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華 陳剛
[摘要]歷來有關寧浩電影的研究,往往都將注意力放在了他對蓋·里奇電影的敘事手法的模仿上,這造成了對于寧浩電影的解析多聚焦于其技巧而非內容。在《無人區》中,寧浩放棄了敘事上的炫技手法,但他仍從容不迫地為觀眾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觀眾的關注點也從“迷宮”變為“寶藏”,而這部電影的寶藏便是其中的人性書寫。文章從《無人區》對人性泯滅的批判、對人性迷失的揭示、對理想人性的追尋三方面,分析寧浩電影的人性書寫。
[關鍵詞]寧浩;《無人區》;人性
歷來有關新銳導演寧浩電影的研究,往往都將注意力放在了他對蓋·里奇電影的敘事手法的模仿上,造成了對于寧浩電影的解析大多聚焦于其技巧而非內容。然而在任何時候,對于一部故事片來說,技巧和結構并非電影本身,它們都是必須為故事的內核服務的。過于注重技巧導致了觀眾以及影評人難免會忽視劇情與邏輯不自然的地方。在《瘋狂的石頭》與《瘋狂的賽車》之中,寧浩已經用高超的手法給觀眾建造了一座詭異離奇的迷宮,一時間改變了國產喜劇電影的敘事模式,讓觀眾及專業批評者均擊節稱嘆。[1]然而,在之后的《無人區》(No Mans Land,2013)中,寧浩則放棄了這種炫技手法,將故事全部集中在了兩層意義的“單線”上,第一層意義的單線指的是故事全部集中在主人公潘肖兩天之內的經歷上,第二層意義則指的是潘肖驅車走的那條五百公里的無人區道路,沒有任何回轉的余地。寧浩在這部電影中更多地借鑒了奧利弗·斯通的《U形轉彎》,包括主人公潘肖名字的設定都顯然是來源于《U形轉彎》中飾演男主人公的西恩·潘。但是《無人區》的敘事空間遠比《U形轉彎》中的荒涼小鎮更逼仄,對于導演敘事能力的要求也更上了一個臺階。然而,寧浩卻從容不迫地照樣將一個故事講述得引人入勝,觀眾的關注點也從“迷宮”變為“寶藏”,而這部電影的寶藏,也即核心之處,便是其入木三分的人性書寫。在看似平鋪直敘的單線敘事中,寧浩對各種人性的扭曲之處揭示得淋漓盡致。
一、對人性泯滅的批判
在藝術作品中,給予受眾震撼最大的莫過于對人性丑惡一面的無情展示。而要塑造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壞人”形象,從而揭示出人內心深處的自私、貪婪與殘酷是毀滅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根源,這實際上并不容易,需要創作者有著較為獨特的視角以及優秀的藝術表現力,同時還需要其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與人生感悟。
在《無人區》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兩個負面人物,而最為泯滅自我、滅絕人性的莫過于多布杰飾演的老大。老大可以說將人性扭曲、兇惡的一面發揮到了極致。電影中老大的出場便是開車撞死了逮捕老二的警察,命令老二藏起阿拉泰隼后主動報警。在被拘留階段面見為之辯護的潘肖時,他并沒有在律師的引導下展開交談,而是反復問潘肖“這案子你行不行”,語氣極為桀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鏡頭都沒有對準老大的面部,觀眾只能從他的口氣中感受到這是一個極為陰郁冷酷之人。當潘肖成功幫其脫罪后,他提出了十天以后再結清辯護的余款。在被潘肖拒絕之后,老大有意讓其注意到了自己紅色的汽車,并聲稱自己的妻子喜歡紅色車,后來妻子死于一氧化碳中毒,他還是買了紅色汽車,以表示自己是一個守信用的人。于是,潘肖提出要用汽車作為抵押。然而,這正是寧浩埋下的一個伏筆,在后來老大開車撞死黑店老板的啞巴兒子后,有意制造潘肖撞死啞巴兒子后畏罪自殺的假象,利用汽車尾氣試圖讓潘肖也死于一氧化碳中毒。此時,觀眾才驚訝于他之前給潘肖講述的故事。
