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芝(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
高校英美文學課程的尷尬地位
張秀芝(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摘 要:目前英語專業中的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困難重重,效果不佳,從而失去了文學課程應起到的作用。本文主要從英美文學課程的目前現狀,分析了文學課程學習及教學中效果不佳的因素,提出了一點課程教學建議,以便來改變英美文學課程所處于的尷尬地位。
關鍵詞:英美文學;目前現狀;教學方法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84
我國的著名學者胡泓在《英美文學課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1999)中指出:“英美文學課在英語語言教學中級既是培養語言基本技能的終端可,同時又是培養人文綜合素質的起始課”。這和我國2000年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是一致的。教學大綱規定:“文學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這充分說明英美文學課程在高校專業課程中的重要地位。在英語教學中,通過閱讀原著、分析理解及欣賞,它擔負著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深層理解的責任。
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把英語教學逐步轉向了應用型英語課程,如商務英語、財會英語等。而作為英語專業的方向課程之一的英美文學課程在教學中卻日益處于尷尬的地位。
1.教學安排
張中載(2003)就曾提到:“當前的外語教育中,功利主義的一面強調得多,研討得多,而人文主義的一面聲音微弱。”隨著經濟發發展,人們在注重外語教學的同時,更加注重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實用英語(旅游、商貿、法律)等的加入,大大縮減了英美文學專業課的教學課時,基本是從原來一學期的每周4節刪減到每周2節(16周),而教學內容包括英美文學史和文學選讀,內容多,課時少,因而教師不得不根據課時量來縮減教學內容。這大大降低了英語教學質量,忽視了英美文學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培養。
2.學生學習方面
(1)交談中了解到,一般的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程不感興趣,近幾年,報考文學研究生的人不斷下降,許多學生是為了考試才去聽課,書本上選擇的文學名段基本不閱讀,更談不上去讀整本原著,許多學生認為學習文學課程沒用,只有少數考研的學生比較重視文學學習,大多學生只注重專業四級和專業八級考試,文學課程只有能通過考試就行,這完全違背了高校文學教學大綱。
(2)學習的難度。在閱讀文學原著或節選上,學生的單詞量不夠,閱讀上出現了障礙,特別是早期的作品,詩歌,難度更大;再者學生缺乏文學文化背景知識,對于希臘羅馬神話不了解,許多同事沒讀過圣經,加之沒有文學批評知識,基本上不太會分析作品。
3.教學方面
教師在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文學課件教學,收到學生的歡迎,但由于課時少,教師講解比較多,教師只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對英美文學有基本了解,大多是采用講解作家生平、作品及主要作品分析、作家的寫作特征,基本沒時間讓學生去欣賞原著的節選內容,更談不上讓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討論、演示、講演等方法教學,教師不得不采用單向輸入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地學,幾乎談不到形成自己對文學的自我見解。冗長的背景介紹、缺乏與實際相關的分析,加上文化差異,教學最終只是讓學生了解的大概的一些文學知識,無法達到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和判斷能力,無法讓學生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更談不上人文精神的培養。
總之,功利主義的思想的引入,使得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安排具有不合理性,也使得學生對文學課程的學習熱情大大降低,教學安排的不合理有反過來導致了教學方面的單一老套,使得文學課程教與學脫節,與語言實踐、語言欣賞脫節,也使得文學課程在語言課程中處于尷尬的地位。
1.提高文學課程的地位:文學作為一門語言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擴大學生的文化知識與史學知識,還可以培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通過對文學流派的了解,對作家、詩人等作品的分析,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言的理解力,使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因而,對于學英語的學生來講,英美文學課程顯得尤其重要。所以,各校應注重文學課程的開設與教學,使得文學課程不再處于尷尬的地位。
2.教學安排合理
文學課程涉及的面很寬,包括各個階段的文學史、文學流派、作家及作品賞析等內容。因此,對于教學的安排不能只說表面的安排一學期課程,每周兩節完事。這樣教師忙于趕課,學生學了也沒理解。所以,文學課程應該分為文學概論、小說賞析、詩歌賞析和戲劇賞析等課程。每門一個學期,每周兩節,教師可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課堂也有一定的時間進行互動探討與分析,這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
3.改進教學方法
(1)案例、講座教學法
教師運用案例分析把教學內容引入課堂,引導學生用所學理論進行分析所學內容。如對人性弱點的分析、人性貪婪的分析、人性扭曲的分析、宗教對人的迫害等實例分析,啟發學生參與教學分析并進行討論,使得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再就是教師根據自己研究的內容給學生開講座。這樣可以就一個問題分析透徹,學生也中這一個方面學的深入,同時還可以讓對學生聯系實際,分析中談談自己的感受,加強學習的感染力。開講座教學,以實例分析結合理論研究,提供學生的學習興趣,勝過空大的理論講解。
(2)討論式教學法
討論教學課程宗旨在于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課堂討論前,教師要設計好課堂所討論的主題,討論時,教師要引導教學并且可以參加到小組談論中。要讓學生勇于發表不同看法,鼓勵學會積極參與提高學生探索學習的能力。如討論嘉莉妹妹的成長歷程,學生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了嘉莉妹妹各層次的從物質到精神以及最終自我實現的過程,同時還探討了嘉莉妹妹對于現代青年的啟示。課后還有學生寫的讀后感。所以討論式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3)課外自主學習與網絡課程資源學習
大學英語網絡課程應根據學生需求進行設計,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優質的教學資源如PPT,詳細教案,案例分析,專題研究分析等至于學院網上,這樣就方便學生隨時隨地不受限制的學習。教師還可以網上答疑,與學生共同探討所學內容。這樣通過網絡互動使讓學生自己進行交流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也可給學生一些課外教學任務,讓學生閱讀、分析、寫讀書報告等,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