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杰(中華女子學院 北京市 100101)
從社會性別視角看我國農村婦女的發展問題
楊少杰(中華女子學院 北京市 100101)
在現實農村生活中社會性別意識并沒有被多數人接受和掌握,傳統的性別觀念依然占據大多數農民思想的主流,并且日益成為阻礙農村婦女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而且同時對農村的進步與整個社會的進步也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從社會性別視角來分析農村婦女所處發展困境的原因,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是對農村婦女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極為有利的。
社會性別;農村婦女;困境;發展措施
對農村婦女來講,女性自身發展的不足以及公共政策對婦女發展推動力不足的問題,都會影響農村婦女的解放和發展[1],農村婦女很容易就處于困境當中,而她們往往沒有能力完全認識到自己陷入發展困境的原因,在解決困境的時候也常常受到一些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局限,所以我們希望基于社會性別視角,通過對農村婦女的發展困境進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和探討,找出影響農村婦女發展的因素,并且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和策略,幫助農村婦女走出發展的困境。
社會性別是相對于“生理性別”而提出的,生理性別一般是基于兩性生理上的差異,而社會性別是指由社會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體特征、角色、活動及責任,是社會對兩性及兩性關系的期待、要求和評價。從社會性別對農村婦女的發展進行分析將有利于從本質上發現農村婦女處于困境的原因,對促進男女平等也有重要意義。
影響農村婦女發展的困境有許多,我們試圖從社會性別視角來對農村婦女所處困境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農村婦女自身缺乏社會性別意識,雖然性別平等、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經被提出來很久,但是農村婦女并沒有真正的了解性別意識,更沒有將性別平等的意識貫徹到實際行動當中去,農村婦女在受到男女不平等壓迫的時候,沒有意識到自己處于壓迫當中,她們更多的是認同男性在家庭當中的主導地位,默認了自己處于從屬地位,她們的自我意識中,自卑、自弱、自輕、自賤占主導地位,依賴性強。許多婦女都認為“丈夫當家,自己依靠丈夫”是最理想的生活模式[2],家務活更多是默默地承擔,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自己在辛辛苦苦的洗衣服,而丈夫則坐在一旁懶洋洋的曬著太陽,她們自己即使心里不滿也不會說出來,這樣的情況并不在少數。而農村的男性具有性別意識的人更在少數,有些家庭關系非常和睦的男性可能會幫助女性一起做一些家務,但是這樣的農村男性還是少數居多。
2.相關資料顯示,35. 8% 的農村婦女僅受過小學及初中文化教育,高中及中專教育以上的僅占 5.8%,[3]這樣的數據足以說明農村婦女的受教育水平的一個普遍狀態,而“文化是第一生產力”,提高農村婦女勞動力素質,增強她們的就業創業能力,幫助農村婦女增收致富,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4],一方面,農村婦女如果可以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就可以有自己學習一些知識,方便她們掌握更多的諸如經濟和產業類的信息,另一方面,農村婦女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可能會給孩子的家庭教育帶來一些困難。
相比之下,男性的受教育水平都往往都略高于女性,可能是由于歷來許多農村人都認為婦女上學沒有用,受教育僅僅是男性的權利,是非常典型的一種基于性別對婦女的歧視。
3.農村地區缺少針對農村婦女的技能培訓,一些貧困和偏遠地區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沒有條件舉辦或是開辦一些技能培訓班,即使開辦一些培訓班也僅僅是針對男性的工作技能培訓,培訓者往往認為男性掌握了工作技能后能更好的獲得經濟效益。
農村婦女由于缺乏從事其他工作的技能也就使得婦女只有在土地上才能進行生產和勞動。大部分農村地區沒有手工作坊或者工廠,她們也沒有相應的生產技術和參與生產的機會,這樣她們只能是以從事農業為主,而且婦女從事農業生產,不僅會導致農村婦女收入降低與男性的收入差距拉大,而且由于多種工具性自由得不到保障,農村婦女必然陷入發展的困境[5]。
