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錫是江南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太湖明珠”,無錫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都位于全國領先水平。除了物質上的極大滿足之外,人們的幸福感還源自于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依傍。近些年無錫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下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獲得過國家森林城市、人居環境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殊榮,這些都可見無錫對生態綠地建設的重視,新時期下,無錫生態綠地群落建設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旨在為無錫人和外來游客打造宜居、美麗、獨特的城市環境。
關鍵詞:因地制宜;無錫;生態綠地
一、 因地制宜的無錫生態綠地群落建設的意義
(一) 美觀自然,人境和諧
無錫在經濟發展水平上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人們的物質生活上已經獲取了極大的滿足,隨著經濟發展的腳步以及高速的城鎮化建設,無錫各市區、鄉鎮有著人口眾多、建筑密集的發展趨勢,這對環境生態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對當地人們的綠地需求和城市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加強生態綠地建設有利于創造美觀的自然環境,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 健康高效,和諧共生
不同的區域、氣候條件影響著生態植被的健康生長,結合無錫的地貌生態、環境氣候選擇契合的植物組合配置,進行生態綠地建設有利于植物的在生存空間的健康高效成長,達到環境與綠植的和諧共生。
(三) 內涵豐富,彰顯個性
生態綠地群落的建設是一個包含主觀能動性的設計行為,結合無錫的傳統文化內涵、時代精神風貌、賞美情趣等內容,可以通過綠化的巧妙配置和規劃來凸現無錫市的綠化特色、人文精神和城市個性。
(四)城市魅力,生態效益
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導致對生態綠地的破壞,在新時期下,第三產業的高速發展和經濟效益已經顛覆了人們對其的認知,因此,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發展旅游服務業。無錫在地理環境、位置、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良好的基礎,也吸引著大量的外地人群駐足游覽,生態綠化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有利于維護城市美好印象,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
二、 因地制宜的無錫生態綠地群落建設的途徑
(一) 適地適樹,配置合理
無錫因地制宜生態綠地群落建設的提出旨在適地適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作出適當的調整和處理,創造多種生存空間,營造出物種豐富、配置合理、群落穩定、景觀優美的植物景觀。無錫地區的地帶性植被類型應該屬于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在喬木層,可種植諸如短柄袍、白櫟、栓皮櫟、麻櫟、槲櫟、茅栗、鹽膚木、化香、楓香、山槐、黃檀、冬青等。灌木層可種植白馬骨、白檀、算盤珠、茅莓、滿山紅、烏飯樹、枸骨、胡頹子、小葉女貞等;草本層可種植芒、野菊、艾蒿、蕨、天名精、活血丹、心葉堇菜、闊葉山麥冬、烏頭、天葵等;藤本層可種植絡石、海金砂、天門、茜草、雞矢藤、何首烏、爬山虎、紫藤等。
(二) 統籌兼顧,效益為本
無錫市區地形為平原,整體中包含著低山、殘丘。南部為水網平原;北部為高沙平原;中部為低地辟成的水網圩田;西南部地勢較高,有低山和丘陵等地形。復雜的地形特色在生態綠化群落的設計規劃中要注重統籌兼顧,合理分配植物支援,要在合理的經濟投入下,做到最大化的生態效益,確保植物的存活率與景觀效益。
(三) 多樣保護,開發建設
在人工生態綠化群落中歷史產生的自然演替的生態環境的改造實施里過分追求景觀、視野的通透性、群落植物的觀賞性和季相變化、林相的整齊而對林下雜灌木及草本地被植物全部清除,統一種植單一的草本地被植物,致使植物群落的多樣性大為降低,同時也破壞了植物群落的穩定性和演替發展。在構建生態綠化群落時,應該營建類型多樣的林下小生境來豐富植物群落中的灌木、草本及地被植物的物種多樣性。這也是豐富城市生態綠地物種多樣性的一條重要途徑。積極引進和培育適宜樹種、色葉樹種和宿根多年生長花卉及地被、藤本,提倡使用自繁能力強的地被植物,豐富無錫的綠地植物的種類。
(四) 政商共建,全民意識
對于無錫的生態綠化建設可以嘗試政商共建的方式,目前在建筑項目審批的規定中都包含了綠化實施的要求,在實施的過程中,建筑商為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會在綠化上作出缺省,這就要求提高全民生態綠化的意識,將生態環境的建設作為評判企業形象和商業消費的重要指標,當人們對生態綠化的訴求達到一定的共識,依靠集體的力量,無錫生態綠化的植入力度和深度都會更進一步。
結語
無錫在生態綠化的建設中已獲得了具有肯定意義的嘉獎與殊榮,這是在全民生態綠化意識構建上和城市文化、環境構建中不斷努力的結果,這也表明了無錫地區對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的重視力度,在未來的生態綠化建設中,依靠全市人民的努力,因地制宜,結合無錫地理環境、傳統歷史和人文文化,彰顯無錫地區的生態綠化特色將是我們不斷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2]劉常富.園林生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陳自新.城市園林綠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J].中國園林,1998
[4]王浙浦.生態園林一二十一世紀城市園林的理論基礎[J].中國園林,1999
[5]聶磊.城市生態綠化的發展策略研究[J].城市問題,2002(3)
[6]俞孔堅等.國際“城市美化運動”之于中國的教訓(下)[J].中國園林,2000
收件地址: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先鋒東路與山河路交叉口江蘇東珠景觀項目部(紅色屋頂移動板房)
收件人:王小雷 聯系電話: 152528220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