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瀟婷 金國強 周再平
摘要:臨海市開展溫州蜜柑大棚延后栽培已有10多年,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平均667m2產值4萬元以上。結合實際,從品種及園地選擇、大棚搭建要求、大棚薄膜覆蓋、棚內溫濕度管理、果實采收、采果后管理等方面介紹溫州蜜柑大棚延后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溫州蜜柑;大棚延后栽培;技術要點
臨海市現有柑桔面積13330hm2,產量30萬t,溫州蜜柑占98%,其中早熟溫州蜜柑實施完熟采收技術,在11月上旬~12月上旬采收鮮銷,存在著上市時間集中、易受秋冬季雨水和凍害的影響,并且不能留樹至春節上市。溫州蜜柑大棚延后栽培是指在完熟栽培的基礎上,通過建設鋼架大棚、覆膜避雨防凍的措施,保持鮮果留樹,延長柑桔鮮果供應期的栽培方式。通過大棚延后栽培可以有效地延長優質新鮮柑桔的供應時間,將鮮果供應期延后至春節,大幅度提高臨海蜜桔的經濟效益。
1 臨海市溫州蜜柑大棚延后栽培的基本情況
臨海市溫州蜜柑延后栽培技術開始于2003年底,當年在涌泉鎮大灣里桔場建設大棚3330m2,實施柑桔延后栽培技術,柑桔在2004年春節前(2月下旬)采收,優質大棚柑桔銷售價為30~50元/kg,667m2產值高達90000多元。此后大棚栽培面積逐年增加,至2014年底全市有溫州蜜柑大棚延后栽培面積40多hm2。通過大棚延后栽培優質果率達80%以上;近幾年大棚早熟溫州蜜柑優質果價格穩定在20~50元/kg,平均667m2產值4萬元以上,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2 品種及園地選擇
大棚延后種植品種選用宮川溫州蜜柑,宮川溫州蜜柑在臨海種植表現出品質優、化渣性好、風味濃的特點,并且通過完熟延后栽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酸度下降,品質更優,比較適合于實施延后栽培,同時宮川蜜柑是臨海的主栽品種,不存在品種改造的問題。
大棚設施栽培宜選擇地勢相對平坦,排灌條件良好,桔園管理水平較好,豐產優質的成齡桔園。
3 大棚搭建要求
大棚采用連棟拱頂大棚,連棟面積宜在lOOOm2以上,過少則不利于保溫和溫濕度管理。單棟大棚寬度一般為6~8m,以2行桔樹為1棟;大棚高度在4.3~5m,肩高2.6~2.8m,肩與頂高相差1.7~2.Om,樹冠頂部與拱頂薄膜間的距離應保持在1.5m以上,因為越接近棚頂薄膜,溫度變化幅度越大,溫度越高,越易發生果實高溫障礙。棚膜選用無滴膜。建議大棚建設采用直徑60mm左有熱鍍鋅管為立柱,基部用水泥柱固定,拱棚采用直徑25mm左右熱鍍鋅管,拱棚鍍鋅管每隔75cm設一檔,每棟之間設有流水天溝。以此標準建設的大棚成本為4~5萬元/667m2,能抵抗11級的大風,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
4 大棚薄膜覆蓋與棚內溫度、濕度管理
4.1 棚內外溫差 觀察發現,在10℃月下旬~2月上旬期間,晴天通風情況下棚內最高氣溫比露地一般要高3~10℃,陰天高0.5~2.5℃:一天中最低溫度出現在凌晨3~6點,晴天夜間閉膜情況下棚內溫度一般要高出棚外0.5~2℃,陰雨天氣及冷空氣來臨時如無防凍措施夜間的最低氣溫棚內反比棚外要低。
4.2 大棚覆蓋時間 延后栽培的大棚在冷空氣來臨之前覆蓋薄膜,一般在最低氣溫降至lO時開始覆膜。如果在柑桔已基本完熟的11月上中旬,出現連續多天陰雨天氣也需及時覆膜,此時如果氣溫較高,應進行以避雨為主的半封閉覆蓋,僅覆蓋大棚頂部。4.3大棚溫度控制 大棚延后栽培覆膜后要加強溫濕度管理,在晴天氣溫高于15℃以上就要注意棚內溫度及時揭裙膜通風降溫,當白天溫度達到20℃以上時毖須打開裙膜進行通風換氣,棚內最高溫度不能超過25℃,據有關研究,溫濕度過高會導致果皮二次生長而加重浮皮,直接影響果實品質和商品性。大棚延后栽培既要防棚內高溫又要防溫度過低出現凍害現象,要做好防凍工作,當強冷空氣來臨夜間溫度降至O℃以下時,可采用雙膜覆蓋、人工加溫等措施提高棚內溫度,確保柑桔果實不受凍害。
4.4 大棚濕度管理 覆膜后的大棚內溫度較高,根系仍能吸收養分和水分,有利于柑桔掛果和越冬,一般在11月上中旬~2月上中旬這段時間采用少濕干燥管理,每隔15天左右進行滴灌灌溉1次。據調查,連續陰雨天氣,大棚內柑桔浮皮率較大棚外低,若覆膜后天氣干燥,則大棚內浮皮率較大棚外高,故如天氣晴好需加強通風以降低棚內濕度。
4.5 其它管理 延后大棚栽培盡可能全園地面鋪設反光膜,這樣既可以避免棚內濕度過高,減輕浮皮,也可增加光照,促進著色,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