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富錦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富錦市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模式研究
王欣
富錦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富錦市位于松花江下游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富錦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農業機械化試點縣”“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水稻、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是“中國大豆之鄉”“中國東北大米之鄉”、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市、全國生態農業示范市。富錦市開發年限晚,境內沒有“二礦”企業,沒有化工企業,“天藍水清地潔”,生產綠色食品的條件得天獨厚。
1.加大組織領導力度,合力推進是基地建設的保障
把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做為“品質導向型農業戰略”的關鍵措施,納入重要日程,切實加強領導。一是強化機構,組織到位。二是發揮優勢,宣傳到位。三是整合資源,投入到位。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確保基地建是資金充足。
2.實現全程標準化,提升產品品質是基地建設的核心
為保證基地建設高標準、高質量運行,我們在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一是抓規范,嚴把技術標準關。聘請大豆首席專家劉忠堂教授、省水稻所專家為技術顧問,制定了專門技術規程,一切生產活動必須依照規程進行。二是抓環保,嚴把基地質量關。市政府統一部署,建立了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環境保護區,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嚴管基地環境。三是抓監管,嚴把農資準入關。市政府發布《通告》,除國家明令禁止的產品外,還強行規定,只要是不符合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要求的農藥品種,一律不準流入富錦市。
3.構建長效機制,產業經營是基地建設的關鍵
為把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建成面向全國招商、促進農民增收的穩定財源,富錦市確立了共建合營、產業經營、市場運營的運行機制,保證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常抓不懈,效益持續增加。一是共建合營,積極開展科技大合作。抓住省農科院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共建契機,與綏化分院、大慶分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實現了綠色標準化基地資源優勢與學院技術優勢的結合。二是產業經營,積極扶持加工大龍頭。三是市場運營,積極引進知名大集團。功能日益完善的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成為吸引商家的梧桐樹,為擴大招商引資,奠定了基礎。
1.個別農戶、企業對發展建設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認識程度不夠,種植者對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標準掌握欠缺;加工者認為產品銷路好有沒有綠標都一樣買,申請使用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標志企業較少,造成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建設造成負面影響。
2.中國大豆之鄉、東北大米之鄉、“富之錦”等品牌沒有發揮綜合效應,龍頭企業少,牽動力弱,產業鏈條短,使企業、基地、農戶聯系的不夠緊密。同時綠色食品加工企業標準低,產品種類少,市場競爭力不強。
3.標志產品優質不優價,致使企業和個人不愿意辦理綠色、有機、無公害標志,質量安全的農產品生產者利益受到了侵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綠色食品基地的建設。
在綠色食品產業鏈條中,農產品原料基地處于源頭和基礎地位。能否為人們提供安全、優質、營養類綠色食品,建設高標準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是重要的前提條件。
一是依靠政府推進是保障。政府領導確保基地創建的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政府推進確保基地創建目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得力,政府投入確保基地創建有方向性、有針對性、有秩序性。
二是落實全程標準化生產是主線。創建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將標準化繁為簡,轉化為區域性生產操作規程,促進廣大農民優選品種、合理施肥、科學用藥,提高標準化生產能力和水平。
三是提升產品安全優質水平是核心。保證產品原料質量安全符合綠色食品標準要求,是加工產品企業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必備條件之一。
四是龍頭企業帶動是主力。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以市場為導向,堅持“統籌安排、協調發展、分布實施、逐步推進”的辦法,以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推動綠色食品產業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