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憶耕
2006
嫣然天使基金成立
11月21日,由李亞鵬、王菲倡導發起的嫣然天使基金正式啟動,其宗旨是為身患唇腭裂的家貧患者提供資助。
點評:憑借李亞鵬、王菲的明星效應和公眾影響力,嫣然天使基金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這也是我國內地較早一家由明星直接發起成立的慈善基金。由此,唇腭裂問題的社會知曉度得到極大提升,目前我國已經系統性地解決了唇腭裂兒童的救助問題。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兩天后,河南白馬寺僧俗弟子500多人為災區捐款。
2007
公益組織獲得捐贈免稅資格范圍擴大
1月8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公益救濟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及相關管理問題的通知》,將之前備受爭議的捐贈免稅資格范圍擴大,凡是在國家和省級民政部門登記的民間組織皆可申請此資格。
點評:在此之前,享有免稅資格的以中字頭的基金會為主,而非公募基金會基本沒有。這項政策的出臺,讓免稅從“特殊主義”變為“普遍主義”,推動了民間公益組織的發展。
2008
汶川地震引發空前慈善高潮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發生里氏8.0級大地震。在災難面前,中華民族“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的傳統美德得到充分展現。全國人民捐贈熱情如潮,這一年全國接收各類社會捐贈款物共計1070億元人民幣,刷新了慈善捐助紀錄。
點評:這場慘烈的災難,點燃全民公益熱情,人道主義的力量打破體制壁壘,民間公益從邊緣走向中心。汶川地震后,慈善政策和法律法規得到明顯完善,慈善文化建設得到極大推進。中國進入到“公益元年”。也是因為這場災難,多年來政府單一救災的行政模式,終于轉化為政府與民間救災互相支持與配合的復合模式。
2009
“賴捐黑名單”擬而未推
4月24日,“2009中國慈善排行榜”發布。經過主辦方多次討論,備受公眾關注的、原計劃與慈善榜同時推出的國內首份“賴捐黑名單”最終并未出爐。
點評:與其他領域不同,公益慈善領域以正向鼓勵為主,尤其是在慈善意識和慈善氛圍還不是很濃的背景下,多一些鼓勵和寬容,創造一個更加友善的慈善環境是極為重要的。事實證明,這一做法引發了良性效果,捐贈程序因此得到警醒完善。
2010
中國“公益問責”第一單
5月,曹德旺、曹暉父子以個人名義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向云南、廣西、貴州、重慶和四川五省區市貧困家庭捐贈善款2億元人民幣,創下當時國內一次性個人捐贈最高紀錄。與此同時,曹德旺與中國扶貧基金會簽署了一份協議,對執行提出了嚴格要求:在6個月之內,讓9萬多戶農民都拿到足額捐款,差錯率不得超過1%,管理費用不超過善款總額的3%,否則曹氏父子將收回捐助。最終,經第三方評估機構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以及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此次捐助達到了預期要求。曹德旺順利捐出善款,中國扶貧基金會也證明了自己的公信力。
點評:在公益界人士看來,這是一位企業家挑戰行政主導的公益行動的實驗。這表明捐贈人開始注重捐贈的產出和效果,這種問責對中國整個公益環境而言,是一種進步。
壹基金“中斷”風波
9月,李連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壹基金與中國紅十字會的3年合約期滿,未來存在“中斷”的可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質疑和同情紛至沓來。壹基金的口號是“每人每月捐1塊錢”,是典型的公募模式。雖然沒有規定民間組織不能成立公募基金會,但在中國具有公募資質的基金會大多具有官方背景。因此壹基金從成立之初就不是一個獨立的公募基金會,它與中國紅十字會簽訂了一份3年合約計劃,雖然暫時可以向公眾募款,但沒有獨立的賬戶和公章,遠遠無法實現壹基金最初設計的理念。
經過幾番波折,12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在深圳市正式注冊成立,擁有了獨立從事公募活動的法律資格。
點評:盡管在當時看來壹基金獲得公募資格僅是個案,但從長遠來看,此次風波間接促進了公募資格的放開。一家機構成立兩年以后,就可以申請成為公募機構。
2015年9月,郭美美因開設賭場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
2011
郭美美事件
