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萍
(安徽省徽京劇院 安徽 合肥 230041)
簡述京劇腔體與常用板式
王世萍
(安徽省徽京劇院 安徽 合肥 230041)
京劇的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藝術手段,它是由不同類型的聲腔和板式,結合人物性格,戲劇沖突,唱詞內容和流派特點來設計的。京劇的腔體主要分西皮、二黃兩大腔系,合稱皮黃腔。板式頗多,一段唱腔運用什么板式或幾種板式,是根據劇情發展和人物感情變化及唱詞內容等設計的,是一種綜合運用。
京?。磺惑w;板式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我國民族文化中戲曲之代表劇種,在兩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博采眾長,推陳出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唱腔體系和比較完整的行當唱腔,以及流派風格演唱,京劇的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藝術手段,它是由不同類型的聲腔和板式,結合人物性格、戲劇沖突、唱詞內容和流派特點來設計的。
京劇的腔體主要分西皮和二黃兩大腔系,合稱為皮黃腔。其他還有部分嗩吶二黃,吹腔類的曲調,這類腔體與皮黃最顯著的區別,一是伴奏主件不同,主要是用嗩吶或笛子為主件伴奏;二是很少大段的跟腔,常用一些固定的曲牌吹奏。而皮黃腔是用京胡為主件伴奏,是唱腔的主旋律,是體現劇情表達人物情感的主要手段。皮黃腔系比較復雜,除了有西皮和二黃,還有反西皮和反二黃,它們是西皮和二黃的反調。這幾大聲腔在京劇唱腔中的表現形式和風格各具特色,分別體現在對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旋律進行的方式、起唱的節拍、旋律的主干音、上下句落音,以及京劇音樂的定調定弦、唱腔過門等伴奏技法方面的不同。但這些聲腔也有共同點,就是都用一些相同的板式,主要體現在有原板、慢板、導板、搖板、散板等板式。
(一)西皮曲調。西皮善于表達喜悅歡快或者慷慨激昂的人物感情,也有用在敘事、對話等場面,唱腔一般眼上開唱,落腔常在板上,偶爾落腔也會在眼上,如西皮原板。反西皮是西皮移四度派生出來的,它在旋律的行進時是有所變化的。與西皮腔相同的是演奏者仍用西皮把位演奏,但在唱腔的設計、表達人物的情感、上下句的落音上都是有所不同的,反西皮曲調唱腔設計較低沉,旋律迂回起伏,常用于表現人物哀思、悲憤的情感。
同屬西皮系里的腔調還有南梆子、西皮娃娃調,它們也是皮黃腔系里獨樹一幟的。南梆子的腔調既能明快秀麗又可以委蜿纏綿,能表達欣悅的情懷與感嘆的情調。如京劇《霸王別姬》南梆子“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和《春閨夢》里“被糾纏”的南梆子唱腔。雖然都是南梆子但所表達的人物情感和情境完全不同,這也是京劇唱腔的豐富所在。娃娃調的腔調是根據小生行當設計的,根據嗓音條件調門頗高,多由小生演唱,少數根據劇情的需要也有老生和旦角演唱。此曲調高昂挺拔,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波瀾起伏、慷慨激越的心情。尤其是旦角女扮男裝時常會運用娃娃調來設計唱腔,新穎獨特且恰到好處,如京劇《大英杰烈》《謝瑤環》里的旦角娃娃調唱腔。
(二)二黃曲調。此曲調較深沉、渾厚、舒展流暢。善于表達沉思、懷念或者慷慨壯烈的感情,多用于抒情、傷感的場面。唱腔設計一般在板上起唱,落腔大部分落在板上,也有少部分落在眼上的。如京劇《洪洋洞》里的二黃原板、慢板、快三眼選段。反二黃是二黃移四度派生出來的,雖然是派生出來的,但它的旋律行進和落音方面與二黃截然不同,有自己的變化和發展。首先京劇音樂定弦定調就不同,反二黃京胡伴奏用“15”弦演奏,它的音域范圍比二黃要寬廣。它的腔調更加委婉曲折、激越昂揚,善于抒發情感,表達悲憤的心情,多用在悲壯、凄涼、憤慨的場面,唱腔設計常是板起板落。如京劇《女起解》里的反二黃慢板唱腔。
