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近日,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式上,新當選的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9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撫按憲法,右手舉拳,誦讀上述誓詞。這是我省人民代表大會首次舉行憲法宣誓儀式。
“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憲法宣誓,雖然僅有幾十秒,短短70字,但莊嚴儀式,錚錚誓言,震撼心靈,激發全社會對憲法的尊崇,讓憲法的權威和尊嚴得到彰顯,讓依憲治國的理念從文本走向現實。
古人云:民“以吏為師”。官員的一舉一動,民眾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尤其是國家倡導的公共儀式,更是受世人矚目。從這個意義上講,憲法宣誓是憲法無上權威和國家主權在民的儀式性表達,讓“掌權者”清醒認識權力的來源和歸屬,讓全社會感知憲法背后的“主人”所在。國家生活因此也有了價值之“根”,權力運行有了行為準繩。
“法之所行,自貴者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如果法治的堤壩被沖破了,權力的濫用就會像洪水一樣成災”。由此觀之,宣誓意味著國家公職人員,特別是“高官要員”和“關鍵少數”,必須“恪守憲法原則,履行憲法使命”,帶頭扣好維護憲法權威的“第一粒扣子”,一旦出現違憲行為就要接受“違背誓言”的問責和追究,接受人民的評判。
當然,我們不能指望一項儀式就可以喚起整個國家的憲法信仰,憲法意識的培育和成長絕非一朝一夕就可大功告成,需要以潤物無聲的耐心將憲法宣傳常態化,“經常講、反復講”,讓憲法走出課本,走出廟堂,走進生活,讓尊崇憲法的“火種”植入人民內心,燎原整個社會。
近年來,浙江各級人大以“憲法紀念日”、“憲法宣誓日”為契機精心籌劃“憲法宣傳零距離”、“憲法入校園”、“每日學憲法”等主題普法活動,講好憲法故事,弘揚憲法精神,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憲法氛圍。
當然,憲法不是掛在嘴邊的口號,也不是掛在墻上的擺設,“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普法宣傳、宣誓儀式讓憲法“火”了起來,而只有讓憲法成為治國的“標尺”,讓公民嘗到憲法的“甜頭”,憲法方能真正“活”起來。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主審法官引述憲法“平等權”,否定了長期施行于銀行業的“滯納金”制度,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對中國人民銀行的“紅頭文件”做出司法審查,正是法官引證憲法條文的魅力所在,也充分體現了憲法在保障公民權利中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
無疑,要讓憲法長出“牙齒”,除了宣誓外,還必須把重心放在如何有效激活憲法的機制設計上,探索更為科學嚴格高效的違憲行為追究和糾正機制,健全憲法解釋程序,強化備案審查功能,把對憲法實施情況的檢查監督納入人大監督工作的范疇……
樹立憲法信仰,宣誓僅僅只是第一步。真正從思想上敬畏憲法,在行動上遵守憲法,讓憲法“活”起來,這才是憲法宣誓的要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