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永寧遼寧省朝陽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
谷子考種方法的探索及應用
牛永寧
遼寧省朝陽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在谷子育種工作中,田間試驗是一項既艱苦又細致的基本工作。在谷子生長的整個生育過程中,從播種出苗到最終收獲,需要調查記載的工作就有40多項。在這些調查記載過程中,大多數都是在田間進行。比如根、莖、葉的形狀、顏色、長度、寬度、數量、剛毛的長短、花器構造、子粒特征,以及作物抗病、抗旱、抗倒性等特征特性。也有一部分工作是在果實收獲后,在室內進行考種,主要是測量、觀察和記載等。谷子室內考種項目主要有:主莖穗重、穗長、穗粗、每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出米率、谷色、米色、適口性、秕谷率等,其中最棘手的是千粒重和出米率。以前我們一接觸到這兩項就感到很頭疼,既費時間又費力氣,還容易出錯。經過多年探索,積累經驗,我們研究出了一套比較省時、省力且又科學的方法,現供給同仁們參考,并希望提出寶貴意見。
關于千粒重方面:由于谷子粒小,查數費力,數完1000粒時每次都是手麻眼花,往往還中途忘記。后來采用容器灌裝法,勞動效率提高百倍。即用2.0~2.5毫升的塑料管一次性注射器,將針頭一端切掉成管狀,磨平。數100粒谷子裝入管內,移動活塞,使谷粒和管口齊平,然后將刻度用活塞固定,再裝滿谷子,即為100粒。我們經過多次試驗測定,百粒誤差上下不超過3粒(總體誤差可以忽略不計)。應注意的是塑料管不能太粗或太細,太粗會加大誤差,太細不易灌裝。
關于出米率方面:以前在我們這里是最難測的,因沒有小型加工設備,不能自己操作,而到米面加工廠,谷子樣品少了不行,且每次十幾個樣品,很麻煩,也不容易控制掌握,沒辦法就得用手和腳搓,但無論怎么努力都不理想,有時把米搓碎了,也達不到完全脫皮效果。后來我們經過研究,采用半加工計算方式,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方法是:先稱量出10克樣品谷子,用手工搓米,脫掉一部分谷殼(糠),然后把糠去掉,稱量加工后的谷米混合重量,再均勻取樣200粒,查數谷米所占的百分比例,注意取樣一定要有代表性。假如谷米混合重量是m克,每百粒中所含小米粒數為P,谷子粒數為q,設10克谷子中小米的重量為x,糠的重量為g,那么,根據以上已知條件通過列方程式得出如下米和糠的關系式:
g(糠重)=(1000-混合谷米重m×100)/百粒混合谷米中小米粒數P
則出米率=10(10-g)%
通過此法所測得的出米率顯然要比實際脫皮加工谷子所得的出米率更加接近實際,因為這種方法盡大的避免了加工過程中的機械損傷、損耗。同時省工、省力、科學、容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