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馨玥
【摘要】在社會高速發展的當下,信息化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拓展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合理恰當的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地理課堂、輔助教學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現代教學技術也進入了多媒體時代,地理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指出,“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高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給地理課堂教學改革既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地理學科特點是知識跨度大,空間性、綜合性強。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方法不科學、手段落后等問題。而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等手段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創造環境,使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更加多樣。下面就探索如何運用現代技術實現中學地理教育的優化,談一些見解。
一、關注非智力因素,突破視覺限制
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興趣,動機,毅力,性格等方面心理因素對促進學生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新的成功公式表明:100%成功=20%IQ+80%EQ。傳統教學雖然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期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進,但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后效果更加明顯,它高度模擬,感染力強,容易激發學生對地理的熱情,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例如,在環境保護這一課題的講授中,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兩幅圖片,一幅是河水清澈,流水潺潺,生機勃勃的動態景象,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感受自然的和諧美;另一幅是被污染的自然景觀,河水發黑,景色荒涼的圖片。優美的自然山水與被污染后的景色作出強烈的對比,帶來極大的情感反差。這種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增加了教學的直觀感,通過情境的創設,完美地將學生的情緒調動了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問題的提出做好了情境鋪墊,優化了課堂,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化靜為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地理學科具有時空的廣遠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許多地理現象無法或很難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實驗。如大氣運動、天體運動、火山地震等。學生不理解感到難以學懂,再加上傳統教學呈現形式單一,加劇了這種狀況的出現。現代信息技術形象具體、動靜結合、具有高度的感染力。所以適時適當地運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外部特征,內部構造,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從而有效地實現“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
如太陽高度角一直是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以往,教師只用一個地球儀很難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奧妙,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把地球的公轉、自轉、太陽的高度及變化動態的演示出來,變抽象為形象具體,這樣把難以理解的文字表述轉換為直觀演示,使學生很快理解了不同緯度的不同太陽高度角,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教法單一、缺乏直觀性的問題,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提高了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創設有價值的地理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識是前后聯系并抽象于生活中的,知識絕不能從它本身所處的環境中孤立出來,只有在它們產生及應用的情境中才能產生意義,所以最好獲取知識的方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獲得。現代信息技術形象直觀、動靜結合的特點可以為學生創設各種地理情境,帶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協同, 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入其境,更快的進入教學情境。
例如,在講授中國河流中長江與黃河兩個專題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事先在網絡上查找到的長江黃河的圖片和對長江黃河正源探索的視頻,黃河文明發育的歷史資料等通過多媒體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創設了有利于學生進入長江黃河學習的情景,又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動機和興趣。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主動參與認知實踐活動。
“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可以創設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課堂環境和開放的課外環境,使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達到認知、情感、行為目標統一協調。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就像學生生活經驗和實際教學中搭起了一座橋梁,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橋梁主動參與的地理學習和地理實踐。
例如,在學習“崇明島未來將如何變化”的教學時,可以課前布置研究型作業,讓學生收集河流堆積地貌,地轉偏向力等相關知識的科普讀物、論文、圖片等資料(可以事先提供可供學生搜集的科普網站),分小組探究崇明島的變化,并交出未來后崇明島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模型圖及相關依據的小論文,并在課堂上讓學生展示分享成果。培養學生對此類活動的興趣,好奇心,良好的合作意識,不懈的求知精神,同時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在課堂外,可以把相關的拓展性學習資源(相關的電子資源、網站、視頻等)作為學生課外學習的內容。信息技術的應用提供了一個資源豐富的網絡學習天地,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深入研究,拓展學習深度。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運為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科學精準地傳遞大量地理信息,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創設了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開闊了學生視野,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具有傳統教學方法所不可匹敵的作用。因此多媒體情境教學模式必將成為中學地理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選用多媒體時既要遵守學生的心理特點、認識規律,又要注意服從于教學目標,學生能力水平等諸多因素。只有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有機結合,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才會讓中學地理課堂發揮其最大功效,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統一結合的地理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王軼群《信息技術與中學地理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研究》http://www.doc88.com/p-117413842734.html
馬艷麗《科技信息(學術研究)》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G633.55,2007年第21期
孟靜上海師范大學高中地理多媒體情境教學研究教育, 2012,碩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