6月20日,新浪微博認證為“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的郭美美在網上炫耀自己的別墅、跑車、名牌包等奢華生活,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兩天后,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稱沒有“郭美美”其人。新浪微博對實名認證有誤一事致歉。郭美美也發表聲明稱,自己與紅十字會無關。但三方的表態并未消除公眾的質疑,中國紅十字會遭遇了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信任危機。
點評:“郭美美事件”開啟了中國公益慈善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場公眾監督運動。公眾矛頭直指傳統體制那層神秘的面紗。紅會危機導致其信譽受到質疑,接受的捐贈一落千丈,隨即整個中國官辦公益慈善事業都成了公眾檢視的對象。這一事件也促成了官辦慈善機構的一系列改革嘗試。
民間公益行動發揮巨大影響
年初,社科院教授于建嶸發起“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微博,短短十幾天內, 57萬名網友參與到“微博打拐”的行動中來,不僅促成了一個個成功尋子的案例,還推動了政府加大打拐的力度。
4月,《鳳凰周刊》記者鄧飛發起為山區兒童提供“免費午餐”的活動。年底,該項目發起的基金募捐總額近2500萬元人民幣,資助了150多所學校的2萬多個貧困學童,并促使國務院將“免費午餐”作為國家政策,實行財政撥款。
點評:這兩起活動是民間與政府良性互動的范例,同時開啟了公益合作新模式:民間發力、官方響應,意見領袖吶喊、草根民眾力推,將各種力量擰成一股合力,最終達到目標。
2012
地方立法倒逼國家政策出臺
8月,深圳市政府法制辦的網站上掛出一條消息:市民政局組織起草了《深圳經濟特區慈善事業促進條例(送審稿)》送我辦審查。為進一步增強立法的透明度,提高立法質量,特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這一消息如同給公益圈投入一顆重磅炸彈,引發極大關注。
點評:盡管只是一份“送審稿”,但作為經濟特區的深圳,又在社會組織開放這條路上走在全國最前。不過,如果國家慈善法長期缺失,那地方慈善法規也很難取得系統性突破。
2013
袁厲害事件
1月4日,河南蘭考縣一居民樓發生火災事故,袁厲害收養的孩童中7人不幸喪生。由于蘭考縣沒有兒童福利院,從1986年開始,袁厲害累計收養了100多個棄嬰,被稱為“愛心媽媽”。按照收養法的規定,袁厲害不具備收養資格,但由于向民政部門交送棄嬰的流程過于繁瑣、有缺陷的兒童很難被國內家庭領養等諸多問題,袁厲害的“非法收養”被默許并成了對政府公共服務不足的重要補充。
點評:一場大火燒出中國兒童福利之殤,引發公眾對“合情、合理,不合法”的收養之痛的探討?!霸瑓柡κ录笔菍χ袊鴥和@贫鹊囊淮慰絾枺彩菍γ耖g救助力量、政策導向的一次檢驗。
2014年,劉德華接受“冰桶挑戰”。
2014
嫣然天使基金受質疑
1月,周筱赟實名舉報:嫣然天使基金存黑幕,唇腭裂人均手術成本超高,基金會7000萬善款下落不明,涉嫌利益輸送等。同時,他向北京市朝陽區民政局申請公開嫣然天使兒童醫院的財務狀況,但區民政局以“權利人不同意公開”為由,不予公開。12月18日,朝陽法院判決朝陽區民政局撤銷“不予公開”的答復,限15日內重新對周筱赟進行答復。持續了一年的該事件終于暫告段落。
點評:此次質疑的最大意義在于厘清了如何界定慈善組織公開的邊界和權責利,比如,哪些內容由主管部門負責公開,哪些內容基金會必須公開,哪些內容公開與否取決于基金會自己的選擇。
潘石屹為國外高校捐款引爭議
7月,潘石屹在全球范圍內捐助1億美元助學金,其中,哈佛大學獲得1500萬美元。此舉引來一片質疑:潘石屹置中國貧困學生于不顧,而為哈佛貧困生捐款,有為自己兒子買通知書的嫌疑。
點評: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慈善領域也應扮演起相應角色。未來海外捐贈一定會越來越多,中國民眾需要放開胸懷。
“冰桶挑戰”
“冰桶挑戰”是一項呼吁公眾關注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漸凍人?。┑墓婊顒樱L靡美國。8月,活動傳至中國,科技界、演藝界、公益圈大佬紛紛加入“冰桶挑戰”行列,一起為慈善“濕身”。
點評:“冰桶挑戰”讓公眾認識到慈善不再只是打悲情牌,也可以以一種新奇、好玩的形式開展,增加慈善活動的公眾參與度。
2015
《慈善法》提交審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首次被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備受社會關注的規范慈善行為、慈善信息公開、慈善監管等問題在法律草案中都有體現。
點評:我國慈善領域太需要一部基本法來規范和引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