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9)
從礦業發展視閾看采礦業人才的前景
高陽(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9)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礦業的開采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各大學、大專院校要加快改革適應新時代礦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加強對固體礦床開采企業、地下工程施工部門、科研院所等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機制,吸引產業、行業和用人部門共同研究課程計劃,制定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發展現狀;人才需求;市場前景
1.資源的總量較多,但可開采的質量較差和人均占有量較低
在我國的礦產資源中,種類較多,總儲量較大,現已開發的礦產資源的總數為175種,其中確定資源總儲量的礦產資源總數為160種,占世界總數的15%,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在世界中位居第三。但受到中國的人口數量的影響,使得人均資源的數量大大減少。在中國的人均資源種類中,礦產資源的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60%,在世界資源中的占有量較少,尤其是優質資源和工業生產中需求量較大的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在已經勘測到的資源中,由于質量較差,種類為一般的礦產資源,戰略性的礦產資源數量嚴重不足,大型礦山的數量較少,小型礦山的數量較多,資源豐富的礦山較少,資源貧瘠的礦產較多,在開采的過程中易選的礦產較少,難選的礦產較多,在分布地區中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在內陸中的礦產資源數量較少。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礦業的生產產品數量的需求逐漸增多,在國內市場中的主要礦產資源的供給產生了嚴重的不足。據統計,2011年,中國進口石油的量已經占到了總數的50%,鐵礦的進口量占總數的52%。
2.資源的利用程度較低,破壞較嚴重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礦業的開采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同時由于對于礦業開采的要求較低,使得資源的利用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不同規模、不同技術能力和不同形式的企業紛紛參與礦業的開采。中小型企業中由于自身的經濟實力較差,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相對較落后,經營方式較粗放,甚至存在不能夠進行依法開采的現象,它們在開采的過程中只針對資源較豐富的礦山,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大大降低了資源的利用率。在一些大型的開采企業中,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實行超量開采,使得礦山的服務年限大大縮短,對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3.采礦企業的規模較小,數量較多
在中國的總體礦產資源中,小礦的數量較多,大礦的數量較少,在對大型礦床的開采中通常采用將其劃分為若干小礦的形式進行開采。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在進行開采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重復投資,不僅不能夠保證開采企業的經濟效益,還使得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一些地區中,由于對于自身利益的保護,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將資源進行了劃分和控制,造成了資源不能夠進行有效的開發,產生了資源的浪費。
4.開采的裝備水平和技術水平較低
在我國礦產資源的開發中,大部分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較低,開采方式較落后,因此就使得企業的生產能力大大降低,同時經濟效益不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在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利用程度較低、產生的損失和破壞性較大,工人的工作條件較差,安全系數也低。
1.經營管理者的觀念需要快速轉變
隨著我國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我國大部分的礦山經營者,經營手段還是老傳統、老概念,思想上還是那樣的死板,不能及時的了解現在的市場和社會,與現代經濟發展脫節,甚至出現思想嚴重的滯后,在一些礦山經營者的眼里只看眼前的經濟利益,導致礦產的預期壽命大大縮短,只挖掘“白菜心”,不猜邊角料,浪費了大量的礦產資源。基于此,采礦業迫切需要跟上時代需要的經營管理人才,經營者的經營觀念需要快速轉變,管理者的管理觀念也亟需改變。近年來環境保護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又給采礦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我國的礦產開采工程之中,面臨著十分多的問題,采礦工程之中使用綠色開采技術,可以有效的實現采礦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實施綠色開采技術的初衷,在于最大程度地減少或者有效防止當前開采作業對于環境的污染和對于其他資源的不良影響,如對地下水的嚴重污染等。其最終目標在于同時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二者的“雙贏”。
2.加快改革適應新時代礦業人才的培養方案
