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炅宇

2014年以來,寧夏金融局發揮自治區金融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職能作用,會同“一行三局”、有關經濟綜合部門以及各金融機構,積極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拓寬渠道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兩手抓”,推動出臺加快開放寧夏建設、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扶持小微企業和“三農”、促進融資性擔保行業發展、改善金融發展環境、擴大抵(質)押范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發揮財政+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擔保等“組合拳”協同效應,在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全區銀行業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由2013年的8.26%下降至2015年的6.3%,下降1.96個百分點,政府性擔保公司平均擔保費率由2013年的2.4%下降至2015年的1.8%,下降0.6個百分點,轄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自2012年以來減費讓利近3.6億元。
積極引進、組建各類金融機構,增加金融有效供給,在促進充分競爭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針對我區金融業態少、資本市場要素短缺、融資結構失衡等問題,持續將機構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來抓,堅持引進、組建、培育三管齊下,不斷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對通過引進、新設各類金融機構(包括后援服務中心),注冊資本在1億元(含1億元)以上的,在享受原有補助不超過150萬元的基礎上,再給予所設機構注冊資本或營運資本(按實際到位資金計算)1%的一次性財政補貼,最高補貼不超過500萬元。同時,對新設的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期貨、財務、金融租賃、融資租賃、消費金融、資產管理、第三方支付、小額貸款、融資性擔保以及股權產權投資類等現代金融服務企業,從其取得第一筆收入納稅年度起,免征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5年,激發金融業的創新動力、創造潛力。近兩年來,共引進、組建、培育各類金融機構57家。5家股份制銀行、5家村鎮銀行、12家證券公司、2家保險公司,11家政府性擔保機構、3家助貸機構、6家民間借貸登記機構、13家其他金融機構落地。推動首家離岸業務創新中心、首家區域性股權交易機構、首家財務公司、首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組建運營,這些金融機構已正式運營并開始發揮作用。金融機構的完善,有效解決了競爭不充分的問題,利率水平偏高、網點覆蓋率低、整體服務水平不高的狀況得到改善,形成了金融機構良性競爭的格局,全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大幅下降。2013年全區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8.26%,2014年降為8.15%,2015年11月降為6.30%,同比下降1.85個百分點,為2008年以來月度貸款利率最低值。
大力培育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企業直接融資,在拓寬融資渠道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資本市場一直是我區的一個“短板”。為發揮資本市場的功能作用,寧夏對主板上市、境外上市企業實行重獎,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在“新三板”及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融資。從2015年開始,對在境內主板、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的前3家企業,除享受原有分階段獎勵外,再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400萬元、300萬元、200萬元。對在境外上市的前3家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500萬元、1000萬元、500萬元,并對輔導企業成功上市的保薦機構給予一定獎勵。對2015年、2016年成功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的經費扶持;對在寧夏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前200家企業,給予一定的經費扶持。目前,已推動36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355家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1家企業申報主板IPO,資本市場開始發力。鼓勵保險機構擴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推進保險業支持企業發展。鼓勵企業面向國內乃至國際市場融資,推動政府、企業運用各種債券融資工具多渠道融資。對成功發行公司債、企業債、集合債、集合票據等債券的非公有制小微企業,按發行額度給予2%的貼息。2015年,共推動發行債券638億元,首次超過新增貸款484億元的規模,融資結構發生歷史性逆轉。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348.6億元,地方政府債券289億元,區域性交易場所中小企業私募債0.4億元。2015年企業發行債券平均融資成本5.72%,低于全區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0.58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企業財務成本。
