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有國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印刷業開始了突飛猛進的革命,不論是剛剛開始的膠印新技術,后期的電分機高端聯網,還是現代化的色彩管理,都經歷了多個輝煌階段,然而輝煌到今日,印刷行業好像進入了一個發展的瓶頸期,傳統印刷市場正在萎縮,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繼續增加,印刷從業者又在近幾年增到了極高的數量,多方面因素造成印刷行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印刷業以及服務印刷的相關行業都在尋求各種市場拓展和能力提升的渠道。
其實,在20世紀80年代,與印刷業一起加速起步的還有與電腦相關的服務行業,到目前,由電腦支持的各類網絡服務平臺,已經基本實現了大部分產品在虛擬網絡市場(平臺)的展示、推廣與交易,如亞馬遜、淘寶、京東等,大大促進了很多產業的活躍性。然而,印刷業卻沒能搭上這趟經濟列車,我們的從業者一直也在思考原因,筆者認為,印刷業的活躍性沒有被激活是加速印刷業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印刷業目前并沒有到達一個鼎峰,因為只有當印刷行業的活躍性被完全激活后才能迎來巔峰時刻。
那么,如何激發印刷行業的活躍性?在此筆者逐一進行分析。
第一,印刷行業政策支持力度應該不斷加大。
首先要放開相關行政限制,尤其是印刷經營許可中的諸多條例必須逐步放開。國家新聞出版署剛剛已經對《印刷經營許可證》的相關條例進行了大膽的放開,例如對注冊資金、生產場地面積的限制直接進行了刪除,這絕對會促進小型創業者進入印刷行業并加速印刷行業的活躍。
當然,這里更有必要說明的是,從表面看,進入印刷的門檻降低,會更加加速競爭的白熱化,印刷從業者的日子好像更不好過。但實際上,就如打破國企壟斷,激活國企的能力一樣,也會促使行業大中型印刷企業的轉型速度。否則,從2008年以來一直認為擁有三四臺以上印刷機的不大不小的印刷企業的大量倒閉,會上升為大型印刷企業的普遍危機,這對不愿意轉型或者不知道怎么轉型的企業來說是致命的,但是對整個國家印刷板塊的發展來說,筆者認為是必須的。
總體來講,政策的支持以及靈活性可以逐步加強,印刷從業人員尤其是各級協會/商會組織也應該在這方面不斷努力爭取更多的支持。
第二,印刷行業必須符合綠色環保的基本條件。
對印刷相關材料制造行業,印刷加工企業等來說,綠色環保是最基本的條件。目前綠色印刷的資格認定并沒有完全強制執行,所以相當的一部分企業尤其是工序加工廠還是認為沒有必要,至少是不緊迫的工作。當然,由于不是強制執行,所以可以在一定緩沖時間內逐步開展。但筆者預測未來3~5年,綠色環保會變成所有印刷企業的基本存在條件。
因此,所有企業從現在開始,應該將此項目列入轉型計劃,以免目前新的投入和發展投資出現如違背政策的問題,導致整改浪費前期投入資金。
第三,印刷行業工藝技術的創新進步以及智能化發展。
人工成本的上升,標準化的實現,質量控制,效率提升等,都與工藝創新,技術創新,機械化尤其是智能設備的代替分不開。
在此筆者對工藝路線中的一些側重點進行強調:未來的印刷將不再是重視印刷工序,重視印刷機的時代,而是重開發,重工藝;重印前,輕印刷:重材料,重印后。
以上3點在行業中基本得到了認可,本文不再贅述。
第四,堅持自主產品開發,將印刷業從來料加工行業轉型成有主題的產業。
印刷加工行業必須逐步淘汰以產品加工為主的模式,革命性的開發自主產品,形成專利,提供終端產品或產品方案給用戶購買,或者讓客戶買斷專利產品使用。
我們常說印刷行業是一個來料加工行業,確實不假,客戶提供產品方案(設計方案),印廠購買材料生產產品,甚至客戶提供紙張等材料,印刷企業純粹做加工。但是現在這樣的盈利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
而縱觀目前發展較好的行業,大部分都有自主產品或品牌。而印刷行業直至今日仍在拼設備、拼技術,拼感性服務,一直沒有提高到拼產品、拼品牌的高度。當然,在過去的幾十年高速發展中,拼設備,拼技術,拼感性服務并沒有錯,因為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特點。
現如今我們喊了很多年的企業轉型,成效卻不大,原因何在?筆者認為,很多企業把轉型理解成了轉形,最多只做到了前面的第三點。所以必須重新定義轉型,筆者認為轉型必須是革命性的,必須拋棄“印刷就是找單印”的傳統思路,變成有自主產品和自主開發產品能力的企業。這樣才能把印刷單價透明化,改變利潤薄如紙的現狀,打造有價值空間的產品,從而成為有利潤空間,有話語權的企業。
