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偉(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9)
剖析我國采礦業的問題和改革措施
楊宏偉(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9)
我國采礦工程的工藝技術發展較晚,相對比較落后,因此在采礦工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不但嚴重的威脅到采礦工程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還嚴重的影響到采礦行業的發展,以及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本文結合實際剖析問題,提出改革措施,適應經濟新常態。
采礦工程;問題;對策
礦產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我國具有世界性優勢的礦產有稀土、鎢、錫、鉬、銻、菱鎂礦、螢石、重晶石、膨潤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礦產,探明儲量可觀,開發利用條件好,在國際市場具有明顯的優勢和較強的競爭能力。礦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我國作為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采礦業陷入低迷、眾多采企業陷入困境,我們到底應當怎么看待當前的礦業形勢及其未來?如何在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大背景下,妥善處理好礦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在礦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實現雙贏,并找到我國礦業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我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且儲量較大,但是就人均礦產資源相對來說,還是遠遠低于其他國家。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礦產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承受力脆弱,已成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矛盾、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重大障礙、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大隱患。礦產資源的開采量隨著采礦行業快速的發展,而日益增多。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相比,我國采礦工程的工藝技術發展較晚,相對比較落后,因此在采礦工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不但嚴重的威脅到采礦工程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還嚴重的影響到采礦行業的發展,以及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因為礦產資源開采的不合理,使礦產資源在采礦過程中,出現嚴重的浪費的現象。這說明,我國需要不斷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技術研究。
采礦業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礦業擔負著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為人類的文明和科技的發展聽歌了巨大的動力。雖然我國礦產資源種類非常豐富且儲藏量巨大,但由于在開采過程中,技術水平的落后,以及管理制度不嚴謹,未能進行有序的、科學的、文明的開采,造成在采礦工程中礦產資源出現了嚴重的浪費的現象。
1.安全問題
國家對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進行的一項強制規定即是安全生產,它關系著現代企業的穩定發展。以下兩個方面是采礦工程中安全問題的主要表現,第一,在采礦工程主要是在地下進行作業,因為其空間非常狹小,而且再加上空氣流通性差等問題,很容易發生瓦斯爆炸或礦井火災等安全事故;第二,由于采礦工程都是在地下環境中,通過礦道、礦井進行礦產的運輸及人員的通行,進行開采作業工作,因此最常見的安全問題就是礦井坍塌或礦井滲水等現象。
2.技術性問題
在礦產資源的開采利用中,先進的采礦工程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礦產資源開采的質量和數量。以下采礦工程中的技術性問題的主要表現:放棄難度開采較大的開采區,造成了可開發資源的閑置;現在的礦產資源儲量的探測技術和定位技術還不夠準確;在采礦工程中使用的是粗放的開采模式,即機械化水平較低,以人工開采為主,在開采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礦產資源浪費的問題,從而使采礦工程的發展受到制約。
3.人員結構問題
一些采礦企業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導致采礦企業內部的人員結構非常不合理。一些采礦企業,大量雇傭沒有任何采掘技術的農民工參與采掘生產。在采礦工程中的施工人員也良莠不齊,員工自身的素質水平差異很大,人員結構各種各樣,使企業的有效管理和穩定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
4.其他問題
在一些中小型企業中由于自身的經濟實力較差,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相對較落后,經營方式較粗放,甚至存在不能夠進行依法開采的現象,在開采的過程中只針對資源較豐富的礦山,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大大降低了資源的利用率。在一些大型的開采企業中,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實行超量開采,使得礦山的服務年限大大縮短,對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注重生產和加工技術的不斷升級,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做好資源的戰略儲備,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要注重產品的深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實現礦業的產業化,改變以往的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銷售情況,減少能源的浪費。
