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陶

10月30日,“手機稅稅通(保稅版)”在青島前灣保稅港區正式發布,這意味著青島市的廣大納稅人將步入“指尖辦稅”時代。
納稅服務由“小時”向“分鐘”轉變
“原先納稅人要到稅務局才能了解到的信息,現在用手機就可以很快查詢到。還可以通過點對點查詢,減少糾紛。以前小微企業經常會出現逾期申報、發票丟失等問題,如今通過這款手機軟件就可以便利解決。”青島市保稅區國稅局納稅服務科科長王金峰向記者介紹的這款軟件,就是在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發布的“手機稅稅通(保稅版)”。
這是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內自行開發的技術最先進的移動辦稅軟件之一。納稅人通過它可以知曉稅收新聞熱點、辦理稅收業務、了解青島保稅區、與稅務部門在線互動;可以查詢各類最新稅收政策,智能咨詢稅收業務問題,免去查找政策文件的麻煩,實現隨問隨答釋疑解惑;可以查詢納稅信用級別、涉稅辦理業務、發票認證等15項內容;可以通過“二維碼”精準定位,了解業務辦理流程,輕松查找每項業務操作指南……
據青島市保稅區國家稅務局局長王少宇介紹,該軟件通過與各類稅務后臺軟件互聯互通,把互聯網技術融入到了辦稅的各個環節,共涉及9大類80余項辦稅功能,基本涵蓋了納稅人日常辦稅的所有業務,這也對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的“互聯網+稅務”起到了一種引領和示范作用。
對企業而言,最大的好處是便捷。“以前辦稅要跑很遠的路到辦事服務廳,還要排很長時間的隊,現在只需要在手機上點幾下,就可以隨時隨地從系統里了解最新的稅收政策法規,辦理各種涉稅業務。有些業務通過手機預約以后,本來要排兩三個小時的隊,現在2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青島松下電子部品保稅區有限公司財務科長紀思杰對此體會深刻,“我們從去年4月份開始使用‘手機稅稅通以后,辦稅比以前更加省時省力。”
該軟件在充分發揮移動辦稅的時間和空間優勢的同時,也將更細致、更靈活、更便利、更優質的納稅服務送到了納稅人身邊,使納稅服務由“小時”向“分鐘”轉變。所以,有人將其形象地稱之為“指尖上的辦稅廳”和“口袋里的咨詢臺”。
據王金峰介紹,目前該區內約有4500家企業,成功注冊“手機稅稅通”的企業就達到了3655家,普及率達81%,居青島市首位。“測試版自上線以來,獲得了大多數企業的認可和好評。”
手機稅稅通(保稅版)開啟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稅收業務預約、發票領購等辦稅新模式,已經可以滿足納稅人“隨學、隨問、隨約、隨辦”的新需求。即使是個財會新手,只要點點屏幕進行線上線下納稅人互動培訓,也能很快熟練辦理涉稅業務。動一動手指,點一點屏幕,無論是辦公,還是出差,隨時隨地都可以實現即時辦稅。
青島鑫三利冷箱技術有限公司財務主管劉先生告訴記者,幾天前他在濟南出差,接到公司總經理的電話,因為要與客戶洽談合作事宜,而急需了解公司納稅信用等級以及當月已認證發票份數和金額。事情緊急,但他用“手機稅稅通”只花費了幾分鐘的時間,就查詢到了總經理需要的所有數據,傳送到了領導手里,這讓他體會到了手機辦稅的帶來的便利。“手機辦稅,是稅務部門給我們納稅人最大的福音,以前的很多不可能變成了現在分分鐘就能搞定的事兒。”
手機辦稅不僅便利了納稅企業,也方便了稅務部門對納稅服務工作的改進和提高。借助手機稅稅通,稅務部門可以及時掌握、反饋納稅人對稅收工作的即時意見,實現納稅人維權的隨時誰地進行和稅收服務舉措的隨時改進。在提升辦稅體驗的同時,讓稅務工作步入了移動化時代。
港區加速“互聯網+”探索
手機稅稅通(保稅版)在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稅務工作領域的應用,在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王懷岳看來,這是港區緊扣“互聯網+”要求,以保稅港區納稅人的需求為根本,以適應未來自貿港區需要切入點,對“互聯網+”進行的積極嘗試和探索。
青島市保稅區國稅局正是依靠信息化手段,積極引入“O2O”管理模式,借助網上辦稅廳、手機稅稅通實現了網上申報、涉稅文書預申請、網上繳銷和領用普通發票、涉稅查詢等相關業務的線上辦理,并通過定點聯系納稅人技術支持服務熱線、定點聯系納稅人QQ群、定點聯系納稅人微信群擴大辦稅服務面,及時提供各類稅控軟件平臺的技術服務,逐步實現了實體辦稅向移動互聯辦稅的轉變,讓“微平臺”成為了線下辦稅服務的前臺。
據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還建設了“青島市保稅區國家稅務局”微信公眾平臺,隨時向保稅港區納稅人宣傳稅法知識,尤其是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特殊政策,為將來向“自貿國稅”微信公眾平臺升級打下基礎。
事實上,近年來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在“互聯網+”領域的探索不斷,也開發出了許多可供借鑒的新模式。正如王懷岳所說:“‘互聯網+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如何實現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是保稅港區急需考慮的問題。”
除了通過“互聯網+稅務”打造“電子稅務局”,作為承接國家重大改革舉措的先行區、示范區和創新區的青島前灣保稅港區,還在試點整車進口新模式、搭建跨境電商平臺等方面做了許多突破。
“上網買汽車,送到家門口”,這在幾年前還不是人們易于接受的交易方式,而在如今的青島前灣保稅港區整車進口口岸,卻已是現實。正是通過與中國平行進口車電子商務平臺“海淘車網”的合作,他們成功打造了國內首家汽車口岸電商平臺。
而自口岸電商平臺上線以來,通過電商平臺訂購的汽車從最初的幾十輛已增至月最多銷售約400輛,線下體驗店也擴展到了北京、上海、沈陽、成都、重慶和昆明等地。通過高效整合口岸資源,為青島乃至全國提供了買進口車的便捷途徑。
在搭建跨境電商平臺的探索方面,今年上半年,國內首家大型B2B跨境電商平臺一一日日順跨境電商平臺落戶青島前灣保稅港區。根據與海爾集團的協議,雙方將打造省內首家跨境電商大型公共服務平臺和一個大型B2B跨境電商平臺,即“日日順跨境電商平臺”。
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將以推行公益服務為目標,打通海關、國稅、外匯和商檢四大環節,免費提供給廣大中小企業使用。據悉,該平臺可兼容和接入各類各具特色的商業交易平臺和第三方中間服務商,將包涵并延伸出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系統、中小微企業外貿綜合服務系統、跨境電商孵化平臺、外貿綜合支付服務平臺等垂直服務平臺。
自今年初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互聯網+”已經改造和影響了多個行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形態和社會改革、創新、發展的新平臺。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已邁入“互聯網+”的探索之路,但依然有很多路要走。王懷岳認為,港區應繼續發揮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保稅港區經濟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提升保稅港區軟環境實力,為成功轉型自貿港區添磚加瓦,助力青島成為全國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互聯網領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