同屬二黃腔系的還有四平調腔體和漢調腔體,四平調還派生出反四平調,它們的曲調和節奏都比較平穩流暢,開闊舒展,可以表達喜悅、惆悵、傷感等不同情緒。如京劇《貴妃醉酒》《紅娘》里的四平調與反四平調的唱腔。漢調也派生出反漢調,它們的曲調一般唱腔緊湊、敘說性強,唱詞較多,音樂過門較短,一般根據劇情需要具有一定的敘說性。如《趙氏孤兒》里的“我魏絳”唱段。與反二黃相關聯的還有高撥子唱腔,高撥子的聲調激越、粗獷,常用于表現人物急切和焦慮的情緒。如《徐策跑城》里的高撥子唱腔。以上腔體都有自己獨特的程式,既有相通之處又風格迥異,才使得京劇的唱腔豐富多彩、優美動聽流傳至今。
京劇的唱腔屬于板腔體,所謂板眼板式就是節拍、節奏、速度變化的各種組合形式,一段唱腔運用什么板式和幾種板式是根據劇情發展和人物感情變化及唱詞內容等設計的,是一種綜合運用。板表示強拍,眼表示弱拍或者次強拍。京劇板式頗多,在這里對常用的板式做如下簡述。
(一)原板。它節奏適中,旋律樸素,一般拖腔不長,是各種板式的基礎,節拍是2/4拍一板一眼,用于敘事寫景。如西皮原板、二黃原板、反二黃原板。還有一種快原板,顧名思義它的唱腔速度明顯加快,其他節拍板眼與原板相同,拖腔更簡單,一般人物內心思緒激動、焦灼時運用。
(二)慢板。它是在原板的基礎上速度變慢,旋律擴展形成的,是4/4拍一板三眼,唱腔迂回婉轉有長的
拖腔,用于細致刻畫人物的多種思想感情。如二黃慢板、西皮慢板、反二黃慢板。當唱腔速度加快,旋律緊縮簡化時,就有了快三眼和中三眼,它們也是4/4拍一板三眼節奏,但唱詞會較多,聽起來簡潔明快。如西皮三眼、二黃快三眼、中三眼等。
(三)導板。它是一段唱腔的第一句,作為先導,旋律高亢昂揚,回旋起伏,節奏拖腔自由,表達奔放的情懷。如二黃導板、反二黃導板、西皮導板等。還有一種小導板,也屬導板類,特點是過門較短,分句之間緊湊沒有很長的拖腔。如西皮小導板、二黃小導板等。
(四)回龍。它是接導板的一個下句,也是導板的延伸和補充,板式是上板的,一般2/4拍一板一眼。過門短、句尾常有一拖腔,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與導板結合在一起運用。
(五)二六。曲凋較原板簡化,中間沒有大過門,旋律起伏大,速度根據劇情需要有快有慢,大部分都是2/4拍一板一眼。如西皮二六、二黃二六等。
(六)流水。字多腔少,句間緊湊,曲調流暢剛健,行云流水一般,用于敘事、對話均可。1/4拍節奏速度中速或中快,有板無眼。如西皮流水等。
(七)快板。曲調近似流水板,唱腔更加剛勁有力,猶如波濤洶涌一瀉千里,速度較快或特快,1/4拍節奏,有板無眼。如西皮快板。
(八)跺板。它是有跺字句組成的板式,節奏緊密規整,旋律頓挫有力,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用來表現人物激動的情的唱腔之中,為加強唱腔節奏突出人物內心而設計的。
(九)散板。曲調沒有固定的節拍形式,曲譜中常無小節線。雖不受節拍的約束但也有一定的規律與節奏,它是散拉散唱的形式,運用靈活自由,可以獨自成段也可接唱段末尾,又稱“叫散”,根據劇情需要速度可快可慢,是人物內心情感的最直接表達方式。如二黃散板、反二黃散板、西皮散板、反西皮散板等。
(十)搖板。唱腔跟散板相似,區別在于搖板唱腔是有節奏的,在相對自由的同時又有固定的節奏,它的伴奏與散板截然不同,屬于“緊拉慢唱”形式,京胡伴奏緊湊急促,過門會融在唱腔里,腔音超前伴音跟上,尾音延長時過門要補上,運用起來也是靈活多變,結尾往往與散板結合起來運用。如二黃搖板、撥子搖板、西皮搖板等。
以上是常見的一些板式,除此還有碰板、吟板、滾板、哭板、頂板等,新編劇中還出現一些新創的板式與節拍,如排板、寬板等。
正是這些主要腔體和板式的綜合運用,構架出了京劇的主要唱腔形態,我們在學習唱腔的同時感受到了京劇的無窮魅力與博大精深。京劇舞臺上呈現出的是“唱、念、做、打、舞”全方位的藝術,唱腔作為京劇的主要表達方式需要大家共同整理研究,愿京劇這一民族瑰寶能夠繼續發揚光大,源遠流長!
J821
A
1007-0125(2016)12-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