完善利率定價機制,利用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在減少資金融入成本和享受貼息政策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為了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貫徹落實利率調控政策,增強自主定價能力,加快經營模式轉型并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寧夏研究出臺完善利率定價機制、著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意見,推廣應用《中小金融機構存款利率定價模板》,督導轄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制定完善《存款利率定價管理辦法》。地方銀行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由2013年的9.95%下降至2015年的8.51%,下降1.44個百分點。支持金融機構增加參與金融市場能力,全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有4家成為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基礎成員,6家成為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觀察成員。發揮支農再貸款和支小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撬動”和“杠桿”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信貸支持,主動降低“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水平。推廣貼息審核電子化,建立貼息申報差錯通報制度,督導金融機構嚴格執行民貿民品優惠利率政策。2015年,全區共有192家企業享受民貿民品優惠利率貸款貼息政策紅利。全年民貿民品貼息金額4.92億元,同比增長5.8%,有力支持了民族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
規范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收費,加大清理監管力度,在“減費讓利”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一段時間以來,銀行亂收費現象一直遭到社會各界質疑,各種不合理收費加重了企業的融資負擔。寧夏開展了不規范服務收費清理工作,及時清理糾正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規范服務收費行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減免部分收費項目,實行“減費讓利”等措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中行寧夏分行、農行寧夏分行持續減免小微企業常年財務、投融資財務顧問、信息咨詢顧問等費用,并嚴格執行“三農”和涉及民生的服務價格優惠政策。各地方金融機構主動采取“減、免、降、緩”等辦法,為企業“松綁”。寧夏銀行加大“展翼貸”、“科貸通”、“寧科貸”、“稅聯貸”等系列產品創新;緊密結合民貿民品企業財政貼息政策,辦理基準利率貸款,支持特色產業發展;擴大展期、借新還舊貸款使用范圍,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難;貸款利率水平從2014年的7.96%下降到了2015年的6.43%,下降1.53個百分點。黃河農村商業銀行單設微小信貸中心,采取審批優先、規模優先、利率優惠、績效傾斜等措施,專司微小客戶金融服務;為微小客戶量身定做“微貸通”、“循環貸”等一次授信、循環使用特色小微金融產品,并實現終端便利還款;出臺續貸管理辦法,減緩企業到期融資償還壓力;全系統貸款加權平均年利率8.22%,較2013年下降2.68個百分點。石嘴山銀行貸款利率水平從2013年的10.37%下降到了2015年的9.32%,下降了1.05個百分點;在持續下調貸款利率的同時,通過減免業務手續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3年來為企業減免費用34項達7000萬元。
推動設立各類基金,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發展,在減少融資環節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為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寧夏設立基金加強引導,從2015年開始設立政府產業引導基金?;鹨幠憾?0億元,分3年到位,首期10億元。自治區政府產業引導基金作為“母基金”,在農業、工業、服務業、文化、旅游、科技、對外開放等領域設立“子基金”,撬動社會資本進入“種子期”、初創期的中小微企業及政府鼓勵發展的領域。目前,已投資子基金11支,吸引社會資本規模達到100億元。設立了4億元工業企業風險補償基金,按照1∶10的放大倍數撬動商業銀行貸款40億元,貸款實行免擔保,發生風險后由風險補償基金和商業銀行按3∶7比例承擔,有了工業風險補償基金的兜底,為企業減少了貸款擔保環節,同時調動了銀行對工業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培育發展私募投資基金市場,鼓勵和引導創業投資基金支持中小微企業。建立資本市場發展子基金,從2015年到2017年,每年從政府產業引導基金中安排5000萬元,以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推動更多的初創期成長性好的企業進入更高級資本市場。目前,全區備案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基金達46家,管理基金12只,基金規模8.8億元。
