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芹
不懈的追求
李鳳芹

李鳳芹
筆名山草,1952年生人,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山神廟鄉人,農民,小學文化。散文《山的偉大》獲得鋼屯鎮舉辦的散文、詩歌、美術比賽優秀獎。連山區作家協會會員,葫蘆島市作家協會會員。在《長白山詩詞》《遼寧老年報》《遼海散文》等發表作品若干。
上小學時,我就喜歡語文課,尤其是愛寫作文,不管老師出什么題目,我總愛在腦海里轉呀轉呀,咬文嚼字的,想什么辦法,非得把作文寫好不可。因此,每一次作文課,老師都讓我把作文讀給同學們聽。當我站在黑板面前,拿著我的作文本,給同齡的同學們朗讀時,我的心哪,別提多自豪啦!那時我就想,長大以后,我一定寫更長更好的作文讀給大家聽。那時也不懂什么叫文學愛好、作家、作者什么的。我14歲小學畢業,那是1968年的夏天,下半年就去生產隊參加勞動。原因是我們家姐弟5個,我是老大,家里租房子住,經濟困難,沒有閑錢讓我繼續上學。就這樣,我把想寫更長更好作文的夢想,埋在心底,我不敢再奢望,覺得這不可能實現。
結婚以后,家里條件也不好,住的地方又偏僻。丈夫連小學都沒有念完。我們兩個孩子相繼出生,我們夫妻倆商定,寧可自己多挨點累,也要讓孩子多念幾年書,兩個孩子都中專畢業,比我們那個時代強多了。
孩子們上小學時,又勾起我對小學時作文的懷念。我就經??春⒆觽兊恼Z文書,但也只是偷偷地看,也學造個什么句子,編個什么詞的,有什么好聽動人的句子,我就偷偷寫在紙上,怕被別人看見,也怕別人說我“不是正經過日子的女人”。孩子們上中專,一個在鞍山,一個在撫順,假期里,兩個孩子每人背滿一大書包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書,拿回家讓我看,開學再背回去。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孩子借來的《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魯賓遜的夢想就是周游世界,而我的夢想就是寫更長更好的作文。魯賓遜在荒島上的生活是孤獨的,沒有食物,沒有水喝,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然而他為了夢想,戰勝了孤獨、失望、灰心。憑心中那個夢想,他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當時,我也很孤獨,山屯里讀書的人很少,想找個人交流交流都找不到,想看什么書也沒有,幸虧有小半導體收音機,可以帶在身邊,隨時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且不能耽誤地里和家里的活計。后來,家里又有了電視機,看電視時遇到什么好句子,我都記下來,自己也開始練習寫點小詩啊、散文啊,孩子們回家時,我拿給孩子看,孩子說我寫得很好。我就把我寫的習作藏在一個紙箱里。
連山區鋼屯鎮是全國有名的精神文明鎮,鎮里有時舉辦散文、詩歌、美術比賽,我從電視里看到這個消息,心里像有個小蟲子在爬,想去試試。于是,我找了一篇習作投了出去,沒想到征文結束,我得了個優秀獎。這就像干柴遇到山火,呼啦一下把我的夢想點著啦。心里那個高興啊,又像當年在教室黑板前,給同學們讀我作文時那樣自豪,心里那樣怦怦跳。
自從在鋼屯鎮獲獎后,我的文學朋友多了,接觸的文學書籍也多了。熱心的文友們從城里一大包一大包把文學雜志送給我。2015年《遼海散文》第八期刊登的《燕子,燕子,你到那里去了》文章里的照片中,我抱的那一大摞子書,就是文友們送給我的,那張照片也是文友們給我拍的。
在家里婆婆更是對我另眼看待,見人就夸我,別看我兒媳婦住在小山溝里,可能識文斷字,會寫文章,在咱家山屯還沒有一個人會寫呢。婆婆還說:“看你寫點啥也沒個正經地方,咱們家有個老式飯桌,是你老姨婆婆給我的,你拿去做寫字的桌子,別看舊點兒,要給別人我還舍不得,還有另外一個高桌也是你老姨婆婆給的,你拿去修理修理,做個放書本的地方?!睋f這還是祖上傳下來的東西,不許我給別人呢。我有了自己寫字的桌子和書柜后,特別知足,因為我可以堂堂正正地寫我的詩歌和散文,再也不怕別人笑話啦。
就是婆婆給我的小桌子,載著我的文學夢想,讓我的習作飛向《遼海散文》編輯部,讓我的寫作又提高了一個新的臺階,在這里找到了我的老師。我12歲時要寫更長更好的作文的夢想,也終因在2015年第八期遼海散文發表的《燕子,燕子,你到那里去了》得以實現。我知道我寫得還很不成熟,但這隔了52年的夢想重新喚起,讓我的人生充滿希望。心若在夢就在,我要奮斗,不怕起早貪黑,我要讓我的中國夢變得更美麗!
責任編輯 孫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