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媒介融合時代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
◎李寧
文章認為媒介融合時代編輯出版從業人員應當具備基本的大數據分析整合能力和多媒體運用能力,且當前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教學理念陳舊、雙能型師資短缺以及實驗室建設滯后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實踐教學改革的路徑。
媒介融合 編輯出版學 實踐教學
隨著新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各種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媒介組織之間的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1]已經出現,各類型媒介在資源、信息、技術以及平臺等領域實現了不同程度的融合。書刊、網絡、廣電等媒體內容互生,資源共享,媒介融合已然由概念的討論物化為實質的存在。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在為人們提供全新信息內容體驗的同時也給相關從業人員帶來了巨大挑戰。編輯出版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其畢業生將是未來出版產業的主要從業者。面對媒介融合時代的挑戰和當前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從業挑戰,綜合提升編輯出版學人才質量培養,值得我們深思。
自20世紀80年代國外新聞出版領域出現大規模并購開始,出版媒介融合現象已經出現。維亞康姆、新聞集團、貝塔斯曼等通過重重并購至今已經成長為集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廣告等全媒體業務為一體的大型全球傳媒巨頭。報紙、雜志、圖書、影視、網絡之間共享內容資源,彼此接力,供應的跨媒體、互動型出版已成為了常態,[2]對從業人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大數據分析整合能力
融媒體信息時代,編輯出版從業人員的信息內容來源高度多樣化,信息數據體量急劇增長。數據顯示,全球數據量正以每年50%的速度迅速膨脹,當年信息總量的80%都是近兩年內生產的。對于編輯從業人員而言,優質的選題信息可能出自書刊、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領域,也可能夾雜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紛繁復雜的碎片化信息里。編輯要從紛繁錯亂、極其龐大的數據中篩選出有用信息,其大數據分析、整合能力不可或缺。
(二)多媒體運用能力
編輯出版從業人員除了掌握傳統出版領域內的采、寫、編、評等基本技能,編輯的綜合媒介素養也需要相應的提升以應對報紙、廣播、電視、數字出版、網絡等媒體對信息內容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綜合需求。
(一)教學理念陳舊
編輯出版學作為一門從實踐中產生的學科,其知識內容大多來源于新聞出版一線。媒介融合時代已然來臨,然而一些學校依然抱守傳統出版時代理念,課程設置中規中矩,較少引入新的內容和出版實踐,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最終導致實際教學效果不好,人才培養質量難以滿足時代要求。
(二)實踐教學不足
傳統編輯出版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新聞史等專業史學課程普遍開花,新聞理論等理論課程依次鋪開,文學、語言學等基礎課程在大一大二就進入教學序列。但是,作為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相關的出版實踐課程,緊跟時代潮流的媒介融合類課程普遍開設較少,訓練不足。
(三)“雙能型”師資短缺
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先進媒介技術已經在新聞出版實踐中得到了普遍應用。但是在高校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既具有較高的理論修養,又懂得相關媒介技術,熟悉相關出版實踐的“雙能型”師資的短缺。高校編輯出版專業教師多是新聞、中文、傳播、出版等關聯專業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很少有教師同時精通媒介技術方面的知識,且大多數教師都是走出校門就走上講臺,理論知識素養較高,但缺乏相關行業從業經驗。
(四)實驗室建設滯后
為保證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正常開展,應對媒介融合時代的人才需要,編輯出版專業在實踐教學設備方面即便是不能引領行業發展也要至少做到與行業發展銜接。然而由于新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行業設備更新速度不斷加快,且相關實驗設備中的編輯、排版、印刷以及音視頻處理系統價格昂貴,地方高校辦學經費有限,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相關的實驗室建設相對滯后,實驗設備老舊、更新緩慢,相關新媒介技術難以進入實踐教學課堂。
(一)更新理念,創新實踐
編輯出版學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學科,我們需要緊跟時代,圍繞行業需求來辦學,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創新實踐教學。傳統的教師前面走,學生后面跟,一邊演示、一邊學習,老師布置任務,學生機械化完成的實踐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熱情。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使學生由被迫機械完成任務向積極主動接受、探索實踐。
為增強學生實踐技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安徽科技學院根據編輯出版專業的實際情況和現實需求,以工作室的形式建立多種實踐場所。根據專任教師專業特長結合現有實驗設備,設立“星北世界”書裝工作室、鳳畫工作室、“人文安科”報紙編輯室等7個工作室,各個工作室由專任教師指導,工作室之間信息資源共享,各個平臺相互支持。學生可以依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加入其中一個或多個工作室,這種基于個人興趣愛好的工作室的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探索的主動性。目前7個工作室共吸收編輯出版專業各年級學生87人,吸收其他專業31人,其中書裝工作室和攝影工作室進駐學校創業科技園并實現盈利,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提升了綜合實踐能力,部分學生還能夠每月獲得300-500元不等的報酬。
(二)建構體系,突出特色
編輯出版學作為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傳統的編輯出版專業以圖書、報紙編輯實踐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業界需求,為應對媒介融合帶來的挑戰,應當建構起與時代接軌、與業界同步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允許各個高校根據學校自身特點,辦出特色。在適當保留傳統書報刊編校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上,以業界需求為導向,適當增加多媒體開發與應用、攝影攝像、音、視頻編輯、數字出版、新媒體營銷等切合時代需求的課程,使得學生在未來工作中不僅能夠熟練從事傳統編輯出版業務,也能夠在融媒體環境中應對自如。
(三)強化師資,更新設備
師資是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工作的主要執行者,而實驗設備是實踐教學環節中的必要條件,此兩者是提高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不斷強化師資力量,緊跟行業前沿,及時更新設備,是未來編輯出版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安徽科技學院編輯出版學專業在“安徽省高校振興計劃”“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等專項資金的支持下,通過不斷選送優秀青年教師赴相關高校及新聞出版企業進修、掛職等方式提升專業教師實踐能力,并逐步將業內先進的實驗設備裝配到位。
(四)拓寬路徑,校企合作
媒介融合時代編輯出版專業學生的就業去向將更加多元化。因此,在實習實踐基地建設上,需要在維系好原有新聞出版印刷單位等實習實踐基地的基礎上不斷拓寬學生實習實訓路徑,加強校企合作,逐步增加互聯網、廣告、公關、營銷、影音類企業實訓基地。
[1]蔡雯.新聞傳播的變化融合了什么[J].中國記者,2005(09).
[2]李建偉.媒介融合驅使下的編輯出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河南大學學報,2011(03).
(責任編輯 劉冬楊)
安徽省省級質量工程項目“編輯出版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編號:2015ZY046);安徽科技學院引進人才科研啟動項目(項目編號:SRC2014403)。
李寧,男,安徽科技學院編輯出版系,教師,研究方向:網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