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機構,放寬擔保準入條件,在優惠擔保費率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近年來,融資性擔保業發展迅速,但在發展過程中,部分融資擔保機構擔保費率過高,直接提高了企業融資成本。寧夏大力發展區、市、縣、村四個層級多元綜合擔保體系,重點支持政策性擔保機構建設,新組建政府支持的融資性擔保公司9家,注入資金提升寧夏擔保集團實力,重組寧夏再擔保集團。設立金葡萄、寧貿通2家自治區級國有獨資專業融資性擔保機構。建立自治區、設區的市、縣(市、區)三級融資性擔保風險補償基金,從2016年起連續3年,自治區每年安排3000萬元,用于建立融資性擔保風險補償基金。2家實力較強的國有擔保集團較好地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寧夏擔保集團出臺擔保費收取管理辦法,通過優惠擔保費率、放寬準入條件、放大擔保比例等辦法,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10%~20%的擔保費優惠,對部分困難企業擔保費在現行標準基礎上減半收取,對創業、再就業擔保項目免收擔保費,適當放寬反擔保要求;擔保平均放大比例7~10倍,同時開辟“綠色通道”,簡化流程,自開業至今累計讓利1億元。截至2015年末,已累計提供224.5億元各類擔保。擔保費率從2013年的2.4%,下降至2014年的2.1%,2015年的1.8%。西部擔保集團實行1%~2%差別化費率,對行業周期好、企業經營穩健且風險較小的企業執行1%的擔保費率,對于處在經濟上行期且毛利率較高的行業或企業執行2%的擔保費率。開業1年來,完成各類擔保80多億元。目前,全區共有擔保公司70家,其中國有參(控)股24家,注冊資金60.2億元,在保余額128億元。
大力開展困難企業融資輔導工程,積極搭建融資通道,在精準融資服務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金融知識缺乏、銀企對接不順暢是制約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一個主要原因。2015年,寧夏采取辦班、講座、沙龍等各種方式,對黨政機關干部、金融機構和重點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多輪培訓。開展“送金融服務到基層”活動,密集舉辦各類金融知識和融資工具培訓320期、2.5萬人參培,編發《金融知識讀本》等10余種專業讀物20萬份,各地黨政干部和企業家運用金融工具撬動經濟發展的意識和能力顯著增強。同時,針對經濟下行、企業融資難度加劇問題,建立困難企業臺賬,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為困難企業和銀行搭建橋梁,提高融資可獲得性,降低融資成本,共協調貸款92億元。對自治區確定或關注的重點困難企業(項目),實行一企(項目)一策;對一般性困難小微企業,每月安排一次輔導講座,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每周舉辦一次“資金項目對接沙龍”,為企業提供精準融資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采取銀團貸款的方式,對自治區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合理確定貸款額度和利率,全年共組織協調銀團貸款72.55億元。通過提供精準服務,減少了企業找銀行、找擔保等環節,為企業節約了時間成本。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實施金融助推脫貧攻堅工程,在金融改革創新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面對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金融市場不足、“三農”及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薄弱的狀況,寧夏加大金融改革創新力度,不斷滿足“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建立財政性存款與商業銀行支持經濟發展貢獻度掛鉤制度,鼓勵擴大小微企業抵押擔保物范圍,引導商業銀行增投放、降利率、低門檻。深化鹽池、彭陽、永寧、靈武四縣(市)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實施金融助推脫貧攻堅工程。鹽池“金融扶貧”模式得到國務院扶貧辦高度認肯。彭陽縣設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實現156個行政村全覆蓋;永寧縣閩寧鎮設立村級互助擔?;饘崿F6個行政村全覆蓋。支持惠農、利通、賀蘭等縣(區)設立6家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試點開展農村“三權”抵押融資。鼓勵金融機構下沉服務網點,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在鄉鎮設立217個營業網點、布設自助終端等1100臺(個)、POS機10.2萬臺,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3家助貸公司累計為262家企業發放轉貸資金25億元;6家民間借貸登記服務機構累計為企業和個人辦理貸款2.1億元;2家金融倉儲(物流)公司為小微企業累計擔保貸款14.4億元。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規范發展年”活動,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行為,有效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金融改革創新措施的實施,有效滿足了“三農”和小微企業的結算需求、融資需求,緩解了企業的還貸壓力,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寧夏的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