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 韓蓓(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131)
職業教育集團校企共同體發展機制與策略研究
楊德 韓蓓(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131)
建立“管理共同體領導機制”、“師資共同體互補機制”、“專業共同體建設機制”、“產學研共同體創新機制”、“資源共同體互助機制”、“文化共同體交融機制”。
職業教育集團;校企共同體;發展機制
在今天中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理念深入人心但還困難較多。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從2008年開始引進區域主導行業的主流企業建設“校企共同體”,相繼建立起七個“人財物融通、產學研一體、師徒生互動”的新型二級學院實體。2010年,教育部“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代表集體考察了杭職院的校企共同體。教育部、浙江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到學校考察,要求研究和推廣杭職院與企業深度合作的做法。
實現校企深度合作,能不能真正調動企業合作積極性是關鍵。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的體會是:要確立四個基礎性理念,即“他贏為先”的合作先導觀念、“企業主體學校主導”的合作互補觀念、“整合優勢資源”的合作條件觀念和“以融至善”的合作育人觀念。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院校企共同體的理事會結構,按照企業出任理事長校方副理事長、企業人數多于校方(一般是4∶3)的原則安排,保證企業對共同體的“主體發言權”和責任擔當。二級學院院長、副院長雙方協商交叉選派;達利女裝、新通國際、普達海動漫藝術學院院長分別由企業老總直接兼任,學校選派常務副院長或副院長。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七個學院相繼建立了校企“雙專業負責人制”:各學院聘請企業工程師、技術人員為學院兼職教師,企業也根據需求或聘請學院專業教師擔任相關部門副總經理、副總管,或根據學院要求安排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增長實踐能力;通過企業技師和學校教師“一對一”結對互助基礎上的課程共建、企業鍛煉,逐步實現雙方的“身份互認、角色互通”。
2010年以來,與天津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搭建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在培訓基地建設、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及師資培訓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一方面資源共享、在中德學院內合作共建天津航空培訓基地,搭建面向社會的高端培訓平臺,包括建立天航客艙乘務員培訓基地和員工訓練基地、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學員訂單培養基地和教員培養基地;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建空乘服務、飛機維修、航空運輸等航空服務類新專業。2010年,順利實施了合作培養航空維修機械員子項目,訂單培養的20名學生已被企業成功錄用。2011年,全面啟動了乘務員培訓項目,4月26日,乘務員培訓所需的實訓設施--天津航空E190機型乘務員客艙模擬器在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工業中心落成啟用。2013年8月份,啟動二期建設,新引進的E190滅火艙、A320艙門訓練器、實操滅火間設備、E190艙門訓練器、動態模擬艙和水上撤離平臺,在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新建的人防教育基地大樓安裝,于今年6月份全面建成,總投資超過3100萬元,全球首家E系列飛機乘務員資格訓練中心,將在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投入使用。2014年2月與天航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自2011年4月26日培訓中心投入使用、5月30日首期培訓班開班以來,截止2015年5月,四年來共在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實施了乘務員、安全員培訓37期,培訓規模1459人。乘務員培訓項目是“校企合作”開展專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成果,天航方面負責培訓教學實施及學員的組織與管理,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負責提供教學資源支持和管理服務,并派兩位教師全程跟班并協助學員管理,這不僅對于降低天航公司的培訓成本、提高乘務培訓效率、提升公司競爭實力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為雙方合作在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空中乘務專業進行了專業、師資和教學管理方面的充分準備,創造了校企合作的新機制,2011年8月企業全力支持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成功申報了空中乘務新專業并對該專業基礎課程體系構建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創造了通過培訓孵化專業的新專業建設途徑。與天航的合作是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合作,對于創新合作辦學機制、全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擴大雙方品牌影響力、實現互動雙贏意義重大而深遠,必將為推動學院改革與發展提供強勁的推動力。
2006年-2008年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與空客首次合作,輔助漢莎公司為空客公司首批總裝線技能人才進行測評和培訓服務后(為空客公司累計考核測評人員1344人次,培訓一線員工255人,占總裝線上首批招募的400多名員工的半數以上),2010年和2011年,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與空客公司再度成功合作,以訂單培養方式、按照國際標準為其新入職員工實施為期6個月的電工技術和機械技術培訓。抽調教師與企業聯合自主進行教材開發;聘請空客德國漢堡總部培訓中心專家為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特聘教授;組建了教學團隊,全英文教學、考試、評估;建立了以項目管理為特色的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電班項目20名學員于2010年12月28日開班,2011年7月29日全面完成。機班項目18名學員于2011年10月17日正式開班,2012年6月25日順利結束。空客項目團隊的工作得到了空客公司高度認可和贊賞,贏得了保稅區和空客公司的信任。鑒于行業特性及其對質量和標準的嚴格要求,鑒于空客公司的影響力和實力,能夠成為空客的技術培訓供應商,無疑對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航空專業建設及長遠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第一,把企業資源支持和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對接。友嘉集團把友嘉機電學院作為集團一個重要的事業部,納入集團整體規劃和全球化發展戰略,委派企業技師常駐學校幫助教學、提供價值數千萬的機電設備、負責所有設備的維護與更新、出資500萬元在學院建設“工具博物館”;學院通過專業的對應和調整,為友嘉集團的設備維修、員工培訓、員工補充提供了專業幫助和專門服務。
第二,推動企業資源和學院工作雙向“融入”。動漫藝術學院校企共同體按企業生產要求改造教學場所,學校出場地和部分設備,普達海集團出資600余萬元資助,共建了集教學、生產、研發功能于一體的教研實訓基地。第三,學校資源的“開放”與企業需求的結合,營造了校企團隊合作環境。
杭職院校企共同體的文化交融,走過了由表及里、逐步深化的三個階段。
首先是表層“主動貼近”。如學校把達利集團“達己達人,利人利己”核心價值觀和各個集團的司徽、企業色元素等蘊涵企業文化的表述及象征等,裝潢在各學院大廳和融入學院大樓裝修中。企業生產規范、作業流程表等在各學院教室、實訓室墻上隨處可見。
其次是中端“互相體驗”。學院按照企業員工培訓的方式,請企業老總對師生進行行業及企業發展史、奮斗史及企業理念、企業文化的講座;學院領導在不同場合經常為教工分析企業生存發展面臨的艱難和壓力,同時通過座談會、教學反饋、評比企業兼職優秀教師等方式,使企業管理層了解師生對教學質量的感受。
第三是走向“相互交融”。企業重大工作會議學院管理層悉數參加,企業把一些研發項目直接交給學院承擔;教師則在實踐中深切感受到有主導行業的主流企業為背景,給自己思維方式、教學方式、課題爭取、研發能力帶來了明顯拉動效應,關注企業動態、結交企業朋友、服務企業需求、贏得企業滿意的思維品質和行為方式,在杭職院已蔚然成風。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15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XJK014CZY048)
楊德(1979—),男,湖南常德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管理;
韓蓓(1978—),女,湖南長沙人,碩士,執行系講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