1.提高采礦工程技術
加強采礦業的集中發展,積極發揮礦產的規模優勢。實現礦業的集中發展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技術和裝備水平,提高資源的開采率,減少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提高礦產業的整體競爭實力。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只有加大礦產資源的能源開發力度,尤其是水、電、熱能等基礎能源,才能提高采礦工程的整體技術實力。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提高采礦工程技術:第一,對于礦產企業的長期發展考慮,要引進一些國外比較先進的開挖設備,來替代一些陳舊過時的設備,從而提高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第二,為提高礦業的開采技術,應積極引進具有理論知識和豐富技術的人才;第三,礦山開挖企業為了有效管理開采現場的施工工作,可以聘請一些專業的高素質人員,進行技術上的指導,減少礦產資源的浪費;同時,為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制度相應的獎懲機制,使人才的專業技能發揮到最大化;第四,注重開展人才技能培訓活動,我們不但要培養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也要重視采礦理論的創新,通過組織地區間人才交流或死進行跨國技術交流的方式,全面總結實踐經驗,將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第五,為了有效降低運輸解決交通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修建公路。
2.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加大對于不合理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和控制,實現資源的整體規劃布局,對于嚴重違反開采制度的企業要進行及時的整頓和取締,保證礦產資源開發的有序進行。第一,重點預防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安排具有專業技能的員工監測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盡可能避免發生安全隱患問題;第二,安排專業的安全人員隨時檢查作業區域的安全,在進行開采之前,必須確認其安全性;第三,嚴禁攜帶安全違禁品進入工作區域,規范開采人員的開采
行為,保證安全生產。第四,礦道和礦井的通行,要有專人負責,保證其良好的通暢性和通風性,防止發生瓦斯爆炸或礦井火災等事故;第五,對開采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及培訓,強化采礦人員的安全意識。
3.健全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
采礦工程安全進行的執行標準和準則的主要依據是制度規范。目前,影響采礦工程安全施工的首要因素是,制度的不健全和執行不到位。其主要體現是:現場管理不嚴、維修不全面、操作不當、綜合平衡、以及驗收形式化等問題。因此,為確保采礦管理有規可依,有規必依,必須完善管理制度,實行責任落實制度,為確保制度的有效實施應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建設設備安全運行的班組文化、企業文化;第二,完善技術管理、綜合平衡及人員績效考核制度;第三,完善現場管理制度和人員職責;第四,完善并落實設備庫管、維養、操作、人員職責、以及驗收制度;
4.規模化經營,加強監管力度
我國的采礦企業中普遍具有規模較小的特點,在市場中缺乏競爭實力,因此,應加強對于企業的整頓,綜合采用各種手段進行企業的重組,擴大經濟規模,提高競爭實力,從而促進中國礦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采礦企業要對于容易出現安全事故的環境進行重點檢查,并自我檢查進行的建設項目,把安全生產責任一步一步落實到位,嚴格執行。同時,嚴肅處理和整治那些現違法違紀的現象,并跟蹤監督不配合檢查工作的個人,直到其改正為止。堅決把安全檢查工作落實到位,防止出現安全隱患。通過進行檢查工作,施工安全管理人員要總結經驗,明確獎懲。
5.優化采礦工程的人員結構
針對采礦工程發展的需要,企業要制定以提高自身員工技術能力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共同進行的員工培養規劃,鼓勵青年職工在完成規定的培訓任務的條件下,積極攻讀學位、外出進修等多渠道提高職工自身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在招聘員工要注意:第一,必須按照行業的要求認真的篩選采礦企業錄用的員工。第二,對于新員工,在入職之前必須進行崗前培訓,并在通過安全教育考試后才能入場作業。
6.應急預案和措施的制定
在礦產開采時,隨時有發生事故變化的可能,這不是技術操作技能所能保障的,因此必須提前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為了防備安全事故發生時,為使施工人員可以在里面進行自我保護和延長生命,我們要要預留一些逃生通道,并教給工人基本的逃生技巧,同時預備一部分水、食物、以及安全防護用具,以使人員可以等到外部救援的到來。
總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采礦產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更加嚴峻的挑戰,只有通過礦業開采的改革才能能夠保證礦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礦工程技術。同時,采礦企業應該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強化落實,努力培養采礦作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在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上,樹立全新的經營管理理念,使我國目前存在于采礦工程中的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實現社會利益和經濟雙贏的局面。
[1]李俊虎。采礦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西部探礦工程,2013(8)
[2]杜印江。采礦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科技與企業,2014(4)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