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華楊培楊愛慧楊冬梅李美(河北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天津市30040;天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天津市 300387)
河北省適老性公共服務設施的設計研究
趙芳華1楊培1楊愛慧2楊冬梅1李美1(1河北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天津市300401;2天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天津市 300387)
河北省老齡人口自21世紀以后增長較快,老齡化問題給社會發展提出了嚴峻考驗。公共服務設施是老年參與社會生活重要途徑,未來老年人口存在多樣性趨勢,在使用過程中應考慮老年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本文就針對三種不同類型的公共服務設施提出適老性的總體原則,并對該三種服務設施提出設計要點和設計建議。
適老性;公共服務設施;老齡化
根據河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自2010年河北省已經全面進入老齡化階段,全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過老齡化的標定值達到13%。就老齡化發展趨勢來看,老齡化人口比重在持續增長。龐大的老年人口在城市及農村的發展建設中是必然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群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可以分成健康活躍期、自立自理期、行動緩慢期、照顧護理期,且通常是隨著年齡增長,機能退化,依次進入以上機能期。在不同機能期,對于日常行為采取的對應措施也不同,依次為常規做法,注意安全性;增加防滑措施,必要部位設置扶手;生活設施同層設置,重點考慮防護措施;考慮輪椅尺度。
在健康活躍期,老年人活動范圍也會比較大,參與的社會活動類型也比較多,近遠郊旅游、日常健身與戶外運動、購物與交友、文化生活等比較頻繁,會選擇不同的出行方式到達目的地等。在整個活躍期,老年人與社會公共服務設施有更充分的體驗過程,如健身設施,城市各公園設施、圖書館、文化場所設施以及道路交通服務設施等。
在自立自理期,老年人的體力相對變弱,參與社會活動的形式會減少,特別是對身體負擔較大的肢體性活動會降低,路程選擇相對近些,對于路程較近的社會活動區域不會少,但是仍會選擇公共交通進行活動。
在行動緩慢期,老年人的活動會借助輔助工具如拐杖、扶手、輪椅等進行,除家庭生活行為外,社會性活動范疇也會極大程度的選擇以社區為中心,以社區活動、社區交流、周邊采購等為主,必要的就醫通常會有家人陪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較少。
在照顧護理期,老年人行動幾乎不能自理,以居家照顧或養老院護理等為主,戶外活動也必須由專人陪護,采用輪椅工具進行移動,社會結合其身體狀況來研究公共服務設施的適老性問題,要考慮不同階段老年人群體的特征設計使公共設施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提高老年群體的使用體驗。
河北省地區地域遼闊,各地方的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發展狀況、城市建設各具特點,廣大老年人群體享受到不同類型的公共服務設施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由于對適老性研究的不足,使得使用中出現狀況。
各地老年群體社會活動也包含郊游、交友、健身、娛樂、閱讀以及就醫等多種形式,應用較為廣泛的公共服務設施類型可以包含三種,即社區公共健身設施、公共場所文化設施、以及公共道理交通設施。
1.公共健身設施的適老性研究
公共健身設施是在社區、公園、公用場地等為滿足廣大居民的健身需求而提供的基礎設施,使用人群涵蓋了所有年齡段的人群,而實際使用人群以中老年為主。社區、公園以及城鎮的公共場地也是老年人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公共健身設施的設計要符合適老性原則。健身設施的適老性設計要具有合理的功能設計、符合老年用戶的尺度設計、安全的力度設計、開始啟動環節的保護設計、人性化的休息設施、照明設施以及緊急救助實施等。
2.公共道路交通設施的適老性研究
行走道路設施包含非機動車道、便道、機動車道、街道、社區內部道路、出入口階梯、無障礙坡道、盲道等。在推行無障礙設施的過程中,城市道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道路轉換中,臺階、轉彎、距離等因素制約著老年人出行的便利性。適老性公共道路設施應研究不同階段老年用戶的出行要求,特別是自立自理期,行動緩慢期時,老年人機能下降,會借助輔助工具出行,步行道路上應保證足夠的空間和提示設計;借助輪椅出行比較多的道路如老年社區道路,可以增加輪椅道路設計,社區休閑區的出入口要平整而開闊,有輔助設施方便老年人自行完成一些操作,進而實現老年步行道系統優化。
對于公共交通設施中的車站、地鐵站、交通信號燈等在設計時要考慮信息設計的適老性,做到易識別,易理解,增加必要的安全提醒輔助設施。
3.公共場所文化設施的適老性研究
精神生活能夠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對公共場所的文化設施如:圖書館、博物館等有著較高的需求,在這些場所應設置針對老年用戶的文化設施如便于閱讀的座椅及工具、書寫記錄設施、查閱查詢設施等,分析老年群體的機能特征進行系統優化。針對老年人社區的文化活動場所進行適老性研究,使文化娛樂設施功能趨于合理、人性化。
現在的公共服務設施存在著功能設計不合理、與通用設施混淆,有些更是為改造而改造,信息服務設施老年人無法操作等問題,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特別是需要輔助工具出行的老年人的使用,存在安全隱患。通過開發針對老年人的適老性公共服務設施,再輔以公共養老愛老意識的加強,幫助多數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參與更多的戶外公共活動,以及提高部分失能老人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以緩解老齡化狀態到來對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所帶來的嚴峻挑戰。
[1] 劉政永、孫娜、王健.河北省人口老齡化狀況及特征分析[J].金融數學與研究.2014年第3期,63-64.
[2]江毅、王裴. 居住區老齡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2006年25(5):90-92
[3]董戈婭.重慶都市區社區老年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的探討.重慶建筑[J],2006(11):30-34
[4]張凌菲.基于GIS的城市社區老年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分布特征及配置優化研究[M].西南交通大學,2015
[5] 胡庭浩、程冬東、熊惠、秦晴.基于老年友好型城市視角的徐州老年公共服務設施建設[J]. 江蘇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 34(1):15-18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53
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河北省適老性公共服務設施的設計研究”;課題編號:2015041313
趙芳華(1980--)女,河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系,講師,碩士學歷,從事城市公共設施、創新設計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