各大學、大專院校要加快改革適應新時代礦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加強對固體礦床開采企業、地下工程施工部門、科研院所等相關產業和領域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機制,吸引產業、行業和用人部門共同研究課程計劃,制定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針對采礦工程類課程內容陳舊、教材更新慢、與采礦技術發展不適應、專業課程設置多樣性等特點,加強與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交流和聯合,以改革課程設置體系,減少陳舊內容,補充和完善新的課程內容,使教材體系設置和課程內容充分反映采礦工程技術與理論的新發展、新要求。一方面,本著權威性、適用性及先進性的原則,選擇國家級優秀教材,同時發揮本專業教師專長,鼓勵教師編寫國家規劃教材和各種創新教材,實現教材建設的立體化和多樣化。另一方面,整合現行的實驗教學內容,突出與基礎課階段相適應或相繼承并與專業課階段相聯系的綜合性、系統性實驗教學新體系的建立,更新實驗教學的內容,設立設計型和研究型綜合實驗教學內容。做好專業建設規劃,各大學要不斷加強與國內外高校和企業的聯系,取長補短,加強薄弱環節的建設,將會使教學質量再上新的臺階,培養受社會歡迎的采礦能源急需工程技術人才。
3.復雜礦藏環境更需要加快高級礦業人才的引入
復雜礦藏在經過開采后,往往出現上層巖層破裂的現象,很容易造成地下水的漏斗式下陷。由于各種礦的頂端多為堅硬的巖層,開采后,頂板的裂縫往往容易通過采空區貫穿地表,使頂板上方巖層中的水漏失,造成礦區的地下水資源枯竭。只有將工作面推進,使上覆巖層中的軟弱巖層進行進一步的壓實,地下水水位才有可能恢復。由于現階段保水開采技術的實施還未完善,對于保水開采技術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和完善,還亟需掌握保水開采技術、有充分實踐經驗的人才。
采礦是我們國家劃分的艱苦專業,雖然說是艱苦點,但是很有前途和有“錢”圖,一般人都認為采礦太辛苦,不愿意從事這個方面的工作,但實際采礦是個很好的專業,而且從事幾年后有一定得職位后也就不那么辛苦了。特別是在整個社會就業難的時代背景下,不少學子選擇了采礦專業,采礦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相比其他行業還算樂觀。
從就業市場看,“更難就業季”似乎將延續。從人才供應上,大學的涉礦專業正在逐步縮減培養計劃。采礦行業走下坡路,就有人提出,采礦人才儲備的問題,不能因為行業形勢不好,把這些畢業生推向社會,等行業形勢轉好,再從社會上招聘采礦人才,這樣會造成人才斷檔,不是一個梯隊接續一個梯隊,到時自然就制約行業發展。
前車之鑒不可忘記,20世紀90年代,煤炭工業低谷時期,煤炭高校煤炭主體專業發展受阻,紛紛減少招生或轉變專業方向,采礦工程專業顯然在列,其畢業生少,進入煤炭行業的更少,再加上行業人才流失等,行業人才極度匱乏,在此后的煤炭行業“黃金十年”,采礦工程畢業生一直是各煤炭企業的“香餑餑”,呈供不應求態勢。煤炭行業黃金十年間,各煤炭高校也得到了飛快發展,作為主體專業的采礦工程專業招生規模在快速增加,呈數倍的增長,增速遠高于全國高校大學生擴招水平。擴招到高峰的采礦專業生源,遭遇礦業發展的“滑鐵盧”,這又給采礦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帶來極大的壓力,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1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采礦業成為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行業。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采礦業雖然排第一,但行業之間的差異并不大。在已經確定就業單位的畢業生中,對工作感到“非常滿意”或者“滿意”的比例高達79.5%,而感到“不太滿意”或者“很不滿意”的比例只有1.5%。第二,采礦業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行業。人類發展從以物質和黃金為基礎的社會,進入了以能源和信息為基礎的社會。能源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強。采礦業中一些重要的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神華集團、五礦集團等對于畢業生的就業吸引力很大。第三,采礦業的收入較高。調查中,畢業生在采礦業就業的平均月起薪在19個行業中排在第七位。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自治區),采礦業是收入最高的行業;在山西、陜西、內蒙古等省份,采礦業的收入均排在第三位。第四,采礦業在畢業生就業去向中的占比其實很小,只有1.9%。采礦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但是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技術和管理崗位并不多,因此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吸納能力有限。
從我國礦產企業的長期發展考慮,第一,采礦企業要引進一些國外比較先進的開挖設備,來替代一些陳舊過時的設備,從而提高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第二,為提高礦業的開采技術,應積極引進具有理論知識和豐富技術的人才;第三,礦山開挖企業為了有效管理開采現場的施工工作,可以聘請一些專業的高素質人員,進行技術上的指導,減少礦產資源的浪費;第四,科學合理地調整采礦工程人員結構,根據合理的比例,科學安排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同時,為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制度相應的獎懲機制,使人才的專業技能發揮到最大化;第五,注重開展人才技能培訓活動,我們不但要培養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也要重視采礦理論的創新,通過組織地區間人才交流或死進行跨國技術交流的方式,全面總結實踐經驗,將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
總之,礦山經營管理者和采礦從業者要用“積極推行綠色開采,建設生態礦山;強化安全基礎工作,提高采礦安全保障能力;加強國際合作,擴大對外開放;改善礦井下作業環境”等思想武裝自己,才能在經濟新常態下保持長盛不衰。
高陽(1992--)男,山西省石樓縣人,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采礦工程采單1201班學生。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