4.農村婦女在經濟地位上比男性低,由于男性大多外出務工,在公領域取得更多的、顯性的經濟收入,而農村女性外出務工的少,大多是在家庭這樣的私領域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她們的這樣的付出一般不會換來明顯的經濟收入,而且婦女在私領域的付出已經被當做理所當然,甚至會被忽視,所以在收入的數量上男性明顯占優勢,因此也就奠定了男性在經濟地位上的主導性和更多的話語權。
雖然婦女從事于私領域,但是往往由于她們的付出,整個家庭才更加的穩定,男性也才能更加全心全意的在公領域從事勞動,所以女性在私領域的勞動成果不應該被忽視。
5.對農村的照顧和幫扶缺乏專門針對婦女發展的政策,并且在已有政策中缺乏社會性別視角,對一些農村的扶貧并沒有找出根本性的貧困原因,在一些地方只是單純的提供一些諸如縫紉機和紡織設備,只是把女性單純的從土地上轉移到了手工作坊里,家務勞動依然是婦女必須要做的,男性從事的工作和工作種類沒有發生變化,這樣卻無形當中增加了婦女的負擔,沒有將婦女真正的解放出來。
6.對男女平等和性別平等的宣傳和落實不到位,在進行宣傳的時候可能是流于形式,并沒有將政策切實的落到實處,沒有真正意義上做到和讓人們意識到男女的平等。
1.將男女平等、社會性別平等真正的納入決策的主流,政府在作出相關政策規定的時候要將社會性別意識貫徹到政策當中去,切實考慮男女的性別差異。針對婦女的特點和相關因素進行相關的立法,2015年的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白皮書的出臺就是一個政府對婦女問題重視的一個體現,希望政府能針對婦女出臺更多的有利的政策和文件,切實的保障和維護婦女的權益。
2.繼續推進男女平等的國策,大力宣傳性別平等的同時要注意將宣傳落實到實處,從土地問題和工作問題上切實的解決由于性別差異給農村婦女帶來的困境與發展障礙,不僅使女性掌握性別意識,也要使更多的男性加入到男女平等的行列當中來,促進家庭的和諧與穩定。
3.提高農村婦女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水平,打破“婦女學習無用論”的束縛。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農村女童入學率,保證九年義務教育的真正落實,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農村女性的文化程度。另一方面,相關單位可以經常組織知識下鄉活動,針對農村婦女的實際需求進行相關文化知識的傳播和教育,從總體上提高婦女的文化水平。
4.加強對農村婦女的技能培訓,讓婦女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從而擴大婦女就業的機會和擺脫貧困的機會,需要強調的是在加強技能培訓的同時,要讓男女平等和性別平等也納入培訓當中去,在將婦女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同時也要使男女在生活中更加體現平等,婦女的能力、智慧是一種資源,我們需要科學的去幫助她們開發自己[6],增強婦女的主觀能動性,對婦女充分賦權,使她們擺脫發展困境。
農村婦女的發展問題不僅僅是農村女性自身的問題,也與農村男性和整個社會的文化觀念是直接相聯系的。我們在對農村婦女困境的現狀進行分析的時候,要綜合分析多方面的影響因素,真正的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決策的主流,將男女平等落實到實處,使婦女盡早擺脫發展的困境,真正的獲得解放和發展。
[ ]李勝茹.婦女發展現狀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沖突與協調[J].婦女研究論叢,2005
[2]邱云慧.西北農村婦女發展現狀透視[J].甘肅理論學刊,2006
[3]張倩、陳遇春.貧困縣域農村婦女發展困境與教育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3
[4]葉雪梅.廈門市農村婦女發展現狀評析[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7
[5]楊小燕.農業女性化與性別歧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
[6]連麗霞、張蓉.我國西部農村婦女人力資源開發的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的對策[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6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