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
近幾日,讀了幾遍鄧道坤著的《吃派飯的年代》一書,讓我也想起自己在鄉(xiāng)鎮(zhèn)工作的那段歲月,頗有感觸。我是一名選調生,也是農民的兒子,對鄧老描寫的基層場景并不陌生。我在基層工作5年多,說起來慚愧,正兒八經地跟農民打交道也不過兩年多一點,真正的實際服務也不多。總體說來,我們這個群體雖必須分配到鄉(xiāng)鎮(zhèn)工作,可大部分都是從事一些辦文辦會、溝通協(xié)調類的工作,真正深入村組,與農民生產、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并不多。
在和選調生朋友一起聚會時,每每閑談中總會捕捉到一些信息:誰誰調離鄉(xiāng)鎮(zhèn)了,誰誰提拔當領導了,誰誰又考到大機關離開了。但如何服務群眾、扎根基層、帶動農民致富的故事卻少有耳聞。這就反映出一個問題:不少選調生往往羨慕著別人成功升遷的故事,真正安下心來、撲下身子、服務群眾則是少數(shù)。
然而只抬頭看星空、不低頭走好腳下的路,遠遠不是黨把我們選調到基層的初衷。為此,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為什么而來,必須像鄧老那樣,深入到社員家中,為基層群眾做一些實事,有一些作為。組織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要求我們不能平凡,必須踏踏實實、兢兢業(yè)業(yè),努力完成好每一項工作任務,讓青春在基層綻放,成就更好的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腳踏實地地仰望星空,才能讓最燦爛的那顆星星離自己也會越來越近。
根深才能葉茂。我想,我們選調生的成長也應是如此。基層是最鍛煉人的,也是最能讓人成長的地方。我們要把基層作為鍛煉能力素質的礪石,讓自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鄧老在基層工作了十年,他的經歷恰好是最好的證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就要有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真本領。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不斷地學習、思考、摸索、實踐得到的。鄧老跟我們一樣,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基層,都是有文化的大學生。但他沒有躺在原有的書本知識上,而是不斷地向技術員、老農學習,在農業(yè)生產的抓底肥、育好秧、精耕作、勤灌溉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實踐,總結出了適合當?shù)氐纳a技術,甚至獨創(chuàng)了一些技巧。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糧食生產獲得了歷史性的大豐收。我們選調生也要有鄧老那種“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勇氣,勤學多思,勇于實踐,不畏手畏腳,不隨波逐流,苦干加巧干,在基層廣闊的天地里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shù)氐慕洕l(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這代青年人的諄諄教誨。我們要把這句話變成自己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和努力方向。選調之路,也許沒有奢華,但一定不能缺少風采;也許沒有掌聲,但一定不能缺少執(zhí)著;也許沒有坦途,但一定不能缺少目標。不要忘記我們?yōu)槭裁闯霭l(fā)。選調生,我們永遠在路上。
(作者單位:荊州市紀委監(jiān)察局)