除了陰毒之外,老大還表現出了兇殘的一面。在“夜巴黎”黑店中老大受到老板娘的訛詐,轉身走去后便開車撞死了老板娘;當發現老二死于啞巴兒子的錘子之下時,老大當著潘肖與嬌嬌的面將啞巴兒子活活撞飛;在擄走嬌嬌后,老大要將嬌嬌連同黑店老板一起活埋,后來又要讓潘肖看著自己撞死嬌嬌。從頭至尾老大完全以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對待周圍每一個人,作為“人”的感情早已消失殆盡。而寧浩對此的態度也是十分明朗的。電影中老大曾多次對潘肖表示“我們是一樣的”,意為他們都是只看利益,不講是非之人。而潘肖則明確表示“我和你不一樣”。最后,良心尚存的潘肖用點燃卡車、與老大同歸于盡的方式解救了嬌嬌,與老大代表的黑惡勢力做了一個徹底的了斷,這也是寧浩對于人性回歸的盼望。
二、對人性迷失的揭示
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在人類的精神世界中有著本我、自我與超我三個層面的意識。[2]在本我這一層次中,人追求的是對自身欲望的滿足,而在本我和超我這兩個層次上,人才會出于理性對自身欲望進行抑制和制約。當人過分地放縱或壓抑本我時,人性就有可能發生變異或迷失。寧浩對于人性弱點的理解是極為深刻的?!稛o人區》中出現在無人區的人,并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完美的“好人”,包括警察這種通常被塑造為正面形象的人物,都有著為了報復而簡單執法的缺陷,而更廣泛的則是普通人對于名利誘惑的不可抗拒。如在“夜巴黎”中,黑店老板用兩萬塊錢給自己的啞巴兒子買了一個女人,并強迫她接客,將一桶油賣至一千五的天價,而其中一千二是所謂的“歌舞表演”(強迫式的色情服務),老板娘以一百塊錢出售一個打火機,并且在每個人走后都索要所謂的“保密費”,這些都是底層小人物出于對利的赤裸裸追求。而潘肖的人性迷失則是作為一個來自“文明世界”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上層人”,有著對名利的強烈渴望。
當人被名利欲望所糾纏時,就有可能從人退化為“獸”。在電影中,潘肖在為老大辯護時,乘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與驢車千里迢迢奔赴無人區,并不是為了弘揚正義,而僅僅是因為老大能夠給他高額的律師費。在準備這個案子時,潘肖也沒有在意老大是否真的偷獵珍禽,謀殺警察,而是利用檢方證據的缺陷(犧牲警察在點有酒的菜單上的簽名),以被害人酒駕的借口幫助老大恢復自由之身。在庭辯時,胸有成竹的潘肖并沒有理會證人提供的證據,而是在自己即將發布的新書上將自己署名中的“新銳律師”改為“著名律師”,足見其對于名的熱切期盼。隨后又以同樣的方式(在菜單上簽名,表示簽名不意味著一定喝了酒)威脅老大,讓老大給他紅車。在駕著紅車返家的路上,潘肖打電話叮囑同事安排他第二天的新書發布會,要求請領導,發紅包,上頭條,直言“沒有名哪來的利,沒有利誰給你名”。從這些細節中都不難發現,潘肖是一個深諳現代社會名利運作規則的人。
但另一方面,寧浩所要塑造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人物,潘肖始終都在內心做著激烈的掙扎。在嬌嬌偷偷帶著自己兩年來接客攢下的小費上了潘肖的車,而在老大要殺潘肖時嬌嬌主動拿出自己的錢、希望老大饒潘肖一命后,潘肖開始從一個無良的律師轉變為一個迷途知返的仗義人物。為了拯救嬌嬌,他騎馬長途奔波,在嬌嬌即將遭到活埋時站出來制止兇手。在最后的爆炸中,潘肖始終帶在身邊的裝著錢和自己新書的密碼箱被炸飛,鈔票漫天飛舞,錢與書正是利與名的代表,這實際上隱喻的是潘肖舍棄了自己曾經最為重視的東西。觀眾能感受到,寧浩對于潘肖微妙的人性實際上是持一種寬容態度的。他以一種平視的姿態來洞察以潘肖為代表的絕大多數來自“有人區”人內心的缺點,并且最后讓潘肖成為舍己救人的英雄,以一種略帶溫情的方式撫慰著擁有這些缺點的人。
三、對理想人性的追尋
