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中學 甘肅白銀 730900)
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張宇(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中學 甘肅白銀 730900)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背景下,生活節奏快、社會競爭大,導致人們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尤其對于在校高中生而言,也承受著各種各樣的壓力。例如高考的壓力、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及人際交往的煩惱等。在以上問題的影響下,高中學生很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學校教育必須對學生心理健康引起足夠的重視,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至學科教育中。生物作為基礎課程之一,也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學生在獲得生物知識的同時,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
高中生物;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生理與心理方面均處于過渡階段,心理狀態敏感多變,且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容易導致不良心理問題的產生。高中生物作為基礎課程之一,教材內容涉及了許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尊重其身心發展規律,使學生在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提升其心理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對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展開了全面分析。
1.引導性原則
對高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充分遵循引導性原則,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當前階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往往存在成績高于一切的思維模式,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一方面,使學生存在較多的負面情緒,出現厭學心理;另一方面,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了錯誤的引導[1]。
2.針對性原則
在對學生實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保證教育的針對性,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問題與心理需求,給予針對性心理指導,避免以偏概全、盲目指導。例如,對自卑與自滿兩種極端心理的指導,前者多因經歷多次失敗后逐漸形成,后者則通常因學生過于自我而形成,因此,教師應明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以此為依據進行針對性指導。
3.趣味性原則
在對高中學生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趣味性原則非常重要,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可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在以往傳統的教學形式中通過趣味性活動的組織,提升學生的參與感,激發其學習熱情,吸引其學習注意力,進而對學生的心理情緒、學習態度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緩解心理壓力,改善心理狀態[2]。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直接影響的重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而家庭教育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對學生心理健康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許多父母不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的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忽略對孩子的教育;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過于嚴苛,為其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當,或溺愛嬌慣,或專制粗暴,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學校因素
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不管是在校風建設、校園文化方面,還是在教師素質、教學管理方面,均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但就當前現狀而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校過分重視教學質量,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產生忽略,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大,難以通過有效途徑釋放不良情緒。另外,許多教師即使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問題,仍然采取漠視的態度,未與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溝通,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嚴重化[3]。
3.社會因素
在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中,社會因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間接性,其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如下:社會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錯誤引導,例如金錢消費觀念、攀比心理、貪慕虛榮等,再加上網絡暴力、色情網站、網絡游戲等不良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考驗。
1.根據新課標,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課程涵蓋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因此,教師應充分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至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其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個性品質。在具體的生物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生物與社會的關系,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注重理論與現實生活的相互結合,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與生活態度,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同時培養其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4]。
2.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要想在生物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生物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生物學科專業知識,還要進一步加強自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了解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原因與疏導途徑,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導。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必要情況下,給予學生個別指導,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消除不良心理情緒。
3.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求知欲與好奇心的誘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動機。充分運用生物學科特點,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策略,豐富教學活動,通過課堂提問、小組討論及教學情境的創設等多種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狀態下獲得生物知識,同時身心得到放松,對心理情緒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
總而言之,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在生活、工作及學習中均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如果心理素質不強,或存在心理問題,則很難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最終被社會所淘汰。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其抗壓能力,進而提升其競爭實力。
[1]曹鋒.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生物技術世界,2016,04:275.
[2]侯鳳霞.高中生物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例談[J].中小學德育,2015,06:38-39.
[3]吳愛英.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滲透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4:153.
[4]曾國陽.高中生物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實踐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0,04:56-58.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