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泰
膠印產品重影較為容易鑒別,如產品為文字形式,輕微者筆劃變粗,嚴重者文字出現雙筆畫,若是圖像則會模糊不清,其色調和層次都會出現變化,造成產品質量下降,令讀者閱讀困難,這種現象在印刷過程中時有出現,較為普遍。引起重影的原因很多,故解決印刷中重影問題業內有關人士都要面對。
例如,某印刷廠一臺日本生產的對開四色膠印機由于壓印滾筒(雙倍徑)磨損進行大修,滾筒經噴涂加工修復后整機裝配調試,在試印過程中發現第一色組出現重影,重影特征越靠拖梢越嚴重,且靠傳動一邊比另一邊嚴重,并屬周向重影,如只用該色組印單色,不出現重影。根據這一癥狀,維修人員初步判斷為兩個原因:一是紙張交接時間,二是各叼紙牙排各叼紙牙壓力未調好。針對這兩個原因重新調試交接的角度,對各叼紙牙壓力,牙片。牙墊相互位置逐一調整,對有懷疑的牙墊進行更換,使整排牙墊的高低、位置一致。結果重影問題未能得到解決,在調各叼紙牙過程中伴有重影位置的變化,最后結論為牙片、牙墊原因,要全部更換新牙片,牙墊;為慎重起見,再請維修人員診斷,分析前面所做的工作沒有效果后,懷疑是滾筒問題,用百分表檢查了壓印滾筒表面未發現加工誤差過大,仍是叼紙牙的問題,又一次調牙排及叼紙牙但仍未能解決問題;維修人員又重新測量,調節墨棍,橡皮滾筒襯墊,印版滾筒、橡皮滾筒,壓印滾筒壓力,重新清洗牙片、牙墊和調整叼紙牙壓力,都仍然未能解除重影,再直接將墨傳至壓印滾筒表面,觀察壓印滾筒表面受墨情況,看到受墨不均勻,結論為滾筒表面加工不行,一頭大一頭小(錐度);最后請工程技術人員作診斷,在認真聽取前面人員所作的努力后,再一次對4組壓印滾筒進行測量,并對傳動的斜齒輪嚙合情況、裝配情況進行測量,提出以下處理意見:
1 基本排除叼紙牙的問題,因此機大修前沒有重影故障,此前又經多人調整都未見效果;
2 經用百分表對滾筒表面測量,數據顯示其誤差(≤0.02mm)不足以引至那么嚴重的重影,壓印滾筒本身因素基本可以排除;
3 經百分表等儀器測量,發現齒輪裝配誤差達0.6Mm,(由于斜齒輪是通過6顆螺栓與滾筒連接)理論上兩個齒輪嚙合其節圓作純滾動其傳動才平穩,而由于齒輪裝配誤差引致壓印滾筒運轉時產生跳動是出現重影的根本原因,那為什么在測量滾筒表面誤差時不發覺跳動呢?其實是靜與動的問題。
采用上處理意見,最后修正所有齒輪的裝配誤差,并調整壓印滾筒軸上的圓錐軸承間隙,重影基本排除。
綜上所述,說明印刷中產生重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怎樣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引起故障的原因,縮短維修時間是十分重要的,否則影響生產,延誤交貨期所造成損失不可估量。
就單張紙多色印刷機為例,重影產生原因有:一是印跡(網點)轉移過程產生滑動,二是紙張交接過程中有位移。為此,不產生重影的條件必須對所有滾筒(印版滾筒、橡皮滾筒、壓印滾筒、過紙滾筒)要求轉動平穩,幾何形狀尺寸符合要求。紙張由遞紙滾筒到最后收紙牙排整個路徑交接時間,位置準確,平穩,線速度恒定。如在這一過程中某一部分有變化,都會引起重影產生。
排除重影大致可以這樣認定:①使用年限不長的印刷機屬調整性重影,這類印刷機機件一般磨損不嚴重,往往由于個別的叼紙牙在使用過程中叼力發生變化造成遞紙牙排,壓印滾筒牙排叼力不均引起重影,一般可通過清洗調節有關叼紙牙壓力即可解決。②使用年限較長的印刷機屬磨損性重影,這類重影發生有一個過程,重影由小到大,一般有牙墊、牙片磨損造成叼紙叼力變化和大小不一,牙軸軸承磨損,間隙變大;開牙球、凸輪,滾筒軸承磨損,造成位移等。如果出現局部重影,往往是由一些牙片、牙墊磨損或部分1死牙2引起:如果整版重影,主要檢查開牙球或各滾筒軸承磨損情況,是否間隙增大變位和出現徑向或軸向跳動造成,常判定是哪一組后再通過觀察橡皮滾筒的印跡找出來自哪一個滾筒。③突發型重影,這類重影通常由于某軸承或某個零件損壞、失效造成,同時印刷機經換配件,維修等,各零部件相互之間位置發生變化引起,像上述印刷廠的例子就是這種類型,需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在印刷過程中出現重影各印刷廠都會碰到,且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我們熟悉機器性能,認真分析,就能迅速找出原因解決。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