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英甘肅省武山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
高海拔山區全膜玉米品種比較試驗報告
吉文英
甘肅省武山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搞好品種比較試驗,合理進行品種布局,推廣優良品種是全膜玉米高產穩產重要的技術措施,為了鑒定去年全膜玉米新引進品種觀察試驗中表現優良的新品種在高海拔地區的適應性、抗逆性、產量等綜合農藝性狀,選擇適宜我縣樺林鄉同類地區推廣的抗病、高產、優質的新良種,為玉米高產創建項目提供品種支持,給全膜玉米品種更新換代搞好品種貯備,特設本試驗。
采取單排式順序排列,重復三次,小區長6.6米(6壟),寬3米,小區面積20平方米(0.03畝)。小區間距50厘米,不留重復間距。每小區種6壟,每壟種2行14株,每單行種7株,畝種植密度2800株。
(1)登海605;(2)登海618;(3)興達5號;(4)金凱3號;(5)金凱5號(CK);(6)金凱7號;(7)五谷635;(8)中種8號;(9)東單11號;(10)長單43號,以金凱5號為對照。
試驗地位于武山縣西部樺林鄉高河村,海拔2000米,年降雨量350毫米,試驗地為二類地,黑壚土,肥力較好。前茬為小麥,今春3月20日覆膜時畝底施土糞1000千克,尿素40千克,過磷酸鈣40千克,4月14破膜點播,4月24日出苗,5月10日定苗,5月23日穴追施拔節肥每畝20千克,7月30日穴追施大喇叭口期肥20千克。9月29日收獲。今年春季降雨多,試驗播種期土壤墑情較好,出苗正常,4月下旬出苗后7月上旬大喇叭口期降雨較多,氣候正常。7月上旬至8月下旬玉米開花灌漿期近50天干旱嚴重無有效降雨,對中晚熟品種產量影響較重。8月下旬至收獲期降雨較多。
1.產量(見表1)

表1 試驗產量分析表(千克)
試驗平均畝產873.88千克,興達5號折合畝產1093.88千克,比對照金凱5號畝增產389.06千克,增產46.87%,居第一位。長單43號畝產1010.51千克,比對照增產365.69千克,增產35.67%,居第2位。金凱7號畝產969.37千克,比對照增產224.55千克,增30.15%,居第3位。登海618畝產911.57千克,比對照畝增產166.75千克,增22.39%,居第4位。中種8號畝產898.23千克,比對照畝增產154.41千克,增20.6%,居第5位;五谷635畝產859.32千克,比對照增產114.5千克,增15.4%,居第六位。東單11號畝產790.4千克,比對照增產45.58千克,增6.1%,居第七位。金凱3號畝產747.04千克,比對照增產2.22千克,增0.3%,居第八位。對照金凱5號畝產744.82千克,居第九位,登海605畝產713.69千克,為對照的95.82%,居末位。
2.成熟期
從田間記載表(表1)可以看出,各品種在當地的成熟期,從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期從短到長依次是登海登海618為126天,金凱7號、中種8為130天,登海605號為132天,五谷635為133天,興達5號、長單43為為138天,金凱5號為139天,東單11號為144天,金凱3號為149天。
3.株高
各品種株高都在200厘米以上,從低到高依次是登海605、登海618為240厘米;金凱3號、金凱5號、金凱7號為253厘米;長單43為258厘米;中種8號為263厘米;五谷635為270厘米;東單11為279厘米;興達5號為280厘米。
4.穗位高
從低到高依次是登海618為60厘米;長單43為89厘米;登海605為95厘米;五谷635為100厘米;金凱5號、金凱7號為102厘米;興達5號為105厘米;東單11為130厘米;金凱3號為145厘米;中種8號為148厘米。
5.穗粒數
長單43最多為738粒,興達5號第二為729.3粒,登海618最少為491.4粒。
6.抗病性
拔節期輕度發生頂腐病的品種有登海605、登海618、興達5號、金凱3號、金凱5號、金凱7號、東單11號,其余品種為發病。輕度發生青枯病的品種有登海605、登海618、金凱3號、金凱5號五谷635。沒有發生其它病害。
1.興達1號、長單43、金凱7號、登海618試驗產量較高,抗病性強,品質好,成熟期較早,應積極示范推廣。
2.金凱3號、東單11號生育期長,在今年灌漿期干旱少雨,光照好的情況下成熟度不好,產量較低,不宜在高海拔地區種植。
3.登海605、金凱5號成熟期適中,抗旱性較差,產量較低,應壓縮種植面積。中種8號、五谷635產量居中,成熟期適中,抗病性強品質好,應繼續試驗,示范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