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鷺(西北大學后勤集團幼兒園 陜西西安 710069)
促進幼兒園新教師角色適應的入職培訓研究
高鷺(西北大學后勤集團幼兒園 陜西西安 710069)
幼兒教師需通過入職后完成由學生向教師的角色轉換,實踐并內化教師角色規范,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完成角色適應。不良的角色適應會給新教師的職業發展造成很大的障礙。因此通過有效的入職培訓幫助幼兒園新教師迅速適應教師角色,充分發揮自身所學是幼兒園管理工作的現實需要。本文通過對幼兒園新教師角色適應問題詳細剖析,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入職培訓方案,為幼兒園新教師入職培訓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幼兒園新教師;角色適應;入職培訓
對于新教師而言,完成由學生向教師的角色轉換,實踐并內化幼兒教師的角色規范,熟悉并適應新的工作程序和組織文化是新教師在其職業生涯早期的主要任務,我們稱之為新教師的角色適應。從終身教育理念的觀點出發,新教師良好的角色適應勢必給教師職業生涯的終身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能夠幫助新教師較快的適應實際工作,不斷提高專業能力,也滿足了用人單位的現實需要。
對于一個剛剛走出校門、走上教師崗位的新教師,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其角色身份正發生著本質的改變,由于以下原因和存在的問題勢必影響新教師角色適應的良好完成,
1.心理問題:新教師初遇工作、生活等方面實際問題,由于實踐工作技能有限,無法良好的應對教學工作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較大心理壓力,從而出現退縮、焦慮、困惑、力不從心等態度及情緒,甚至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及離開教師工作崗位的念頭。
2.能力問題:新教師往往缺乏把己有的知識有效地運用于教學實踐的能力,缺乏班級管理、教育評價、家長工作能力,及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能力、有效恰當的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學組織和管理的能力等這些實踐工作能力。
3.角色期望問題:新教師此時職業信念未穩定形成,對工作的熱愛程度較低,逐漸發現工作和生活的實際與自身理想化的期望存在差異,并且幼兒園對新教師的角色期望與新教師自身能夠達到的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距。
順利的完成角色適應就是要解決角色適應的問題,在工作中完成角色適應的目標。
1.積極的工作狀態,良好的工作情緒。研究表明,工作中的狀態和情緒對工作績效產生正相關的影響,良好的工作情緒和態度是角色適應的前提條件,也是促進良好角色適應的潤滑劑。
2.不斷提高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只有教學行為的有效性逐漸提高,教師才能真正實現角色規范的內化,完成角色的轉換。因此,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行為有效性是新教師實現專業成長,完成角色適應的目標。
3.對角色期望的雙向理解與認同。角色期望表明了特定位置上的個體所擁有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在實際的工作中新教師個人的角色期望往往與社會及用人單位的角色期望有所出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第三部分第十條指出幼兒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新教師對此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對文本字面的理解,而沒有上升到對教育理念及專業素質的層次上。雙向的角色期望的理解與認同,才能有助于新教師內化角色規范及準則,完成角色適應。
幼兒園作為用人單位,目前面臨新教師流動性較大的問題,可以看到新教師在職初階段角色適應面臨的種種問題,怎樣開展有針對性的入職培訓解決新教師角色適應面臨的問題,達成角色適應目標是幼兒園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入職后作為用人單位的幼兒園應根據角色適應的目標,結合新教師個體的特長與愿望,打破新教師角色適應壁壘,提供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在職培訓計劃,幫助、引導新教師熟悉并適應現有的園所文化與工作模式,縮短適應周期,順利完成角色轉換,既提高新教師個體的工作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入職培訓的整體效率,使得入職培訓更加的有效、實用。
1.團體心理輔導關注新教師心理發展狀態:在這個活動中重點關注新教師的心理狀態,每次活動以一個團體游戲為載體,在每一個游戲活動中努力團體成員之間保持聯系,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將在工作中的心理困難在這里得到釋放和舒展,使新教師在工作中能有較為積極地心向,和良好的情緒處理及控制能力。提供一個團體交流與傾訴的平臺,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與幫助。
2.成立教育、保育實驗室關注新教師工作狀態:改變傳統的師徒制的培訓模式,成立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工作實驗室。在工作實驗室中,根據培訓的需要和計劃,每一次活動以主題形式將工作室展示、操作及反饋交流與評價這三個環節有機的結合起來。新教師在此將有模仿學習及自我操作及展示機會,培訓不再是紙上談兵,將工作和培訓有效地結合起來,新教師所需要的角色技巧: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技能與能力都將根據工作的實際需要制定為工作室的主題,讓新教師從教學活動準備到一日生活的組織與實施及評價都能有所嘗試和提高。有效地提高培訓效率、整合培訓資源,增強培訓效果。
3.主題沙龍活動關注新教師發展過程:成立新教師主題沙龍,每次沙龍活動和每一位新教師分享一個主題,提供一個新教師發言、交流的平臺,如:“我眼中的孩子,孩子眼中的我”,在實際的工作中學習和交流觀察幼兒的經驗和方法,闡述自己內隱的教育觀念,同時還可以在成長記錄夾里動態連續的記錄所思所想;“面對面”,請家長、優秀教師、專家等與新教師面對面在輕松的氛圍中談一談、說一說,主題沙龍活動可以很好地彌補以往師徒式單一的“一言堂”的方式。
通過這樣互動式的有效入職培訓方案,可以促進新教師更快更好的完成角色適應,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為職后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俞國良曾盼盼,論教師心理健康及其促進,《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l期
[2]盧瑋,新教師進入角色的心理障礙及解決決策,《教育探索》,2001年第7期
[3]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
[4]劉占蘭,改善在職幼兒園教師培訓過程與方式的研究,《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1期
[5]王少非,新教師入職教育的必要性與模式構想,《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6]張蕊、高鷺、邱霞萍,陳鶴琴“活教育”思想下幼兒園新教師入職培訓的新探索,《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年第9期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