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業輝(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陜西西安 710055)
城市化影響下村鎮景觀特色建設初步探討
——以西安地區為例
馮業輝(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陜西西安 710055)
城市是我們居住、工作、生活、休憩的場所。城市的規模越大,居住的人群就越多。城市化影響下我們鄉村建設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地規劃好該區域的建設對城市、村鎮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論述城市化影響下鄉村景觀特色的發展趨勢;探討村鎮景觀特色建設、景觀形態設計的基本原則,找出適合西安地區村鎮景觀特色的發展之路。
城市化;鄉村景觀;景觀形態
城市化是指二戰以后世界人口的激增,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結構多元化及全球化,近幾十年來我國城市人口大增,呈現一種快速爆發式的發展狀態;城市規模上的調整,加上城市的性質向綜合化、集約化、專業化轉變,城市的性質從單一轉向綜合。出現了一、二、三線城市的分級劃分,如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西安等。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振興東北、中部崛起、開發西部等策略,目的就是為了促使國家全面快速的發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逐步呈現,農村依附于城市,城市又帶動農村。因此,在城市化影響下對村鎮景觀特色建設的探討具有重要意義。
吳良鏞先生指出:“特色是生活的反映,特色有地域的分野,特色是歷史的構成,特色是文化的積淀,特色是民族的凝結,特色是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典型事物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現,因此它能引起人們不同的感受,心靈上的共鳴,感情上的陶醉。”在城市化這樣一個大趨勢影響下,村鎮的發展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留出果園、農田、宅基基地等,即合理地規劃村鎮資源,要綜合利用土地,規模化組織村鎮系統,在有限的空間創造出無限豐富的財富,營造出更舒適的生存環境。同時由于,各種資源的匱乏,我在發展城市的同時更要注意控制,要保護環境、注重生態,實際上就是要使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達到一種相對融洽的生存狀態;讓本身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資源充分地得到利用。具體地說,要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就要做到:提高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便捷的交通;建設綠色城市,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高城市的防災能力,建立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做到有備無患等措施,更需要解決在發展中的種種矛盾和問題。
城市相當于村鎮來講,城市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工農互補優勢,也擁有先進科學技術和廣闊的市場的特點,因此應該根據其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把其發展納入到城市發展規劃中去,實現村鎮與城市的協調發展、優勢互補,實現資源、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城鄉之間的全方位合理流動與優化組合。如西安市臨潼區,這里的驪山鎮,位于西安市區以東的驪山北麓、臨河和潼河之間的山前洪積扇上,北緯34°22′、東經109°12′,為臨潼縣人民政府駐地,也是國內外著名的旅游城鎮。距西安25公里。驪山在周、秦、漢、唐時已是帝王名士游覽勝地。驪山鎮因位于驪山北麓而得名。山麓有風景如畫的華清池,內有溫泉,蔚然深秀,園林景色極為優美。這里文物薈翠,鎮東5公里處有馳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馬俑館,東北11公里處有唐代名剎慶山寺遺址等,現均開辟為游覽參觀地。每年來驪山鎮旅游的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驪山鎮已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游城鎮,也是西安市最重要的衛星旅游城鎮。
當代美國城市規劃和設計學者格蘭尼認為“歷史上,中國十分重視資源和環境美,中國的住宅、村莊和城市設計具有與自然和諧并且隨大自然的演變的獨特風格”。對環境、村鎮和城市進行整體研究有益于人民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直接服務于人類生活環境的創造。從一般意義上看,人類的聚落景觀的主要由自然要素、人工要素、非物質要素三者綜合起來構成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村鎮景觀(其中人工要素有:建筑物、道路、農業和公用設施等;自然要素有:地形地貌、氣候、土壤、水文和植物等;非物質有宗教、民俗、語言等)。在村鎮的形態結構中,我們既不能脫離周圍的自然環境,也不能拋棄人文環境,應該整體地考慮生態、社會、文化等環境及其相互關系,做到同型性,在村鎮與城市構成中,自然環境與村鎮形態、建筑形態共同創造出一種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
從村鎮形態的演化過程來看,一般都是一種由無序到有序,從自然狀態慢慢的過渡到規劃狀態。位于西安地區子午鎮南豆角村。《長安志》中是這樣說的:北宋時期有豆角鎮在長安縣南45里處,當時分為東豆角和西豆角。北宋景祐年間,改豆角鎮為子午鎮。后來,西豆角被山洪沖沒,村民北移,建立起北豆角和南豆角兩個村落,村落由此得以形成和發展。現狀中,南豆角村子內還存有一定數量的老宅、土房子及關中特色的窄院,建筑質量較差,但具有一定的文化保留價值。總戶數:120戶,老宅數量:49戶。村子由子午大道往南進入,村內道路縱橫相交,以四條縱向道路與兩條橫向道路為主要骨架,道路狀況良好;主要道路延伸到村宅的支路多為土路,且多為斷頭路。與此同時村子較好的保存了南北城樓、社公爺、千年柏樹、古老的子午古道等。使村落的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更趨于完善。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城市化影響下的村鎮景觀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如何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開展鄉村景觀規劃,如何應對外來文化和城市發展對鄉村帶來的沖擊,將是中國村鎮社會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
勒柯布西耶說過“我的道德哲學可以被簡述為:人生首要的是去行動。因此,我的意思是,帶著一種謙虛、謹慎、精確的精神去行動”。基于以上分析,借鑒目前我國的社會現狀與國內外村鎮發展的經驗教訓,總結認為,村鎮景觀的發展,應當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依托,發展西安地區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和村鎮經濟產業的一體化發展;同時,西安地區村鎮的發展與景觀建設應該促進城鄉景觀協調發展,積極推動村鎮城市化的合理發展,注重考慮塑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風貌的村鎮特色景觀,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與保護。
[1]楊豪中,李媛,楊思然.保護文化傳承的新農村建設[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1
[2]梁雪,傳統村鎮實體環境設計[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
[3]陳威.景觀新農村:鄉村景觀規劃理論與方法[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9
[4]俞孔堅.王志芳.黃國平.論鄉土景觀及其對現代景觀設計的意義[J].華中建筑,2005,(4)123-125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