寧浩的電影是立足于人道主義的立場的。原本電影的結尾是所有人都在爭斗中死去,唯一幸存的嬌嬌在漫天鈔票中無處可去,也必將為其他人扭曲的價值觀而付出在無人區默默死去的代價,這無疑是極為悲哀的。[3]盡管嬌嬌存在說謊的缺點,但這實際上是一種在非人環境的焦慮下選擇的生存策略,而在更多的時候她所表現出來的仍然是具有仁愛的一面,如老二強迫嬌嬌去給淋了汽油的潘肖身上點火時,嬌嬌不敢動手;老大要用汽車尾氣毒死潘肖時,嬌嬌偷偷在排氣管上做了手腳等,這都是一種極為樸素的人性之善的體現。盧梭曾經指出,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具有可改造性。人依然是有可能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得救贖,走回正途的。“人的生命并不僅僅是一個偶在的肉體,人還可以反抗荒謬,在反抗中追尋自己的命運,在斗爭中超越給定的限制而走向未來,從非存在狀態回歸存在狀態。在自我超越中體驗作為一個人的完整性和實在性?!盵4]一旦電影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走出無人區,那么潘肖對整個無人區這個聚集了魑魅魍魎、飛沙走石的世界的反抗無疑也就是毫無意義的。因此,寧浩以一種悲憫的眼光重新修改了結局。
《無人區》中的人具有對他人進行救贖與自我救贖的兩種理想人性。潘肖內心中善的因子被嬌嬌喚醒,實現了自我救贖。在電影的結尾,卡車司機在被潘肖包扎好傷口后與潘肖化解了之前的齟齬,當潘肖被老大打后一邊嘲諷他“血染的風采”,一邊讓嬌嬌去車上拿急救包,自己也遭到了老大的槍擊。而寧浩并沒有安排他死亡,而是讓警察包圍了事發地,并讓卡車司機帶著柔弱而堅強的嬌嬌離開了無人區。并且嬌嬌最后找到了一個在舞蹈學校當助理的工作。舞蹈學校老師在聽完嬌嬌講述了她的遭遇后,明知道嬌嬌實際上并沒有學過專業的舞蹈,但是為了讓她能夠獲得新生還是收留了她,并且讓練舞的小朋友一起喊老師好,這里體現的則是對他人進行的救贖。在舞蹈學校的場景中,寧浩有意安排了許多天真無邪的學舞蹈的小女孩。在小女孩們跳舞時,無事可做的嬌嬌便去拉開了窗簾,透進來的陽光表明這里已經是遠離無人區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是睚眥必報、針鋒相對和充滿算計,而是可以充滿了善良、寬容甚至崇高的,嬌嬌也將在女教師的幫助下重新拾回自己的尊嚴,成為一個命運的強者。
可以說,寧浩在《無人區》中對于人性的泯滅和迷失毫不避諱,表現出了他對文明社會的陰暗角落的警惕與反思。另一方面,寧浩對于人性仍然具有溫暖人心、敬畏生命的一面并沒有失去希望,即使是在衰頹不堪的環境中,人性依然可以散發著光輝。從《無人區》中,觀眾看到的是寧浩繼“石頭”系列對小人物命運的關注后升華出的一種極具普世意義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 陳捷.寧浩的類型與意義[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02).
[2] 倪海.論弗洛伊德人格理論及其貢獻[J].理論月刊,2002(10).
[3] 胡克,張衛,郝建,李迅,葉子.無人區[J].當代電影,2014(01).
[4] 陳忠武.人性的燭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285.
[作者簡介] 太清華(1978—),女,吉林長春人,碩士,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廣播電視編導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眾傳播學。陳剛(1963—),男,吉林長春人,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表演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戲劇影視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