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梅阜蒙縣蔬菜服務總站
?
秸稈反應堆的應用技術
吳永梅
阜蒙縣蔬菜服務總站
作物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即是在溫室、大棚生產的低溫季節,在土壤耕層下鋪設秸稈(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稈)或在棚室內堆積秸稈,并在秸稈上施用腐生生物菌,使秸稈或農家肥在通氧的條件下分解產生熱量、二氧化碳及釋放有機物速效養分的生態技術。
本技術主要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篩選的復合菌群(芽孢桿菌、纖維分解菌、半纖維分解菌、蛋白分解菌、放線菌等有益微生物),對秸稈進行生物發酵,使微生物通過氧化將有機物分解為作物可吸收的無機物,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再將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從而形成物質循環轉化利用的良性生物圈。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可用秸稈有玉米秸、麥秸、稻草、稻糠、豆秸、花生秧、花生殼、谷稈、高粱稈、向日葵稈等。
秸稈生物發酵應用形式分為內置式、外置式兩種。一般畝用菌種量8~10千克;秸稈用量每畝3000~4000千克,菌種與秸稈的比為1∶400。
增加棚室內CO2濃度,進而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據科學測定,大氣中的CO2濃度不足350ppm。而試驗結果表明:若將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增至1000ppm時,各種蔬菜可增產14%~45%左右。因此,在科學生產上必須設法增加大棚內的CO2濃度,從而滿足蔬菜等作物光合作用所需。本項技術能直接提高CO2濃度5倍左右,緩解了“植物的CO2光合饑餓現象”。
冬春季節,溫室內地溫和氣溫不成比例,造成植物的根冠比失調,制約作物產量的提高。本項技術能提高20厘米地溫4~6℃,棚內氣溫增加2~3℃,從而有效地緩和了地溫與氣溫不協調的矛盾。不但能提前7~10天播種或定植,還能使蔬果提前10~20天上市,大大提高了保護地栽培的收益。
由于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導致土壤有害物質的積累和土壤理化性質的劣化。秸稈生物發酵溝技術利用微生物發酵秸稈生產生物有機肥料,不但消化了秸稈,還消除了土壤中常年積累的有害物質,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質。
實踐表明:使用該技術,增產在15%~45%之間,節約投入30%以上,凈收益平均增長80%以上。由于產品提前成熟上市10~15天,品質明顯改善,其綜合效益顯著高于傳統栽培。
應用該技術后,由于CO2供應充足,氣溫、地溫提高,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及秸稈腐熟后產生大量的有機、無機養分,使作物生長健壯,抗病抗逆能力增強,土壤得到快速改良,高產穩定優質,使農藥使用量下降70%以上,顯著提高果菜品質,蔬菜外觀和口味都有極大改善。
同時能夠使大量剩余秸稈得到合理利用,提高秸稈的利用率,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并能有效解決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火災、威脅高速公路行車和飛機起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