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燕赤峰市敖漢旗農業技術推廣站
?
敖漢旗馬鈴薯大壟高臺覆膜栽培技術
林柏燕
赤峰市敖漢旗農業技術推廣站
馬鈴薯是敖漢旗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在5萬畝以上。近幾年隨著全覆膜、膜下滴灌等先進農藝措施、農機具的不斷進步、更新,馬鈴薯大壟高臺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逐漸完善。它具有前期增溫、保墑,后期通風抗旱作用,同時還可改變土壤理化性質、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品質、可實現畝增產30%以上。主要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有灌溉條件的地塊,實行三年以上輪作,前茬作物以玉米、谷子、豆類作物較適宜。秋季深松土壤,深度一般在30~35厘米,整地要達到地面平整,土層細碎,上虛下實。
選用高產、優質、抗逆性強、口感佳的1~3級脫毒優質種薯。白克新1號、內薯5號、內薯7號、克新12號等。
播種前20~25天將種薯從貯窖取出,放置10~ 15℃的室內催芽。幼芽1厘米左右曬種5~7天,播前1~2天采用縱切方式切割種薯,切塊25克以上,每塊帶芽眼2~3個,切割后用草木灰將薯塊拌勻。切割過程中用3%來蘇兒水對切刀消毒,遇到帶病薯塊時需對切刀進行30分鐘的消毒浸泡。用30~50克的小整薯播種更好,畝播量150千克。
1.播種
當土壤10厘米地溫穩定在8℃左右時即可播種,播種采取大小壟種植(大壟70厘米、小壟40厘米)五犁法(三犁兩翻法):即一犁開20厘米深施肥溝,將尿素均勻地施入壟溝內,而后在施肥溝的兩側20厘米處開8~10厘米深播種溝,施入磷酸二銨、硫酸鉀,同時播種,做到種肥隔離。而后用翻轉犁起臺,床臺高約15厘米,寬60厘米。
2.除草、覆膜
(1)化學除草。覆膜前,每畝用90%乙草胺乳油100~130毫升、50%乙草胺乳油130~200毫升或72%杜爾藥液120~130毫升分別對水30~40千克均勻噴灑在床面上,也可采用48%地樂胺乳油或48%乙阿合劑等進行除草。
(2)覆膜。一種是播前覆膜,播種時破膜挖孔點種;另一種是播種后采取人工覆膜或機械覆膜,待出苗時破膜放苗,用0.005~0.008毫米厚度幅寬90厘米的地膜。覆膜要求做到膜面覆土嚴實、均勻,覆土厚度3~5厘米,不露膜面,每隔2米橫壓一土帶(防止大風揭膜)。
1.查苗放苗
采取先播種后覆膜方式的,靠薯苗頂力沒有破膜出土的,應及時放苗,以避免幼苗被高溫灼傷,放苗后重新封好播種孔。
2.適時灌溉
出苗后視幼苗生長情況和天氣情況及時進行灌溉,膜下滴灌滴水周期可以控制在10天,全生育期滴水4~6次,畝滴水總量60~80立方米,每次畝滴水量在15立方米左右。噴灌圈模式視生長情況及時噴灌?,F蕾至開花期是塊莖增長期,是馬鈴薯的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時期,這時不能缺水缺肥。
3.機械中耕培土
馬鈴薯田間出苗達20%第一次中耕培土,培土厚3~5厘米;幼苗長至15~20厘米第二次中耕培土,培土厚5厘米;馬鈴薯封壟前依據實際情況進行第三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也在5厘米左右,減少出現青頭影響品質。
4.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晚疫病:當日平均氣溫在10~25℃,空氣濕度在90%以上達8小時,應噴保護劑防治。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或用25%嘧菌酯膠懸劑1500倍液噴霧(一定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每次噴藥的間隔期10~15天,連噴2~3次。
田間發病后用保護兼殺菌劑68.75%銀法利(75~ 100毫升/畝),間隔10天噴2次;或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72%可濕性克露120克/畝加水稀釋噴霧。多種藥輪流使用,防止產生抗藥性,每隔7天噴藥防治一次。
植株大部分莖葉變黃枯萎時收獲。收獲前10天選用百草枯殺秧,使薯皮老化以增加馬鈴薯耐貯性。
畝產量3756.1千克(羊場辦事處四分場),每千克按收購價1.4元計算,畝收入5258.54元??鄢恋爻邪M每畝350元、種薯465元、化肥480元、地膜60元、機械作業費280元、農藥40元、水電費100元、人工費150元、滴灌設施投入130元、機械深松耙壓60元,十項共計2115元。馬鈴薯大壟高臺地膜覆蓋的畝純收入3143.5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