那么,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了解市場,設計開發新產品,取得專利,在市場上推廣新產品,創造一個新的市場,取得訂單;其次,針對某市場或某產品的包裝需求(即對產品現有包裝需求進行重新開發),為該客戶設計新產品方案供選擇,最后確定訂單;再次,自主開發通用產品,直接供應市場終端客戶,或推廣銷售其他形式的自主產品或專利工藝。例如:
在煙包方面,其實煙包行業算最早有探索自主產品開發的印刷企業。雖然這與煙包行業的利潤較高以及煙包行業的特殊情況(包括銷售方式)有關,但是自主產品的開發卻讓其更加容易拿到訂單以及取得訂單后保持一定時間的印刷供貨權。如虎彩擁有國內非常強大的煙包設計團隊,不斷設計出優質的產品方案,提供給煙廠選擇,待煙廠選中產品(方案)后,可與煙廠簽訂相應的產品供貨協議。綜上所述,煙包印刷行業只是做了產品開發的先行探索者,還不能完全算是自己的產品,更不能說是擁有很多專利產品供市場選擇。但是僅僅如此,也讓我們看到了擁有自主產品的優勢。
在辦公文具方面,辦公文具中涉及印刷的產品很多,如書寫本,筆記本,資料袋,特色文件袋,記事貼/便簽、筆記本等。其實有很多印刷企業很早就進入了這個行業,如虎彩成立了虎彩文化用品公司(前身是七彩賀卡文具有限公司)。還有我們熟悉的。益而高。相信很多人用過他們的產品,在紙品板塊實際就是香港通用集團下屬的通用文具制品廠有限公司,益而高紙品實業有限公司等制造,這些公司在過去我們的印刷加工行業中幾乎默默無聞,但是卻占領著相關市場的一片天地。
在其他辦公用品或禮品方面,如桌面辦公用品市場,越來越需要有特色的設計產品來吸引銷售商,終端客戶的眼球。舉例來說,某公司設計開發的一套多功能桌面用品(儲物,臺歷、裝飾等綜合功能),便被國內一些公司作為配送小禮品采購,以及被一些圖書及文化產品進出口公司看中。
如圖1,是一種具有收納功能的儲物盒臺歷,儲物盒與臺歷相結合,儲物盒又可變成包裝禮盒,根據需求可以配以相關禮品,如移動電源、鼠標,U盤,鋼筆等。
如圖2,是一個多功能方形儲物盒臺歷,臺歷四面都可以自由地更換月份牌,照片或者是圖片,并且這個盒子還可以當筆筒或者插花裝飾盆使用,起到裝飾作用的同時更加人性化和實用。
如圖3,打開盒子,嫩綠的葉子首先進入眼簾,從平板狀拼裝成立體的一盆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葉子可以擺成自己喜歡的造型,并且花盆中間還可以做筆筒使用,更具實用性。
如圖4,是一個小屋儲物盒,屋頂是翻閱式的臺歷,小屋形狀的臺歷更具創新性,翻開屋頂,里面就是個儲物盒,使其更具實用性,屋的前后側開了小窗口相框,可以自由地更換照片,使其更具人性化。
這類例子舉不勝舉。不僅是辦公用品,酒包裝,日化產品包裝,電子產品包裝等,其實都在等著好的產品供客戶選擇。其實,在巨大的印刷市場,尤其是包裝印刷市場,我們基本還沒有參與到擁有自己產品的領域中。
第五,對印刷企業研發自主產品的總結。
·自主產品才是增加價值和利潤的金字塔底部;
·自主產品開發的目標與市場方向;
·出版物印刷除了教材教輔,自主產品設計有助于出版商擴大市場以及取得專項訂單;
·工業產品尤其是包裝類產品開發,要注意版權以及專利的申請;
·冷門領域也許是印刷企業市場開發的機會。
第六,相關協會/商會或者組織/聯盟建立適合印刷行業的網絡平臺,但不局限于電商平臺。
目前的網絡交易平臺(如亞馬遜、淘寶、京東等),各自面向全球的交易平臺還沒有達到頂峰,這其實就是我們印刷行業的機會,我們要搭上這個末班車,通過自主產品的開發和專業印刷網絡交易平臺的服務,更容易的開展國內,國際交易。
珠三角作為中國印刷業的三大基地之首,在全球具有絕對的印刷知名度,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此建立這種服務平臺是最能取得最大成效的。多年來,印刷從業者也一直在思考印刷業在這方面的發展,但是沒有真正非常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筆者認為,要么是對平臺的設計不足(內容、服務,定位等),要么是自身沒有客觀優勢(地域,資源,背景等),還有就是沒有一個持續改善的團隊,甚至是把平臺當成一個軟件來開發,或者只把平臺當成買賣產品的網頁等。目前市面上的印刷平臺,不外乎賣材料,設備等產品或賣加工、產能這兩種形式,缺少大數據和綜合服務的基礎支撐。綜合性平臺需要有想法的人才來設計并逐步改善,再加上平臺創建組織的資源優勢,以及加入目前市面上各類平臺不能真正成功所缺少的根層要素等,才有可能成功。
總體來講,印企的轉型不能轉標不轉本。不要只抓精益生產,提效率和降成本,以及概念性的工業4.0等,內外兼修方可活下來。所以,目前的印企轉型,要以革命性的態度,把銷售產能(加工能力)革命為銷售產品(或者銷售客戶產品)的新印刷行業。
責任編輯:薛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