:家族辦公室主動出擊尋找投資機會或金融服務,而非被動接受產品推銷。因此,家族辦公室能夠盡可能地保證富豪家族利益的最大化。按照行業慣例,家族辦公室收取服務費而非傭金,服務費一般為管理資產總值的1%。
家族辦公室主流組織形式
家族辦公室于19世紀在歐洲興起,20世紀80年代前后在美國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全球的家族辦公室在美國約有4000家,在歐洲約有1500家,亞太地區作為新興市場仍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從組織形式來看,家族辦公室主要分為“單一家族辦公室”和“多家族辦公室”兩種。
單一家族辦公室目前在全球約有1000余家,其服務對象為“超級富豪家庭”,即財產凈值在1億美元以上的家庭。在國內,單一家族辦公室的門檻較國際慣例而言適度放寬,一般要求客戶家族資產凈值達到3億~5億元人民幣。單一家族辦公室運營成本每年約300萬美元,團隊規模約10人左右。
和傳統意義上的家族辦公室只服務于一個家族不同,現在越來越多的家族辦公室開始同時向多個家族提供服務,對財富規模的要求也相應降低。專業機構Family Wealth Alliance為這種多家族辦公室設定了標準:管理資產總額在5億美元以上,從業三年以上,提供家族咨詢、慈善捐贈顧問、不動產規劃等十項核心服務。這和單一家族辦公室的服務內容相差無幾,只是每個多家族辦公室平均要為50個家庭提供服務。根據行業慣例,財富在100萬~1500萬美元之間的家族就可以考慮雇用多家族辦公室。多家族辦公室運營成本每年約100萬美元,團隊規模約30人左右。每個團隊最多服務5~7個家族。以洛克菲勒家族創立的Rockefeller&Co.(美國洛克菲勒投資管理公司)為例,其創立的初衷是專門為洛克菲勒家族提供服務,但隨著其不斷的發展和聲譽的提升,該家族辦公室逐漸將目光轉向來自全球的富有家族和機構投資者,為他們提供綜合財富管理。目前,國內大部分富裕階層家族資產大約為5000萬到1億元人民幣,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富豪家族”仍為少數,因此多家族辦公室對這些家族來說是更為經濟的選擇。
國內外家族辦公室發展差異比較
與傳統私人銀行業務相比,富豪家族對家族辦公室模式青睞有加,主要動力源自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與一般以產品銷售為主導的程式化服務不同,家族辦公室可以更好地滿足富豪家庭個性化金融需求,使得富豪家庭感到自己的利益被擺在第一位。此外,對超級富豪家族而言,家族辦公室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遠遠多于一般意義上的私人銀行產品,可以滿足客戶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例如,家族代際傳承、慈善基金設立、子女財產分配等,都是傳統私人銀行業務無法覆蓋的范疇。
在家族辦公室的選擇上,國內外富豪家族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不同之處可以體現在如下方面。
家族辦公室保密性。據瑞銀與坎普登聯合發表的亞洲區家族辦公室研究報告顯示,與國外富豪相比,亞太地區的富豪家族對保密性具有更加嚴苛的要求。即使是在非正式場合的討論,亞太家族富豪也不愿意更多地涉及家族治理、代際傳承和財富管理等私密性話題。此外,在對家族辦公室目標重要性排序的調查中,保密性要求位列榜首,是亞太富豪最為看重的。緊隨其后的分別為風險分析和投資績效分析。而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禮賓服務、遺產規劃和慈善機構設立被亞太富豪認為是“最不重要”的三項,顯示出中西方富豪在家族辦公室服務中存在的較大偏好差異。
家族成員參與度。瑞銀與坎普登的調查顯示,受強烈的家族觀念影響,亞太地區超級富豪積極推動家族成員參與到家族辦公室的管理中。與歐洲依靠專業化團隊管理的模式不同,亞太地區家族成員在家族辦公室中的占比遠高于其他地區。在亞太地區,六成以上的家族辦公室有富豪家族的成員參與,職位上至首席執行官和投資總監,下至實習生均有涉及。
對服務提供商的依賴程度。在家族辦公室服務提供商選擇過程中,亞太地區富豪秉承“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原則,表現得更為謹慎。亞太地區富豪家族傾向于將資產交由不同的托管人進行托管。且在機構的選擇上,私人銀行是他們最優先選擇的服務提供商。此外,與歐洲家族辦公室不同,亞太富豪家族辦公室一旦選定私人銀行作為其資產管理人后,往往會與該銀行保持較長期的緊密關系,即使銀行資產收益表現在短期內不盡如人意,亞太富豪家族辦公室也不傾向于立刻更換合作機構。這一方面顯示出亞太富豪對私人銀行等服務機構的信賴程度,另一方面也體現其保密性要求,不希望在頻繁更換合作機構的過程中不必要地披露更多信息。
業務開展范圍。簡單概括而言,中國富豪家族關注投資收益,海外富豪家族關注遺產避稅。富豪家族偏好的不同直接導致國內外家族辦公室業務開展的側重存在較大差異。目前,由商業銀行和信托機構領軍的家族辦公室業務在我國剛剛興起,主要仍側重于投資銀行服務,家族事務管理的業務仍有待進一步探索。此外,在家族辦公室的全球資產配置問題上,國內家族辦公室還有待向國際先進經驗學習。
當前,隨著我國富豪人數的快速上升,傳統私人銀行業務已難以滿足高凈值人群多樣化的需求,家族辦公室業務在我國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國內商業銀行憑借龐大的客戶群體和豐富的產品資源,在家族辦公室業務的開展上具有天然的優勢。由于我國家族辦公室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為此本文對國外先進經驗進行了簡要梳理,以期對我國家族辦公室業務的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中國民生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