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樺(銀川日報社 寧夏銀川 750003)
以“兩會”報道淺談時政報道創新
關樺(銀川日報社 寧夏銀川 750003)
時政新聞一直是黨報報道的重點,而“兩會”因為涉及政府重點工作、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百姓關注的焦點話題,所以更是新聞報道的重中之重。長期以來,媒體一直將“兩會”報道作為一個重大的“戰役”來進行,以“兩會”為契機,無論是從報道內容、報道模式,還是報道手段等方面都在不斷地進行創新和突破,現就拿《銀川日報》“兩會”報道的模式創新淺談幾點認識。
新聞預熱,即對將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前期預熱,旨在提高新聞事件的社會關注度,吸引公眾注意力,增加問題的深度和意見的廣度。
“兩會”召開在即,媒體都在進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預熱報道。紙媒、網站選擇輿論焦點深度報道,紛紛集中推出系列專題,造勢預熱,推高“兩會”沸點。拿《銀川日報》來說,“兩會”召開之即通過推出“我為兩會捎句話”、“代表委員建言獻策”、“向人民匯報”等欄目進行會議前期報道,達到了預熱的先期較好效果。
同時,加大專題的策劃報道。專題報道是對某些具有典型意義和較高新聞價值的新聞人物、事件、問題、社會現象等,進行記錄調查分析解釋評述等,深入系統而又生動反映其發展及影響的全過程,揭示主題的深刻意義。《銀川日報》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銀川市重點建設、百姓關心的民生熱點等問題和領域,以綜述的形式進行回顧、展望,如“致敬銀川”欄目,以1+N模式進行深度報道,不但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力,而且提高了社會對即將召開的“兩會”關注度。
首先,是重點和熱點話題的組合式深度報道。從“兩會”和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中選取若干話題,形成會議期間深度報道的主題。在每一個主題下再選取其中最受關注或市民更加關注的一個小切入點進行延展報道,最后以主管部門最新回應和最新政策、最新舉措作為深度報道的核心。同時,以適當個案、實例報道,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主題,至此,一篇組合式深度報道大體完成。如:《銀川日報》設置的“獻策十三五”“面對面話民生”“兩會焦點”欄目,以及一直持續的“致敬銀川”欄目,稿件都是從某一個話題出發,或者是從銀川重點建設項目、亮點工作出發,站在高度,從核心背景到關注的切入點逐漸深入、延展,再以政策予以解讀,做到了深度廣度的報道。
其次,是故事化敘事。它不是會場一個片斷一次采訪的碎片式記錄,而是對單一主題的有情境、有細節、有脈絡的持續記錄。“兩會”報道,故事化敘事,需要儲備大量的背景資料,再深入地與被采訪對象溝通交流,盡可能多地掌握鮮活的細節。如“兩會聲音”“代表委員履職錄”“兩會零距離”等,這些欄目稿件,會立刻給嚴肅、宏大的兩會報道增添輕松的色彩,帶來有起有落的閱讀節奏感。生動的故事講述能讓讀者覺得更加親近,能對兩會代表委員參政議政、提案議案等時政名詞有具象感受。
最后,形式的表現也尤顯重要。欄目設置要鮮活生動,比如:“兩會”期間,《銀川日報》設置了“代表委員建言”、“兩會聲音”、“數讀”、“代表委員履職錄”“兩會印象”“兩會花絮”等欄目,通過這些欄目設置,生動而又全方位聚焦兩會,極具親和力的報道方式,充分展示代表委員個性化、生動化的參政議政風
采。
“兩會”報道要向全方位、多角度發展,除了依照“兩會”日程,推出會議主體消息、專訪、側記、花絮、社論、代表委員心聲、特寫代表委員表情的圖片專版等多種報道形式,還要做了一些更新的創新性探索與嘗試,以圖說新聞的形式集中解讀“兩會”亮點、政府工作報告等,是近兩年各媒休大膽嘗試的一種報道形式。
采用信息圖表是常見的表現形式,它可以讓信息更加快速、有效傳播。
“兩會”期間,銀川日報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為民辦20件實事》是重點報道的內容。圖說解讀采用文字+信息圖表的方式深度分析報告內容,文字內容主要是對關鍵報告內容的解讀,亮點在信息圖表,大量提煉數據,以柱狀圖、環狀圖、階梯圖、金字塔圖、圖示圖表,外加漫畫表現形式進行展現,版面設計、色彩搭配等都讓人眼前一亮。
要想讓信息圖表的表現形式達到效果,這就需要首先編采人員吃透“兩會”精神,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等對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重大部署,從銀川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建設全局出發,縱橫交替、全面深度的立體化展現工作重點和亮點,以群眾關心的問題作切入點,尋找最佳角度,進行深度、全景解讀。
其次圖說時要做到凸顯關鍵信息數據。一些抽象、枯燥,但又關鍵的數據在信息圖表中可以形象化、直觀化,進一步幫助理解重要的時政問題。如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具體數據用柱狀圖表現;還有具體到某一項重點工作,可以用漫畫形式表現;另外各種小的可視圖,配以簡短的文字說明,會將復雜的信息以相當生動的形式反映出來,讓讀者一目了然,增強信息的可讀性。
新聞圖片作為具有特殊功能的視覺新聞,能真實深刻地表現人和事物的本質,一幅好的新聞圖片經常獨立支撐一個版面。這方面,《銀川日報》在報道中表現較為突出。如:在解讀銀川重點建設的主題時,《銀川日報》以圖片專版生動再現了一幅銀川加快內涵式發展,在新常態下改革創新,抓住機遇,建設美好銀川的畫面。還有“兩會表情”,以生動的人物表情呈現代表委員的蓬勃向上、凝心聚力的精神風貌。等等這些都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感染力。
同時,版面設計突出和諧主題。版面是一份報紙個性和風格的最直觀表現。“兩會”期間,《銀川日報》版式設計按適當的比例、色彩搭配,以紅飄帶為主要特色的報眉、欄目徽,較好的做到了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使莊重的兩會期間的報紙具備了吸引、感染讀者的獨特魅力。
以上這些“兩會”報道的創新嘗試,讓我們認識到,即使是最為嚴肅的“兩會”報道,也有創新求變的空間。清新、自然、重視貼近性的報道方式,給“兩會”報道增添活力,體現“政治議題平民化,理性主題感性化”,凸顯時政新聞的民生貼近性。因此,黨報改革創新,只要開動腦筋,勇于解放思想,就一定能夠找到創新求變的路徑。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